熊 媛
社区普及与推广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可行性分析
熊 媛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以“安全与急救”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搜集相关文献,经分析发现我国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其中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普遍偏低,经过综合干预后总体水平均有提升但依旧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发展的日益扩大在提出新挑战的同时带来了新机遇,城市、社区随着城镇化发展居民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安全隐患增多,社区居民安全防护和急救知识教育刻不容缓,而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决定了社区普及与推广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可行性,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特性来开展社区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在城镇化大发展的进程中让更多人掌握安全防护和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我国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从而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素养,为实现健康中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社区;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普及推广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增强。全球气候变化莫测、社会环境日渐复杂、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等因素导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故、社会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威胁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是我国和谐社会发展需要的重点。为应对各种潜在的事故,有效减轻事故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向公众普及与推广安全防护和急救知识,使其掌握基本的、有效的安全防护和急救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2005年,国家出台了《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纲要(2005-2010年)》。2008年1月,卫生部第3号公告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之后,于2008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抽样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其中安全与急救素养为18.70%。居民健康素养是文明和谐社会的直接反映,在过去几年,国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媒体传播形式,广泛开展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为目的的健康传播活动,如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竞赛活动等,经过综合干预,2012年各地的调查报告显示各种素质水平都有所提升(见表1),但各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依旧普遍偏低,其中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还是处于普遍较低水平。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成员李英华等人通过健康素养监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决策提供依据。在2012年8-12月,小组成员采用分层多阶段PPS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69岁的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加权调整后,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8.80%,女性高于男性,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P<0.05)。具备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的调查中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仅为42.80%。
表1 各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表
注:表1数据由中国健康教育各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中所得数据整理而来。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发生着巨大改变,现代化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放大了众多安全隐患,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生产生活安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安全问题往往引发人身安全事故。各种意外情况频发引发的伤害或伤病威胁着居民的健康,而发生事故的当事人或旁观者如果掌握了紧急救助技能和知识便能及时自救或为他人施救,毋庸置疑,及时有效的救治和应急处理,把握抢救的最佳时机,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当事人的伤痛甚至有效规避情况恶化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而2016年国家又提到了要大力发展健康教育。由此可见,普及和推广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势在必行!
社区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的,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会学家认为,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一定人口的数量、一定范围的领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例如,学校、公园、居委会都属于社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那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甚至比较密切的交往。社区成员之间以生活在共同区域为联系,由此产生共同的结合感和归属感,每个社区都有共同的活动场所,都有自己的组织和制度以及它特有的自然条件或生态环境。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人口以社区为单位大量聚集居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基本要素和社区成员之间的各种联系,以各种媒介为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载体,以人为主体,以社区所有居民为对象,以社区领域为知识普及和推广范围,以社区基本设施为依托,根据社区类型特点制定和实施社区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策略,提高我国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从而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素养,促进健康中国计划的实施。
3.1 明确活动组织,组织联合承办,合作共同完成
为了维持社区的政党动作,社区设有各种层次的管理和服务机构。这些机构管理社区的各种事务,为社区成员提供相关服务。各级政府部门、基层管理服务组织都是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在我国农村,基层社区管理组织是村民委员会;在城市,基层社区管理组织是居民委员会。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在社区普及和推广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活动可以由政府主导,由医保局、卫生办、宣传部、安监局、消防队联合承办,与居民委员会成员一起合作完成。
3.2 区分成员结构,充分利用资源,发挥带头作用
由于社会由不同结构的成员组成,所以,开展社区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活动过程中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方式和内容来普及和推广。
严丽萍、卢永、李莉、李英华等人利用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分析医务人员、公务员、教师健康素养水平(见表2)发现,他们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及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而文化程度是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也就是说,文化程度越高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及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越高。因此,在普及和推广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过程中可以积极发动、组织社区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发挥带头宣传和指导作用,积极参与到社区普及和推广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活动中来。马震、严丽萍等人在《不同职业特征人群健康素养现状调查》中得出我国不同职业特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为60.54%,其中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为66.88%。而重体力劳动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均较低。因此,重体力劳动人群应该成为健康素养的重点干预和监测人群,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素养干预和监测,在普及和推广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过程中应作为重点,加大针对性宣传和指导。
表2 不同职业人群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表
注:表2由马震、严丽萍等人的《不同职业特征人群健康素养现状调查》中所得数据整理而来。
青少年是家长的“心头肉”,亦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教育十分必要。针对青少年的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应以结合社区学校,以“体育课+社区实践”为模式,由教育局引导、编纂中小学生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教学大纲和相应的学生学习手册,指导、监督学校相关教学,体育教师以固定的学习单元教授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活动的宣传和引导,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巩固青少年所学知识。同时,积极发动青少年加入到宣传、指导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行列,引起更多居民的关注,从而扩大普及推广的力度和范围。
3.3 制定活动计划,有效实施普及,积极全力推广
由政府部门颁发倡议普及和推广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文件,由各地区医保局、卫生办、宣传部、安监局、消防队联合承办,与居民委员会一起制定活动计划,编制、印刷、散发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手册,充分利用社区基础设施办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板报,利用社区公共多媒体设备滚动播放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视频,提高居民安全防护与急救意识。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分批、定期组织社区活动,如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宣讲会、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抢答赛、实践技能操作学习与比赛等,使居民通过学习和亲身实践掌握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举办以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为主题的舞台剧、小品等文艺节目自主创编大赛,建设社区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浓厚文化氛围。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策划、举办与安全防护与急救相关的家庭运动会、亲子游戏,增加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宣传的趣味性,提高参与度。
每一个人都期盼自己的亲人能够平安健康,也希望在意外来临时能以正确的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有效自救或救他人。以社区为单位,以家庭为单位,以这一区域的特殊人际关系和交往氛围为起点,加强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提高我国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从而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进而全面提高我国总体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健康中国的建成。
[1] 肖琴等.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5.08.
[2] 胡亚飞,陈润洁等.2012年上海市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分析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5.02.
[3] 刘贵浩等,2012年广东省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5.02.
[4] 王五红,黄德建等.2012年湖南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02.
[5] 李惠,沈世闯等.2012年辽宁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J],中国健康教育,2015.02.
[6] 郭甜,黄洁等.2012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J],中国健康教育,2015.02.
[7] 陆一鸣,康国荣.2013年甘肃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6.02.
[8] 严丽萍,李英华等.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中公务员健康素养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02.
[9] 卢永,李英华等.2012年全国医务人员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02.
[10] 李莉,李英华等.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中教师健康素养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02.
[11] 马震,严丽萍等.不同职业特征人群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05.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Safety Protection and First Aid Knowladge in Communities
Xiong Yuan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based on the key words of “safety and first aid”, through consulting to CNKI literature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at the overall health condition of Chinese residents is low, which includes limited knowledge on safety and first aid. After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the overall condition is improved but still in a comparatively lower level. With the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brings both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dwelling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complex in communities and cities, safety danger increases, education for safety protection and first aid are urgent with the feasibility decided by basic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community. Therefore, community characters could be fully used to do the promotion, to make more people master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increase the accomplishment of Chinese people on safety and first aid. The aim is to offer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guide to improve the healthy accomplishment in China and realize “healthy China” goal.
community; safety protection and first aid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promotion
熊媛(1991-),女,湖北黄冈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Sport College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G
A
1005-0256(2017)08-0146-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8.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