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外对比视角下的汉语意合性分析

2017-08-10 06:22孙泽玮孙泽方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词类汉语

孙泽玮+孙泽方

摘 要:“意合”性是汉语的重要属性之一。从语言对比的角度,将汉语与英语、日语、法语、西语、德语、俄语这些“形合”型语言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有助于深入认识汉语的“意合”属性,有助于增进对汉语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汉语与外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意合 形合 汉语 语言比较 词类 句子成分

一、引言

(一)“意合”与“形合”的概念

通常认为,“形合”与“意合”的概念最早由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提出。王力认为,汉语中多用意合法;西方语言多用形合法。①

“意合”指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形合”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②。形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西方重形式逻辑、重实证分析的思维模式;意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汉民族重内省体悟、表意简约的思维模式。③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在其著作Translating Meaning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意合与形合的对比。④

(二)“缺省型意合”与“笼统型意合”

我们认为,“意合”与“形合”的对立体现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形合”型语言中强制性“明示”的信息,在“意合”型语言中却常常“缺省”。所谓“明示”,就是用语言将某些信息显性编码;所谓“缺省”,就是不对这些信息进行语言编码。我们将这种“意合”情况称为“缺省型意合”。

第二种情况是,在“意合”型语言中通常进行“粗略”编码的信息,在“形合”型语言中却强制进行了“细化”编码,使得语言表达更精确了。我们将这种“意合”情况称为“笼统型意合”。

与“缺省型意合”相对,“形合”语言是强制显化;与“笼统型意合”相对,“形合”语言是强制细化。

(三)“意合”“形合”的相对性与“形合度”的概念

我们认为,一种语言是“意合”型还是“形合”型并不绝对,而是相对而言的。如英语跟汉语比起来,是“形合”型语言,而跟俄语这种屈折程度很高的语言比起来,就是“意合”型语言了。

因此我们提出“形合度”的概念,来表示一种语言倾向于采用“形合”型手段的程度。为了对“形合度”进行大致量化,我们建议采用“10度分割法”:“形合度”的值可取从1到10的10个自然数,数值越高,表示形合的程度越高(同时意合的程度越低);数值越低,表示形合的程度越低(同时意合的程度越高)。

以下我们将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及综合一些研究成果,大致标出几种有代表性的语言的形合度,以利相互比较:将汉语这种非常典型的意合型语言的形合度设为2;将拉丁语、梵语的形合度设为9;将俄语、德语的形合度设为8,将法语、西语的形合度设为7,将英语、日语的形合度设为6。以上数值只粗略估计,不会完全精确,但大致上还是能反映出各语言形合度的相对差别。表示在数轴上为:

通过数轴可以看出,即使是这几种语言中形合度最低的英语、日语,也与汉语的形合度有着较大差距(高达4),比英语和梵语的形合度差别(为3)还大。英语、日语、法语、西语、德语、俄语、梵语、拉丁语都在数轴中点(表示形合度为5)的右侧,且相互之间距离较近;汉语远离数轴中点,且与其他语言距离很远。所以在本文中,将汉语称为“意合”型语言,并以其为参照点,将其余几种语言称为“形合”型语言,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以阐明汉语的“意合”特性在方方面面的表现。文中与汉语进行对比的“形合”型语言主要为英语,其次为日语,其他语言会略带提及。

二、通过词类体现的“意合”性

(一)通过介词体现的“意合”性

介词一般与介词宾语组合起来,构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可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表语等。

1.介词宾语作定语时体现的“意合”性

1)介词缺省体现的“意合”性

汉语中介詞宾语作定语时,介词缺省非常常见。如汉语中类似“李先生的信”的定中短语很常见。定语“李先生”前介词缺省,因而歧义较多。其对应的英语结构可能是“the letter from Mr.Li”(李先生写来的信),可能是“the letter to Mr.Li”(寄给李先生的信),可能是“the letter about Mr.Li”(关于李先生的信),可能是“the letter of Mr.Li”(属于李先生的信)……对于“信”与“李先生”究竟是何种关系,英语中强制使用相应的介词明确地表示出来,而汉语缺省介词,直接说成“李先生的信”才更自然,这明显体现出汉语的“意合”特点与英语的“形合”特点。

