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垂
时下,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热映。值得注意的是,剧中出现了名传千古的美女甄宓。粗略算来,这已经是第九次在荧屏上出现甄宓了。
甄宓,本是三国时代诸侯袁绍的儿媳妇,官渡之战后曹操领军俘获了甄宓,后来成为曹魏王朝魏文帝曹丕的夫人,生子曹睿后来成为魏明帝,晚年因为妒忌魏文帝宠幸其他妃嫔而被赐死。这就是甄宓的历史记录。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甄宓,跟真实历史中的甄宓有哪些不同呢?
谜一样的甄宓
首先,甄宓这个宓字,只是后世文人给她取的名字,她姓甄,但名字已经失传。史书上说,她先祖是汉朝太保甄邯,甄家是世袭二千石高官的高门大族。她父亲叫甄逸,母亲是张氏,史书提到了她的三个哥哥(甄豫、甄俨、甄尧),四个姐姐(甄姜、甄脱、甄道、甄荣),唯独没有记下她的名字。因此正史上一般称呼她为甄妃、甄夫人,为了行文方便,我们也只好暂时使用甄宓这个不属于她的名字来称呼她。
其次,历史上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甄宓是倾国倾城的顶级美女。虽然现在网络上流传着“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说法,但是,在陈寿的原版《三国志》里,记载了她的仁爱、聪敏等事,却唯独没有夸奖她的长相。并不是陈寿不懂欣赏美丽,陈寿的《三国志》全书中曾经有一次出现过形容绝顶美女的词汇:国色。这个词从2500年前《春秋公羊传》中出现开始,就代表着顶级美女的姿容。陈寿把国色这个词用在了江南二乔身上,也就是大乔、小乔。(《三国志》卷五十四:“时得桥公(乔公)两女,皆国色也。”)
在陈寿吝啬对甄宓使用这个词200年以后,南北朝的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裴松之在补录的几条关于甄宓的史料中,夸奖了她的好学、知礼、贤惠等美德,同时引用《魏略》《魏晋世语》等与陈寿《三国志》同时代的史书来描述甄宓“容貌非凡”、“容貌绝伦”,并且有袁绍家人用奉献甄宓来取悦曹氏父子的情节来烘托她的美貌。套用现在的美女打分系统,可以说裴松之给了甄宓大约95分的高分。但是仍旧没有使用“国色”这个100分词汇。
需要说明一下,裴松之并非不懂审美,在给《三国志》做注时,他又给两位女士授予了“国色”称号,分别是赵云别传里桂阳太守赵范用来勾引赵云的嫂子樊氏,以及诸侯袁术所纳的妾室冯氏。也就是说,还是没有甄宓的份。
一般来说,古代给皇帝后妃做传记的时候,历代史家确实有重德不重色的倾向,也就是重在夸奖美德,生怕夸奖长相太漂亮就把尊贵的后妃们搞成了“红颜祸水”。但是裴松之所在的南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发现女性美丽、重视女性美丽的时代,跟汉代相比有完全不一样的女性价值观,竟然也没有写到甄宓的美貌是倾国倾城,这就很值得思考了。
死因的争论
历史上的甄宓就在贤良、淑德、睿智、聪慧、礼让这样的美好性格描述中,突然走到了“妒忌”、“争宠”这个情节,然后就被皇帝曹丕下令赐死。至死,甄宓都不是皇后。她的那个“文昭皇后”的头衔是她丈夫曹丕死掉、她的儿子曹睿当皇帝之后才追赠给她的。
一个贤良睿智的女人在安静地做曹丕的夫人十几年之后,突然性情大变,公开妒忌其他女性,这其中转折之大,令人匪夷所思。但是我们仍要感激陈寿、裴松之写出了这个悲惨的历史结局。如果按照与陈寿《三国志》同时代的王沈著的《魏书》说法,甄宓连被赐死的凄惨结局都没有,竟然被篡改成了曹丕要册封甄宓为皇后,甄宓谦虚推辞,然后病死,曹丕悲痛中追封其为皇后。
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的时候,曾经引用《魏书》共196处,其中只有7处是批评王沈的,这一处是批评最多的。裴松之说,曹丕不立甄氏为皇后并且将其杀害,这事大家都知道,王沈公然歪曲历史,为曹家遮羞,实在太不像话。陈寿在这一节没有避讳,而裴松之更增加了细节:甄宓被赐死后,尸体被人搞成披头散发挡住脸颊,嘴里塞上糟糠,方才下葬。因为按照古人的迷信说法,冤死鬼如果嘴上堵住糟糠,就不会在阴间抱怨了。
历史上真实的甄宓,就是这样差点连凄惨的死法都被人篡改,具体事迹也因此消失殆尽。
《洛神赋》中的甄宓
我们后世看到的甄宓,实际是从南北朝开始,来自文学想象世界的甄宓。
从魏晋开始到南北朝时代,文人对女性的审美开始从贤惠过渡到贤惠与美貌并重,这种对女性价值的重新审视是当时的一种风气。比如,南朝成书的《后汉书》中就在正史里第一次设置了《列女传》单元。
南北朝的这种重新审视女性美、发现美的风潮,也促使湮没于历史中的那个甄宓得以重新出现。没人知道甄宓的长相?没关系,南北朝时期曹植的作品受到推崇,尤其是曹植的《洛神赋》名传千古,里面有对洛水女神的大量容颜描写,辞藻华丽,描述动人,全都可以安在甄宓身上。一直没有人知道甄宓的名字?没关系,既然已经用《洛神赋》打扮了她,索性把洛水女神宓妃的名字送给她,就叫她甄宓。
一个充满文人美丽幻想的甄宓,就这样在南北朝时代诞生了。
光美丽还不够,还得有浪漫故事,这也好办。古人既然都把曹植的《洛神赋》给了甄宓,曹植也可以牺牲一下送给她啊。曹植,他哥曹丕和曹丕媳妇甄宓,三角恋就形成了。虽然从古代至今,对《洛神赋》到底是描写谁的这个文学悬案一直争议极大,但是依托《洛神赋》,神秘大美女甄宓还是这样毫无阻碍地流传了开来。
到了唐代,关于甄宓与曹植的各种传说已经很普遍了。甚至还出现了更多戏剧化的记载,比如说唐朝人就記载说,当年甄宓与曹植的感情被曹丕发现后,曹丕恼怒之下害死了甄宓,又挑衅地将甄宓的遗物(一个金玉枕头)赐给曹植,让他睹物思人,永受煎熬。正如唐朝诗人李商隐在诗里所说的:“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在历代的反复艺术加工之下,甄宓之美,曹植之才,就这样开启了爱情悲剧的千年吟唱。
那个被永远湮没于正史档案中的甄氏,这个被永远吟唱于《洛神赋》中的甄宓,当二者经过千年已经合二为一之后,我们该说她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