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德圣
自由,是基本人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8世纪《人权宣言》发表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人权,人民自由的保障也越来越大。可是,当科技日益发达,深入人的神经和大脑内部时,人类基本的自由、隐私还能保障吗?
科技对隐私的威胁
某人用手机打电话订海鲜披萨外卖,拨通后接电话的是电脑,它连接互联网,通过大数据“自动查知”该客户的住址、租车信息、信用情况、健康指标等数据,最后给客户建议蔬菜披萨比海鲜披萨更适合他,甚至还建议附带订一束花,因为他女朋友要过生日了。
这是网上流传的一则笑话,但是却道出一个隐忧,就是科技发展已经使个人信息无所遁形,人们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是科技对人权的威胁。好比智能手机,它连接互联网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但同时也使个人隐私(如常去地点、路线、购物习惯等)时刻能被别人查知。
还有,如果出现专制政府,也会威胁到基本的人权自由,它可能会限制人们的言论、行动等各方面自由。在以往时代,这经常发生。
但是,不论专制政府怎样限制人权,也不论科技怎样泄露隐私,至少人们可以选择搬家、移民、关机等方式来避免。而且,所有这些对个人自由的威胁,都是处于外在的形体层面,对于内在的心智,它仍然是非常自由的。
也因此社会学者们都普遍认为,心智(思想、意识等)是人自由的最后避难所,它不可能被外界触及,是由自己完全掌控的。
对思想自由的终极威胁
然而现在,科技发展使这最后的避难所也被打破了。随着神经科学与脑科学的发展,相关技术越来越普及,比如脑成像技术、神经生物技术。这类技术可以观测,甚至干涉脑活动,它使人的心智不再成为隐私,即使从未说出口的秘密,也能被探测出来。所有这些,至少从理论上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对心智自由的威胁,称得上是终极威胁,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认知自由的威胁,即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状态。
2、思想隐私的威胁,即“非法访问”头脑内的信息,或未经许可,或变相未经许可就分享、公布个人头脑内的信息。
3、思想完整性的威胁,即可能会无形中改变个人的思想意识,比如在体内植入神经芯片,就可能“窃取”“控制”神经活动及其相关的思想意识。
4、心理延续性的威胁,即未经同意“擅动”个人身份、行为信息,使个人原本的成长计划、行为连贯性遭到破坏,即使有时擅动之初衷是无害的,也是对自由的干涉。
换一种简单的说法,考虑电脑的使用情况,这四种威胁可以简单地用计算机术语称为“读取”和“写入”威胁。思想隐私的威胁可归类为读取威胁,而其他三项可算为写入威胁。
未来还能有隐私自由吗
从目前来看,写入威胁尚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比如体内芯片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读取威胁,基本上已经开始显现了。在现代神经科学领域,神经影像学技术越来越完善,它最能读取人的心智。
據瑞士研究人员声称,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就可以从大脑活动情况,推断出一个人的想法、意念及其欲求,甚至能推断出他是否有恋童癖(虽然不道德,但它绝对属于一个人的隐私)。或许这种结论有些武断,但至少离真正实现不会太远了。
未来,假设这项技术真正成熟,并发挥作用了。那么,当你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递交简历面试后,在最后关头被要求作一次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以此证明你没有恋童癖,这时你是欣然同意,还是断然拒绝呢?同意,或许你从此就永远没有隐私了;拒绝,这份工作就(或许以后此类工作都)不可能属于你了。
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届时人们还能有真正的自由隐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