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梅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果品已成为现代人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果品的要求已从量转为质。果品质量安全正在成为一条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安全红线”。本文阐述了廊坊市果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廊坊市果品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果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对策;河北廊坊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250-02
河北省廊坊市地处河北省中部偏东,属中纬度地带,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有利于各类果树生长,目前全市果树总面积达6.7万hm2,以苹果、梨、桃、葡萄、枣、杏、李等为主,因而成为京津冀果品重要输出地之一。近年来,廊坊市通过逐步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监督、检测体系,不断加大果品安全监管力度,增加果品抽检范围和频次,果品的抽检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果品质量安全整体状况明显改善。但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果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因而人们对果品食用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阶段果品质量安全生产及监管仍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1 廊坊市果品质量安全现状
1.1 加强生产源头监控,防止人为污染
一是廊坊市林业局在每年夏季用药高峰期依法对果园投入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是否购置、使用高毒农药,库房是否存放高毒农药。二是严禁使用国家禁用农药,在果园发放印有国家禁用、限用农药名录的明白纸,指导果农按照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采摘果品,做到安全用药。三是指导果农进行科学的果树病虫害防治,引进并推广使用了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等一系列生物防治技术。在每个县(市、区)建立1个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示范点,免费发放一批太阳能杀虫灯和粘虫板,提高廊坊市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建设水平[1]。
1.2 推广果树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提升果品生产水平
一是廊坊市果树种植区域已全部完成无公害果品产地环评认定工作,果品的无公害生产具备了最基本的条件。二是大力推广果树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苹果、梨、桃、葡萄等果树无公害生产标准化规程。三是提质增效,调整产业结构,对老果园进行树体改造、高接换头和网架栽培,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果园覆盖、设施栽培等新技术[2]。
1.3 果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初步形成
廊坊市在所辖10个 县(市、区)已经建立11个检测站、33个监测点,初步形成市、县、乡3级果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体系,达到对本市果品质量安全形成有效监管。
1.4 加强抽检,确保质量安全
每年年初廊坊市林业局制定果品监督检测计划,全年按照计划对全市各主要果品生产基地、营销果品的批发市场、超市、水果店进行抽检,在重大节日增加抽检批次。同时配合省质检中心进行全面检测。每年抽检样品1 500个,抽样合格率逐年上升[3]。
1.5 加强果品安全的宣传工作
廊坊市林业局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果品质量安全知识,专门印制了《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果品安全使用知识》《果树标准化生产技术》《常见水果挑选方法》《高效节水果园现代化简明技术手册》等一系列宣传材料,并在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中发放,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关注果品安全的意识。
1.6 積极开展无公害果品培训班
每年廊坊市林业局组织全市果树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举办5期技术培训班,聘请专家讲授果树种植、管理技术,参观先进的果树栽培基地。通过培训,学习了种植新模式和实用生产技巧,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在果品生产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和质的提高。
2 存在的问题
2.1 果农生产经营分散,果品安全意识薄弱
廊坊市目前果品生产主要以农户管理方式为主,不但规模小而且过于分散,缺少大型的果品种植基地,不利于林业部门管理。由于果品生产分散、栽培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生产者安全质量意识淡薄,在病虫害防治上仍然倚重化学农药,在肥水管理上倚重化肥,片面追求产量,导致果品品质下降、农药残留高和重金属超标,给果品安全造成了危害[4]。
2.2 热杂果品种安全隐患大
廊坊市种植的桃、杏、李子、葡萄等热杂果具有生长期短、病虫害较多、用药量大、用药间隔时间短、不耐储藏和随摘随卖等特点,容易造成果品农药残留超标。近几年,果品检测不合格情况多发生在桃、杏等热杂果上。
2.3 监管机构建设不完善,专业人员队伍短缺
目前,林业系统果品安全监管机构还不完善,只有廊坊市林业局设立了全市果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承担着对全市果品生产基地和市场流通的果品进行监督、检测的工作,而全市所辖10个县(市、区)的林业部门只配备了检测农药残留的速测仪,并没有专业的检测机构。市、县、乡三级果品质量监督检验人员均严重不足,全市仅有果树技术人员25 名,负责全市果品质量监督检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没有专业的果品检测人员,与形势发展需要极不相称[5]。
3 对策
3.1 加强果品协会建设,促经营模式转型,推进果品标准化生产
一是整合土地资源,吸引、鼓励更多的资本进入果品生产领域,建设大果园、大基地、生态园,推进果品生产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引导果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二是围绕各果品重点乡镇的特色组建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产、供、销等环节,为果农提供优质服务。三是积极推进果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示范农场、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基地、优势果品生产基地、果品非疫区建设,扩大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和规模,提高示范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3.2 完善基层监管机构,建立果品安全监管网格化系统
设立基层果品安全监管机构,增加乡、镇政府的行政职能,设立专人负责果品安全监管工作,将廊坊市县、乡、村三级所有果品生产者、监管责任人、村协管人员基础信息进行数据录入,集合监管范畴、监管责任、法律法规、工作职责、监管对象信息采集、信息查询6个功能。责任到人,清晰实现“谁来管、来管谁、管什么”的网格化监管模式,为精准开展隐患排查和日常监管创造条件,形成县、乡、村果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系统。
3.3 加强药肥使用监管,积极推广生物防治
进一步健全农药、肥料和果品加工保鲜剂等重要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制度,深入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肥料及劣质肥料等专项整治工作,同时积极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果农严格依照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规范、果品安全生产配套技术进行生产,实现果园绿色生产和果品零污染。
3.4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加强现有人员果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培训学习,组织其积极参加外部检验检测能力验证、比对和考核,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进一步提升果品质量监督检验技术人员履责能力。注重引进高素质果品监督检验专业人才,充实果品质量监督检验一线队伍。加强与相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先进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的学习交流,扩展新视野、掌握新技术,切实提升检验检测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实施果品质量安全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熟练掌握高精尖检验检测技术及熟悉监督管理工作的高端人才。
3.5 加强果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设
强化果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结合优势果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推广果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在果品生产、 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销售等环节建立完备的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果品标签管理制度,把产品标签与果品认证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等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产销区一体化的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
3.6 加强果品安全宣传,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果品安全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利民工程,必须要充分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果品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果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定期发布果品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设立高毒农药应用销售有奖举报电话,发动社会力量进行监督,让其陷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下,让销售使用高毒农药、有害生长调节剂的人员和行为无处遁形。
4 参考文献
[1] 彰雪松,贾会茹.廊坊市果品现状与发展探究[J].现代园艺,2014(3):13-15.
[2] 董俊杰,于洪伟,杨振江.果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4(24):18.
[3] 任瑞.河北省产地果品质量安全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4] 李海山,谭鑫,宋海舟.果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果树,2011(5):14-15.
[5] 吕舒曼,陈健,冯瑞祥,等.岭南果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3):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