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2017-08-09 08:00敬广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调查

敬广伟

摘要 2015年4—11月对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爬行类资源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得出保护区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共发现爬行动物2目7科32种,占河南省爬行类动物总数的80.0%,为该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中图分类号 S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231-01

鸡公山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区,植物资源丰富,为生物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动物资源相当丰富。宋朝枢[1]在《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中记录区内共有植物259科903属2061种及变种;陆栖脊椎动物有258种,其中鸟类17目39科170种,占河南鸟类总数的56.6%,兽类6目18科45种,占河南兽类总数的61%,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27种;两栖类15种,占河南两栖类总数的79%;爬行类28种,占河南爬行类总数的75.7%;昆虫类13目138科1 041种,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和直翅目昆虫就占昆虫总数的85.98%;鱼类7目11科50种。为了摸清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爬行动物资源,笔者拟通过对该区系统的调查,掌握该区爬行动物的种类,以期为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地概况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境内,地处东经114°01′~114°06′,北纬31°46′~31°52′之间,面积2 917 hm2,海拔120~810 m。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南北气候分界线上,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和山地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南北物种在此交汇,资源相当丰富。土壤以山地黄棕壤为主,土层厚度30~60 cm。年平均气温15.2 ℃,极端最高气温40.9 ℃,极端最低气温-20.0 ℃;无霜期220 d;年平均降水量1 118.7 mm,主峰报晓峰744 m。以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森林植被的典型性而著名。

2 研究方法

根據保护区不同地带和植被类型分别设置山下保护站—武胜关保护站、山下保护站—山上保护站、山下保护站—红花保护站和山上保护站—红花保护站4条线路,利用路线和点相结合,结合对保护区管护人员和附近村民访问的方法进行调查、采集及记录。物种鉴定主要参照张孟闻、赵尔宓等主编的《中国动物志》[2-4]。

3 研究结果

通过调查共记录到爬行类动物2目7科22属32种,占河南省爬行类动物总数的80.0%(表1)。其中,龟鳖目2科3属3种,有鳞目5科19属29种。锦蛇属、麻蜥属、腹链蛇属、斜鳞蛇属和华游蛇属分别有7、2、2、2、2种,其他属均1种。

4 参考文献

[1] 宋朝枢.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 张孟闻.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一卷:总论,龟鳖目,鳄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 赵尔宓.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二卷:有鳞目,蜥蜴亚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 赵尔宓.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三卷:有鳞目,蛇亚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调查
关于“网红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汤家坪钼矿尾矿库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