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琦 单会霖 苏庆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平川镇杉树坪村的概况,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杉树坪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为今后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国家级贫困县;扶贫;调研;四川盐源;平川镇;杉树坪村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262-01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指示,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稳步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加大扶贫刻不容缓[1]。按省厅指示,提高农业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努力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2017年3月19日,四川区域优势产业创新团队观赏植物岗位成员赴盐源县平川镇杉树坪村开展实地调研,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就扶贫工作与村组干部做初步交流。
1 平川镇杉树坪村概况
该村位于平川镇东部雅砻江边,距镇政府9 km,辖10个村民小组、286户、1 286人,全村人口均为彝族,总耕地面积121.2 hm2,林地已种植核桃307.8 hm2,青花椒167.8 hm2,红花椒4.8 hm2。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黄豆、元根、荞麦为主,经济林果以核桃、青花椒为主。气候属亚热带气候,村委会驻地海拔2 600 m,年平均气温15 ℃,年降雨量700~900 mm,多集中在6—9月,全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质以壤土为主,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基础条件簿弱,生产生活滞后,主要靠传统模式种植。2017年共识别贫困户79户、347人,贫困发生率为27%。
2 贫困户状况
全村共286户、1 286人,均为彝族。精准识别建卡贫困户79户,贫困人口347人,贫困发生率27%;在校学生人口71人,占总人口的2.5%;患病和残疾人口89人,占贫困人口的24%;低保人口134人,占贫困人口的20.3%;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人比例达100%。2015年底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2 640元。贫困人口呈现两大特点,即生活生产环境差和增收产业少。
3 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自然环境较差
自然灾害是造成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若遇天灾造成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畜禽瘟疫,种植业减产减收等,就可能导致村民贫困或返贫[3]。杉树坪村处于高寒山区,最低海拔2 440 m,最高海拔2 600 m,虽然人均耕地较多,但受地质条件制约,耕种、生活严重缺水,收成靠天的问题突出,时有旱灾发生,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损而致贫。
该村农户基本处于山区,其中40%贫困人口生活在更远的高山区,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采取常规扶贫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往往导致扶贫效果甚微。
3.2 产业效益不高
无特色产业,种植、养殖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产量少、商品率低,无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拉动产業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农民增收缓慢[4]。
3.3 缺乏劳动力
缺乏劳动力的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中的难点。如果农户家庭中有因残疾、体弱、长期患病、突发疾病或年迈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会增大家庭支出,导致难以脱贫甚至返贫[5]。贫困人口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而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疾病的治疗费用就造成了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杉树坪村现有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 25%,此类贫困户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还可能要花费高额医疗费用,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导致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
3.4 劳动力文化水平低
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贫失学,而又因为失学成为新一代的贫困人口。杉树坪村贫困劳动力的文化水平较低,这既是贫困导致的结果,又是导致贫困的原因[6]。该村贫困人口文盲率为27.6%。由于文化素质差,发展家庭经济时缺技术、无计划、管理能力差,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导致丧失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3.5 居住环境差
全村90%村民住房为土坯房,有184户村民住房为危旧房,居住环境、居住条件、村容村貌等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安居乐业。无文化活动室,缺少垃圾处理设施、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无入户宽带网络。
4 致贫原因
4.1 基础设施差
一是杉树坪村处于高海拔地区,村道等级差,交通不便,尚无田间作业道,农产品外销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二是各类水利设施严重不足,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差,加之干旱少雨,生产生活用水匮乏,多为靠天吃饭。
4.2 思想观念落后
一是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自我发展、艰苦奋斗的理念。二是生产观念落后,小农意识、自给自足思想严重,缺乏商品意识,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三是群众文化素质较低,缺乏科学种养理念,管护技术水平低下,导致产业发展途径和增收受限。四是生活观念落后,部分群众因婚、丧、嫁、娶铺张浪费导致贫困。
4.3 增收途径少
一是杉树坪村以传统农业为生,种植玉米、马铃薯、黄豆、元根、荞麦,土地产出低。二是农业产业老化落后,缺乏科技投入进行改良。三是产业管理粗放,缺乏科学管理理念,经济效益差。
4.4 常规原因致贫
精准识别的79户、347人贫困人口中,均反映缺资金、缺技术,占贫困户的100%。因病致贫的有18人,占贫困人口的3%,均为长期慢性病患者;9人因残疾致贫。
5 参考文献
[1] 白锐.聚力扶贫攻坚 共创幸福盐源[N].凉山日报(汉),2016-10-23(A08).
[2] 薛才全,谢云祥. 移民扶贫“一石三鸟”: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的移民扶贫[J].中国贫困地区,1999(12):26-28.
[3] 李裴,罗凌.精准扶贫“四看”法[J].农村工作通讯,2015(18):40-42.
[4] 刘海荣.贫困户致贫原因及脱贫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6(20):6-7.
[5] 洪秋妹.健康冲击对农户贫困影响的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6] 梁建文.精准分析致贫原因 提高扶贫工作成效:对甘肃省渭源县元树村贫困户的调查[J].发展,2015(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