2)介词笼统体现的“意合”性

有时英语中的数个介词的意义,汉语中用一个介词(有时是方位词)来总括地表示。如听到用汉语说“在桌子上面的电灯泡”时,我们仅知道这个灯泡的高度不低于桌面,至于这个灯泡与桌子是否接触,是否在桌子的正上方则无从得知。而英语表达这个意思时强制使其意思细化,以使情况更加明确。如:“the bulb on the table”表示桌子上的电灯泡与桌面相接触;“the bulb over the table”表示电灯泡在桌子的垂直上方,并且不与桌面相接触;“the bulb above the table”表示灯泡的水平高度超过桌面,并且不与桌面接触。类似地,与汉语的“在……下面”相对应的英语介词是“beneath”“under”和“below”。

2.介词宾语作状语时体现的“意合”性

1)介词缺省体现的“意合”性

汉语母语者常说的“亮相北京”,实际上是“在北京亮相”缺省介词并移位的产物。在英语中,表达同样的意思则必须使用介词——“show up in Beijing”,这里的介词“in”是强制出现的。又如汉语中的“献身祖国”,是“为祖国献身”省略介词“为”并移位的结果,相应的英语表达中同样不能省略介词——“dedicate oneself to ones country”,其中介词“to”也是必不可少的。类似的汉语表达还有很多,如“叫板导演”(省略介词“向”),“服务大众”(省略介词“为”)等。

2)介词笼统体现的“意合”性

汉语中,“他死于心脏病”“他死于车祸”的介词相同,都是“于”。而英语中,表示因内因而死时,要使用介词“of”,如“He died of a heart attack”;表示因外因而死时,需使用介词“from”,如“He died from an accident”。

汉语与英语中的介词相当于日语中的“补格助词”。请看下面的日语例句:

(1)犬は庭にいる。(狗在院子里。)

(2)犬は庭で飛んでいる。(狗在院子里跑。)

在两个例句中汉语用了同样的介词“在”;與之相对,日语第一句用了补格助词“に”,第二句用了补格助词“で”。因为“に”(在)要跟表示静态存在的动词连用,“いる”(存在)表示静态存在,所以要用“に”;“で”要跟表示动态活动的动词搭配,句子中动词是“飛んでいる”(跑),所以要用“で”。单看介词,汉语无法推断出描述的是静态场景还是动态事件,而日语仅通过补格助词“に”“で”的选用就能做到。又如:

(3)ばらを公園で植える(在公园里种玫瑰)

(4)ばらを公園に植える(在公园里种玫瑰)

两个日语例句的汉语译文相同,都用介词“在”,而两个日语句子中却分别用了补格助词“で”和“に”,其句意也有所不同。例(3)中,“で”表示动态活动的场所,仅表示“植える”(种)这一动作的发生地点是公园,而花究竟被种在了哪里——是将其种在公园的泥土中,还是将其种在花盆的泥土中,再将花盆带出公园——则是不确定的。而例(3)中,“に”表示附着点,也就明确表示了花被种在了并将长时间静态存在于公园的泥土中。在汉语中运用笼统的介词“在”所造成的歧义,在日语中可通过选用不同的补格助词而加以消解。

(二)连词缺省体现的“意合”性

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⑤

汉语中的连词常常省略,词语、词组、分句、句子之间的关系往往要依靠上下文语境或情景语境来推测。如:

(5)老公挣钱,我挣钱。

这句话没用连词,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能靠推测甚至猜测。而英语在相同的情况下则必须要用连词。如:

(6)If hubby makes money,I also make money.(如果老公挣钱,那我也挣钱。)

Since hubby makes money,I also make money.(因为老公挣钱,所以我也挣钱。)

Hubby makes money,and I also make money.(老公挣钱,并且我也挣钱。)

Even if hubby makes money,I make money.(即使老公挣钱,我也挣钱。)

Although hubby makes money,I also make money.(虽然老公挣钱,我也挣钱。)

Only if hubby makes money,I make money.(只有老公挣钱,我才挣钱。)

……

可以看出,“形合”型语言英语通过强制出现连词,使得分句间的语义关系更加明确。

(三)冠词缺省体现的“意合”性

英语中存在冠词这一词类。冠词是置于名词之前,帮助说明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一种虚词。它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冠词分为定冠词与不定冠词。不定冠词“a/an”相当于“one”,一般表示“某一个”。定冠词“the”来自一个古老的、相当于现今“that”的词,它与指示代词“this,that”意义相近。⑥

