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秋
摘 要:在教育领域,随着新课改的实行,班级中的冲突随即产生,日益严重。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学习冲突理论,掌握相关处理技术,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管理技能以及帮助班主任队伍形成正确的冲突管理思维和处理策略,为更好地维护学校稳定,促进班级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进步提供比较清晰的参考。
关键词:冲突管理;中学;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7-01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7.106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一个方面,但学校教育却对人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以班主任为中心,以同他人交流为半径,就形成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圆,这些圆上有着学校领导、科任教师、家长、学生。这个圆好比一个社会,处于社会中的我们必然会有着冲突与矛盾,在这里,就体现在班主任与领导、科任教师、家长、学生间的冲突。如果以学生为中心,则体现在与同班学生、同校不同级学生、校外学生间的冲突。而我仅研究师生(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冲突管理。
一、冲突的含义
冲突是由于冲突双方目标的不相容或者是对某事件的情感、认知、意见、看法的不相同,导致的冲突双方能够明显感到一种直接的对抗或斗争的反对关系。冲突会改变当前的一种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过程,会阻碍目标的实现。如果冲突双方在某一点上具有共同的利益,那么共同利益的认识会有利于冲突的解决,这就证明了冲突双方是一种互动行为和过程。
二、对班主任相关问题的分析
(一)班主任的工作
班主任在班级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而班级建设的质量、班级建设对学生成长价值的实现,又取决于班主任的能力和素质。首先,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其次,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因素;最后,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中的权威性,能给予班级正确的领导。
(二)班主任的工作心理分析
作为一个多重角色的班主任,担负的责任也是多重的,由此肩负于责任和压力之间,班主任往往具有相应的压力。
(三)班主任的生理分析
人在每个年龄段呈现的生理特征不同。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效果与其自身生理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对学生相关问题的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
学生在班级中占据主体地位,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起到指引作用,而实践却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中学阶段,是分科和综合课程的兼并,要求学生掌握得更多,了解得更多,学习占据学生的所有时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更有着冲突的积点。
(二)学生的心理分析
在中学阶段,学生有着青春期的叛逆,在其人生观建立之初,需要班主任对其正确的引导,并且对其经常地说教和谈心,这一系列的学习工作都为冲突埋下许多伏笔。
(三)学生的生理分析
中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发展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从原来的不成熟趋向成熟。基于这些分析,能够了解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许多特点,班主任应该给予他们有理的说教与训诫。或多或少的也埋伏了师生间的冲突点。
四、综合分析得出冲突产生的过程和原因
(一)冲突产生的过程
冲突是一种动态现象,具有相应的发展过程。在教育领域,就有托馬斯的冲突过程分段论,即挫折期、认知期、行为期、结果期,产生的冲突结果又是新冲突的不断循环往复,因此,冲突具有循环性。
冲突循环的过程大致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阶段(潜在的不相容或对立)
“冲突从潜在的冲突开始,这是一个目标、需要、价值观或理解力的差异使人们猜测到冲突可能存在的阶段。”班级师生冲突的酝酿阶段,它的表现形式是发生交互关系和互动过程的师生之间,双方累积了一些可以引发冲突产生的前提条件,这些因素并不能导致冲突必然产生,但是由于量的积累,就会给冲突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量变引起质变,潜在的冲突因子就会积聚在一起,并逐渐转化成显在的冲突。由于地位、年龄、喜好、个性等等因素,就会造成彼此间产生抗拒、厌恶、挫折,自然而然就成为冲突的前奏。
第二阶段:意识阶段(冲突主体感知对立,选择意图取向)
进入了冲突的意识阶段,便是潜在冲突的认识和感觉阶段。在这个以意识为主要的阶段,彼此的心理都是焦虑和不安,渐渐地使矛盾明朗化,潜在矛盾向显性矛盾转化。在意识阶段,冲突主体会去感知矛盾,认识和界定冲突,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认知和定性,由此,对冲突的解决方法和意向产生必然的影响。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中,许多冲突之所以越发严重和升级,多数原因在于冲突双方对问题的归因发生了偏差,选择了错误的行为意向对待对方。如果彼此能采取正面的思维来解读对方的行为意识,则有利于冲突的和谐解决。
第三阶段:行为阶段(冲突主体采取冲突行为)
步入这个阶段后,不同的冲突主体开始采取一定的冲突行为来贯彻自己的潜在意识和意向,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用行为来凸显了冲突的产生,意图阻止或影响对方的目的的实现。而此时的冲突具有对抗性、交互性和伤害性,它包含了不同冲突主体的态度、观点、所作所为等。在这个过程中,一方的反应会受制于另一方行为的影响,彼此处在一个公开且显而易见的交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由此而形成了我们所认知的冲突形态。
第四阶段:结果阶段(评估冲突行为的影响结果)
进入冲突的最后一个阶段,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基于冲突行为的产生,给冲突结局的形成提供了充分条件,对于冲突产生的效果,取决于冲突主体对前一阶段的评估,看它是否符合自身的目标和利益。彼此的满意程度较高有利于加强二者间的信任和合作;若一方的满意程度较低则不利于彼此间的合作和信任,会对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埋下更大的冲突基因。 冲突的发展基本上都会经历以上阶段。但各阶段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划分,冲突具有变化性,四个阶段相互交错联系着,任何阶段都可以开始和结束,呈现一个动态的持续的发展过程。
(二)冲突产生的原因
就客观因素方面而言:
第一、社会环境的逐渐变化导致班级冲突问题的发生。
第二、教育改革的加速导致冲突压力日益显著。
就主观因素方面而言:
第一、从社会学来看,多元角色与角色期待产生心理压力,引发个体冲突。
第二、从心理学来看,个体差异、认知失调、需要不满足造成冲突的发生。
第三、从管理学看,沟通的失效、职责的不清、目标的差异构成冲突之源。
第四、从经济学来看,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和利益分享差异致使的冲突。
第五、从教育学来看,教师的权威和教育的规范性引发与学生的冲突。
五、冲突管理的办法
从哲学角度看,每一件事的处理都会经历三个步骤: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对待中学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冲突我们也应该具有这样的思维,正确的看待冲突,认识到它的客观存在性,继而对症下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建立共同的愿景,强化沟通机制,激发良性的冲突,把握冲突处理的一个度,这样就会使得冲突得以和谐解决。
第一、减少认识失调,增加和谐的认知。
第二、提供更多的资源,实行公平的竞争。
第三、建立有效沟通,开展多种交流方式。
六、冲突管理办法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对于冲突管理办法的实行得当与否,很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发展,一个好的管理办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将冲突推向恶化阶段,乃至达到不可挽回的结果。中学生还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阶段,作为班主任,应該引起高度的重视,师生间的冲突,作为成年人的班主任应该理性的对待,尽量让负面的影响减少,冲突的产生具有不可避免性,班主任如果采取了适当的冲突解决办法,不论是对于自身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种正面的启示。
七、预防冲突
冲突产生具有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不管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等,都没有一个固定点,所以这也给班主任造成了一些压力,如何避免冲突的产生,产生后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手段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都需要班主任从每一次的冲突中总结相关经验,熟悉相关知识,充实自己的相关能力。
第一、充分估计冲突。
第二、建立管理委员会。
第三、制定汇报制度。
八、结语
通过对冲突的基本探究与理解,收获最多的是在班主任与学生间,矛盾冲突并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冲突虽然无法避免,但是只要师生双方沟通得当,就可以减少冲突发生的几率,逐步建立信任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玲玲.中小学班主任冲突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 陈振中.论教育冲突的功能[J].教育评论,2001(1):16-18.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