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珊
南阳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南南阳 473000
颈肩腰腿痛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患处疼痛、肿胀及功能限制等,其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临床治疗颈肩腰腿痛方法较多,其中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3]。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将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熏洗对颈肩腰腿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腰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2.68±4.03)岁。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2.71±4.0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颈肩部和(或)腰腿部均有明显疼痛,打喷嚏时疼痛更明显。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患有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行针灸治疗,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穴位进针,颈椎病患者,取肩井、大椎穴,碘酒消毒,使用三棱针反复扣刺穴位,以挤出2滴血为宜,每3 d 1次;腰腿痛患者,取委中、大肠俞、腰夹脊、阳陵泉、环跳等穴,采用毫针泻法针刺以上穴位,捻转提插3 min左右,每天1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中药熏洗治疗,药方由当归、乌药、川续断、桂枝、桑寄生、伸筋草、川牛膝、花椒、桃仁各15 g,红藤30 g,艾叶、苏木各10 g,防风8 g等组成,每日1剂,将上药装入纱布药袋,放入3 000 ml水中煮沸,再加入陈醋100 ml,黄酒50 ml煮沸,将药液倒入熏洗仪,患者呈仰卧位,对其疼痛部位进行熏洗,熏洗过程中蒸汽温度保持在41℃左右,每次30 min,每天1次。2组均连续治疗2周。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评价2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中医证候评分下降≥90%;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关节功能显著改善,90%>中医证候评分下降≥45%;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疼痛程度,10分制,分数越低,提示疼痛程度越轻[5]。采用JOA腰痛评分标准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及膀胱功能等方面对2组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提示腰椎功能越好[6]。对2组功能受限、肿胀及疼痛等症状进行评分,0~3分制,0分为无明显症状;3分为症状非常严重,给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分数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44,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后,2组VAS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治疗后,2组功能受限、肿胀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VAS和JOA评分比较(n=44,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n=44,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颈肩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以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7]。因此,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提高本病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病属传统医学“痹证”、“痛证”等范畴,由于经筋具结、气血受阻而引起疼痛,故治疗需通经活络、活血止痛[8]。
针灸治疗操作便捷、安全性较高,具有温经通络、解痉止痛、行气活血的功效,根据患者病情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刺,刺激机体产生具有镇痛效果的内啡肽等物质,调节神经功能,从而起到局部止痛效果[9]。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煎煮取汁,对患处进行熏洗,在温热的药蒸气作用下,疼痛部位皮肤毛孔张开,促进皮肤吸收药液,有效避免口服药物对肾脏的影响,降低不良反应,并通过排汗的方式将体内炎症物质排出,达到止痛效果。在针灸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促进药液通过穴位进入机体,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患者腰部功能恢复较好,疼痛显著减轻,可作为临床治疗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中药熏洗可有效改善颈肩腰腿痛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恢复腰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