而汉语中不存在冠词这一词类,冠词所表示的“单数”“定指/泛指”的信息是汉语中缺省而不加以语言编码的。

(四)自他动词标记缺省体现的“意合”性

动词的自他性是日语语法中的概念,与动词的及物性相似,又有所区别。动词本身能完整地表示主语的某种动作的词叫自动词;动词需要一个宾语才能完整地表现主语的动作或作用的词叫他动词⑦。日语中的动词往往都是成对的,一个自动词对应一个他动词,两者词根相同而词尾不同。这个成对的自他动词组中,他动词变为被动态与自动词词义基本等同,自动词变成使役态与他动词基本同义。例如:

(7)枝は折れった。(树枝折了。)

(8)彼は枝を折った。(他折了树枝。)

在日语的自动词句中,用的是自动词“折れる”(句中用其过去时“折れった”);在日语他动词句中,用了他动词“折る”(其过去式“折った”)。而在汉语中,在自动词句与他动词句中,“折”的词形都一样。又如:

(9)経済は発展する(经济发展)

(10)経済を発展させる(发展经济)

例(9)是主谓短语,其中“発展する”是自动词;例(10)是述宾短语,“発展させる”是“発展する”的使役态,相当于他动词。可以看出,两者的假名是不同的。而汉语中,都用同一个词形“发展”表示。

三、通过句子成分体现的“意合”性

(一)表语缺省体现的“意合”性

汉语的主谓句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三大类。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主要用来描写人或物的形状、性质、特征等,所以又叫描写句⑧。如:

(11)她漂亮。

(12)泉水清澈。

(13)那些人凶巴巴的。

例(11)~(13)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主语(“她”“泉水”“那些人”)直接与表述其特征的形容词谓语(“漂亮”“清澈”“凶巴巴的”)组合。而在英语中,并不存在“形容词谓语句”,与之对应的是“主系表”句,由“主语+系动词+表语”三个部分组成。例(11)~(13)翻译成英语后,都会多出一个系动词:

(14)She is beautiful.

(15)The spring was clear.

(16)They are ferocious.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汉语例句的两个成分变成了三个成分。下面是对照表:

可见,汉语形容词谓语句可看做主系表结构省略系动词而成,这体现出汉语的意合特性。

(二)主语缺省体现的“意合”性

汉语中,主语并不是句子必有成分。汉语中不仅有“主谓句”,还有“非主谓句”。非主谓句中,常常只有谓语,而没有主语。如:

(17)真香!

(18)太好了!

(19)夏天了。

这些句子只有表述成分(谓语),而没有被表述成分(主语)。与之形成对照,英语中除了祈使句通常没主语之外,谓语不能单独出现,必须跟主语同现,也就是都是“主谓句”。例(17)~(19)翻译成英语的话,必须把隐含的主语补充出来。如:

(20)The dish is so delicious!(饭真香!)

The flower is so fragrant!(花真香!)

……

(21)The idea is so good!(这个主意太好了!)

The book is so good!(这本书太好了!)

……

(22)It is summer now.(季节是夏天了。)

四、结语

本文从语言对比的角度,通过将汉语与以英语为主的一些“形合”型外语在语法范畴方面进行比较,发现汉语的介词、连词、冠词、动词自他性标记、表语、主语的缺省,是造成其“意合”性的重要因素。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注释:

①王力《中国语法理论》,载《王力文集》(第一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310页。

②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8页。

③赵善青《形合、意合与翻译》,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④Nida,E.A:Translating Meaning,San Dimas,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P57.

⑤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7页。

⑥薄冰《新版薄冰英语语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10年版,第13页。

⑦皮细庚《新编日语语法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90页。

⑧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87页。

参考文献:

[1]Nida,E.A.Translating Meaning[M].San Dimas,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

[2]王力.中國语法理论[A].王力文集(第一卷)[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赵善青.形合、意合与翻译[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皮细庚.新编日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9]薄冰.新版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0.

[10]沈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孙泽玮 孙泽方 山东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273165)

猜你喜欢
词类汉语
学汉语
大学英语词类教学研究及启示
韩国语 "V+ " 与汉语"V+死了"对比研究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追剧宅女教汉语
现代汉语中“起来”的语义问题探究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研究
浅析网络词“呵呵”的词类归属及语义变化
汉语与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