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 鑫
清原满族自治县中医院内科,辽宁抚顺 1133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疼痛和消化不良等,随着病情进展会发展为胃溃疡、胃出血等,甚至发展成胃癌,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病情,尤为重要[1]。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与胃部气滞血瘀有关,气不行血、气郁不畅,发展成胃炎,临床治疗应以理气活血、调理脾胃为主。本研究探讨了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7.33±2.45)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3.65±1.51)年。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0.40±3.10)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病程(3.98±1.62)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意识障碍、肝肾功能障碍和严重胃出血患者。
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给予阿莫西林(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994),1粒/次,3次/d,口服;克拉霉素(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3810),1片/次,2次/d,口服;枸橼酸铋钾(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059),2片/次,2次/d,口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方药组成为半夏10 g,白花蛇舌草15 g,蒲公英15 g,枳实10 g,黄芩10 g,黄连5 g,党参20 g,干姜15 g,甘草5 g。根据患者情况行加减方治疗,上腹部疼痛明显者,加三七粉3 g(吞服),1次/d;嗳气者,加砂仁5 g,延胡索10 g,佛手10 g;瘀血者,加当归10 g,丹参10 g。上药清水浸泡30 min,文火煎煮,取汁250 ml,每日1剂,分2次服用。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
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症状(痞满、疼痛、食欲不振和嗳气)改善情况,并将症状改善情况计分为0~3分,0分:无症状;1分:偶见症状;2分:症状常见且需药物治疗;3分:症状严重且影响生活。
参照文献[2]制订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嗳气、反酸、上腹胀痛等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彻底清除;好转:上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明显减少;进展:上述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幽门螺杆菌未减少甚至增多。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46,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痞满、疼痛、食欲不振及嗳气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n=46,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祖国医学“痞满”范畴,中医理论认为痞满可分为实痞和虚痞,前者为“邪有滞而痞”,后者为“无物无滞而痞”;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虚实并见,实为痰凝湿阻、气滞血瘀;虚为脾胃气虚,临床症状以胃脘胀满为主,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发展为胃溃疡甚至胃癌,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3]。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西医主张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同时有效控制炎症,以改善临床症状[4]。临床上常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枸橼酸铋钾的三联疗法治疗,可有效控制炎症,改善症状,但其长期疗效不佳,病情易反复发作。
本研究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最初用于伤寒误下导致的中气虚弱,具有调和气机、益气养阴之功效。方中黄芩和干姜配伍,辛开苦降、寒热并调;半夏和党参合用,一降一升,补脾和胃、散结消痞,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5]。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方中加入黄连、三七等药物,活血化瘀,促进肠胃蠕动,保护胃黏膜;此外白花蛇舌草利尿除湿、清热解毒,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6]。研究[7]表明,半夏泻心汤与三联疗法联用,可抑制炎症发展、清除幽门螺杆菌,还能调和肝胃,消痞散结,促进病情恢复,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