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眠
一
马山本来树多,莽莽苍苍的灌木林把不多的村舍围罩在里头。秋红时节,高高矮矮的林带次第红起来,特别是远处的高崖头、斜坡空旷地带,岩涧渠梁两边的石缝中,浆染似的晾晒在秋阳之下,色彩斑斓地透着光亮,是马山整个村子的高光部分。
每到这个季节,便有扫落叶的人,在那些树的旧址上一点点把落叶、间或有些枯枝一堆堆扫起,背回去焰炕。马山人把这些扫起来焰炕的落叶称作衣子,有松毛、青枫叶子、白杨叶子、桦树叶子……烧起炕来哔哔剥剥地响。我写过“欢快的火正裸女似的脱去青烟的软纱”的句子即是写烧炕之火,而那适合一家人围坐的炕,我已是好久没去睡过了。
二
佛言: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我看来是一山一世界,一地一菩提。马山的地阴湿墒气重,地力足但易生草,须勤快人作务。人一懒,草就乱长,特别是水蒿,繁殖很快,沾土即生,几乎锄不尽的。
地阴湿,光照相对少,种大麦、莜麦、禾田、豌豆、荞麦最好,种天麻、茯苓、柴胡也成,种玉米则籽熟不好,种洋芋则缺少面气。务庄农的人最懂这些,“谁家的孩子谁知道”。同样一块地,高处阴,低处阳,北边阳,西边阴,他们依地情把粪土和草木灰倒在不同的地里,种不同的籽实,顺应地气安排农事,不会白撂力气。
地不会闲,即使三冬,其实也在生长,总会在不经意间长些野菜野蒿之类,人能吃的自会有人收拾着去吃,洋芍苦格子是酒店的上品山珍,冬萝卜水洗一新之后,往往是炖肉的好菜,即使是一些野蒿之类也是崖老鼠、野兔、獾猪的最佳食品。
三
我一直不懂土地流转一说,往往土地一经流转便来一帮人开炮炸石,挖山建厂,弄得油绿绿的坡地满是一堆废石,天雨一浇,泥水废石到处乱流。也有的盖些不三不四的彩钢瓦房,硬生生横在那里,说是养殖场,其实里面除了荒草,什么也没有。遇到官家来察看的實,业主便从别处雇来若干牲口应付查证,再给牵来牲口的人付点雇金。
村子里的人却不一样,他们总是对土地持有一种固有的敬畏,不随便乱挖,习惯了遇水开渠,遇石则避让,牛在大石处回犁耕作。几辈人下来,地还是地,石头还是完整的石头,务作的人干完活以石头作为歇息之地躺一会儿,唱上几句小曲儿的工夫,让牲口在旁边的草地上尽情吃一会儿草,再继续务作。
四
山地坐落虽高低不一,向背各异,但村子里的人却大都同姓同宗,共饮一眼泉水,同敬一处山神。虽然乡上近年从远处埋设管道拉来自来水,但村人多有疑虑,一般用于淘菜洗衣。这一带有造麻纸的,也用自来水沤构树皮,至于做饭一直喜欢用泉里的水,泉水清透甘甜,喝茶有回味。我特地去探看了一下,泉在一塄坎下,用水泥箍着,只留一水口能舀水。泉边石头上放一木勺,谁家来提水都用它舀。我也持勺而饮,真是清甜爽口。我趴在泉边观摩,这时太阳正从林畔喷出,暖阳洒在林道上,洒在院落里、瓦檐上……泉里有一束光照进去,泉底有干净的沙石在微微地起伏,光斑像一尾发光的鱼一样在吮舔着石头上碧绿的苔藓……
五
泉边有一块闲地,生了一大片竹子。这竹不是郑板桥画的那种稀稀疏疏的有点寥落的竹子,生得很是浓密茂盛,从来没人去砍伐,已是如林一般隐天蔽日。
平时有鸟雀在其间鸣唤打闹,飞进飞出,也有松鼠追逐奔走,从一根竹竿跳到另一根竹竿上,灵猿一样嬉耍。初夏樱花时节,竹笋不经意就突出地面,一夜间便笋尖满地。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有一首题画诗“去年新竹种西墙,今岁墙阴笋渐长。一日生枝三日竹,秋来便已蔽斜阳”,写的正是这泥土墙,竹也大概就是这种品种的竹了。
竹落叶时,一般新竹已长成。村里人以竹多为生旺气象,从不像文人一样从竹声摇曳中听出凄苦来。有生了病的到药铺抓药,如有竹叶一味,就不让抓,回来在竹林里要枯则枯,用鲜有鲜,伸着腰掐一把就是了。
六
马山几乎家家都在檐下安放着一盒盒的蜂巢,有的是只旧箱子,有的是一整块木头被掏空而成,再用泥泥好。我凑近看,蜂巢口有蜂群出入,嗡嗡嚷嚷的,也有的是空巢。山中花多,蜂可以任意去巡山采花,将那些花的精灵采来酿成蜂蜜,槐花多的叫槐花蜜,荞麦花多的地方叫荞花蜜,听起来都馋人。其实据养蜂人讲,能在远处采花粉的是些体能好的青壮年蜜蜂,它们辛苦老实,一般空回的不多,也有极少数忘了返回的路径,即使挨饿也不肯食用所采的花粉。
当蜜蜂家族旺盛、要分家另起炉灶时,蜂王便引领它们在大树或屋檐下聚结,裹成一个大蜂球,攘攘闹闹的,这即是村子里的大事了,收蜂人用网布罩了面,要在门口焚香化纸祷告后才能够用蜂兜去收。
七
我在路边靠近水渠的地方、在一堆堆水荷包叶子下发现了一丛油蘑菇,色泽比耀州瓷略灰些,且更油润,菇茎上大小密密匝匝地顶着些小圆盖儿,嫩生生地挤在一起。接着我又发现盛开的几丛,我赶忙找了个袋子采摘下来。依我过去的采法,是尽量不伤及根部,待来年再生发,且将非常幼小的暂且留下,待长成后再采。这本是山中寻常物,但却让我惊喜异常,乡下常说出门见喜,此即一也。儿时放牛每摘回一些来,母亲总是和蛋来炒,炒成的菇蛋,吃来蛋有菇香味,很有咬劲,满口生香。后来到城里,天天吃超市里买的蘑菇,菇味大减,味不正,现在竟害怕端来有蘑菇的菜。
这菌看似简素,但它长于古树生息之地,经天水浇淋,日照育化,自是灵物。一棵树死去,还用蘑菇的方式再留下自己的生命遗迹,让人回味。
旁边地里种荞麦,收割后地里还留着一缕缕的蜜花味,邻近的草虫又经常造访,它们怎么能寡味呢?
八
我在场里见到柴垛、麦垛,场房的墙上还挂着旧碌碡架子,看到已经废弃要当柴火的一些桌凳腿子、衬条,烟熏火燎的,已经没有任何木头的样子了。
它们是一些旧家具的骨头。
我还见到一些劈开的柴,码摞在场院边,看样子多年也未动过,偶然有灰雀沙麻燕在其上抢食打架拉屎。
它们是马桑树、刺槐树、野白杨树的骨头。
在坡坎下的沟渠里我还发现不少扔弃的饮料瓶、农药瓶、啤酒瓶……堆积在那里,淌不走也无人来收取。不像猪的骨头、狗的骨头,可以掩埋于沟渠后面的地里,最终变成泥土。
我想它们就是城里超市遗留下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