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浩然 苟文平
村企联姻建产业支部引领助脱贫
马浩然 苟文平
安溪潮村——支部牵头村企联姻模式
安溪潮村蛋鸡养殖场
“小路变大路,小田变大田,新村建产业,在家能挣钱……”这样的生活,对于67岁的村民谭信显来说,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如今,这不仅是大家口中的打油诗,更是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的真实写照。
谭信显以前是贫困户,过去全靠家中两亩半庄稼地的收入维持生计,一家4口人年收入不到6000元,收成不好的年份,把成本一除还要倒亏。2015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安溪潮村启动了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引进了龙头企业建立蛋鸡养殖场,谭信显和村里其他43户贫困户一起,加入了蛋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谭信显成了企业股东。通过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项目的带动,他在2016年成功脱贫。
“现在,土地流转租金头三年每亩100元、入股蛋鸡养殖场投资分红1.5万元、蛋鸡养殖场打工收入1.8万元……”算下来,单他与老伴两人一年的收入,就达到3万多元。讲起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带来的收益,谭信显笑容满满。
“安溪潮村是典型的农业村,老百姓有养鸡的传统。当初,党员干部在商讨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的时候,就一致决定选择老百姓熟悉的门道,发展蛋鸡养殖业。”安溪潮村支部书记彭灵贤说道。
但是,如果还是按照传统方式搞养殖,由老百姓单打独斗肯定赚不到钱。为增强“造血”功能,保证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安溪潮村村支部转变思维,学习市场经济理念,采取“支部+公司”“党员+贫困户”的方式,引进龙头企业四川省绿科禽业有限公司,发动贫困户入股,组建安溪潮村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引领发展规模化现代蛋鸡养殖业。
“刚开始,大家积极性并不高,总觉得这件事不靠谱。有的发愁拿不出钱,有的担心投了钱‘打水漂’。”彭灵贤直言。
贫困户不愿入股,岂不是瞎忙活?为打消群众顾虑,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第一书记何平想到了办法:带领村民到产业村看变化,转变他们的思想;邀请专家作报告,增强他们的信心;开会讨论解疑惑,打开他们的心结;协调对接金融机构,申请贴息贷款,解决他们的股本资金问题。
同时,村集体率先以3万元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项目专项资金和17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入股,村支部还积极动员谭显克、谭显坤、谭显文3名贫困党员各申请贴息贷款5万元带头入股。有了村集体和贫困党员示范带动,41户贫困户有了信心,先后分别申请贴息贷款5万元,全部入股了合作社。
彭灵贤说:“这么多钱投进去,不管好用好不行。为此,我们成立了养殖产业党小组,支委委员谭光明任组长,代表村集体和贫困户参与管理和服务。”
现代化的养殖场
“我们这个合作社,采取‘支部+公司’‘党员+贫困户’的方式,按照‘村企联姻、合作共营,三方入股、科学生产’的运营机制,村上入股20万元,吸纳贫困户入股220万元,撬动绿科禽业有限公司投资近2000万元来村上办企业,现在养殖场发展特别好。”安溪潮村党支部副书记彭杰介绍。
养殖场每天的鸡蛋产量稳定在18.5万个,年产鸡蛋3200吨,年产值可达2600万元,实现利润350万元左右。安溪潮村蛋鸡养殖合作社,现在已经是全川知名的养殖企业。经过管理人员应允,笔者在养殖场走了一圈,偌大的一个养殖场,却没发现几个工人。
“我们这个蛋鸡养殖场引进的是国外先进的蛋鸡健康养殖设备,在川内还是首家,一个鸡笼可圈养12万只鸡,1个饲养员就管理一个鸡笼。”一旁的业主张颖自豪地介绍道。
蛋鸡养殖场采用现代科技,实施规模化养殖、流水线生产,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采用的现代化生产工艺,实现了无公害、无残留,保证产品品质;对鸡粪等生产垃圾进行集中有机处理,实现绿色生产;采取“八统一”管理服务方式,形成了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我今年都85岁了,还能当上股东,什么都不用干,每年还可以分到1.5万元,除去还贷1万元,还有5000元可以开支。”精神矍铄的谭精业激动地说。
“以前,我在外面务工,没有技术,也挣不了几个钱,如今返乡就业,不仅学到了技术,还增加了收入。现在我每个月仅工资收入就有2000多元。我们蛋鸡场还为贫困户提供了12个就业岗位,岗位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魏林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在外务工,没挣到钱,后经产业党小组介绍到蛋鸡养殖场务工,如今当上了合作社办公室主任的她更加自信。
据她介绍,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搭建企业和贫困群众的利益共生体,根据绿科禽业有限公司和村集体、贫困户签订的合同,以股份占有率为基础进行收益分配,企业可分得78万元,贫困户每年保底分红1.5万元,村集体可分得6万元。多余盈利计入专业合作社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者转为成员出资,当公积金累计余额达到250万元时,按资本配比进行二次分红。
(作者单位:苟文平/仪陇县委组织部;马浩然/仪陇县新政镇党委)(责编: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