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钰 张东海 赵杰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16年6月2日安顺中北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高空槽、低涡切变、低空急流和地面辐合线为主要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在安顺市中北部维持时间较长,为安顺中北部暴雨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降水前贵州大气层结处于高温高湿的不稳定状态,850 hPa水汽达饱和,探空图显示贵阳站14:00大气为绝对不稳定状态。EC数值预报对此次过程地面辐合线位置演变预报较准确,为强降水落区提供较准确的预报依据。
关键词 暴雨;影响系统;环境参数;预报检验;贵州安顺;2016年6月2日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202-02
暴雨因其突发性强、降水强度大等特点,易导致城市内涝、泥石流等灾害,加之预报难度大的特点成为气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安顺市是贵州省暴雨中心之一[1],许多学者对安顺市降水做了相应的研究[2-10]。本文对2016年6月2日安顺市中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进行初步分析,增进对造成安顺市局地暴雨环流形势的认识,从而提高对安顺市暴雨落区预报的准确率。
1 天气实况
2016年6月2日傍晚到3日白天,安顺市中北部出现一次强降水天气。6月2日8:00至3日8:00安顺市降雨量统计显示共出现大暴雨4站、暴雨23站(图1),最大降雨量位于西秀区宋旗镇,雨量达148.8 mm。从宋旗镇6月2日8:00至3日8:00逐小时雨量来看(图2),此次暴雨过程特点为突发性强(宋旗镇最大小时雨强达76.9 mm,出现于2日19:00—20:00);强降水出现时间集中,主要出现在2日19:00至3日0:00。
2 天气形势
2.1 影响系统
从6月2日降雨前影响系统分析看(图3),500 hPa副高588线位于华南北部,高空槽位于川西高原至缅印交界,槽前700 hPa和850 hPa均有明显的低涡切变,其中700 hPa低涡左侧冷式切变位于川东,850 hPa低涡左侧冷式切变位于贵州北部,云南西北部也有偏南北向切变维持。700 hPa和850 hPa的西南风急流轴影响华南中北部,贵州处于急流轴左侧气旋性切变中。地面上2日8:00冷空气已渗透至贵州东北部,安順位于贵州西南部,受热低压控制(图4)。
6月2日20:00 500 hPa高空槽加深东移至川滇地区,700 hPa冷式切变南压至黔渝交界,850 hPa冷式切变移至贵州南部,地面热低压西退,冷锋压至贵州中南部,锋后均有明显降水。
2.2 环境参数
由图5(a)可以看出,大气为潜在不稳定状态,SI=-1.41 ℃,K=35 ℃,CAPE=671.5 J/kg。700 hPa与500 hPa温差为15(威宁站)~16 ℃(贵阳站),850 hPa与500 hPa温差为22 ℃(贵阳站)。结合威宁和怀化探空图发现,此时贵州中西部相较东部不稳定能量高。水汽条件显示,700 hPa比湿为10(威宁站)~11 g/kg(贵阳站),850 hPa比湿为18 g/kg(贵阳站),且贵州850 hPa温度露点差≤2 ℃,水汽为饱和状态(图3)。
由图5(b)可以看出,贵州中西部大气不稳定性增强:威宁站CAPE增至1 349.2 J/kg,SI为-0.66 ℃;贵阳站CAPE增至2 188.4 J/kg,K指数也上升至42 ℃,并且此时贵阳站为绝对不稳定的大气状态。
20:00冷锋压至贵州省中南部,大气中不稳定能量得到释放,贵阳站CAPE值降至529.6 J/kg,威宁站CAPE低至35.9 J/kg。贵州省除西南部外地区均出现明显降水,此时安顺市中北部出现强降水,宋旗站2日19:00—20:00小时降水量达76.9 mm。贵州低层水汽由于能量释放激发的上升运动向上输送,700 hPa比湿增加至12~13 g/kg,850 hPa减少为16 g/kg。20:00贵阳探空站风场资料显示贵州500~850 hPa有明显垂直风切变:850 hPa为东北风,风速8 m/s;700 hPa为偏西风,风速6 m/s;500 hPa为西南风,风速20 m/s,即存在动力不稳定条件,有利于安顺市中北部降水维持。
3 数值预报检验
EC细网格10 m风场预报对安顺市此次暴雨过程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对比6月2日贵州地面风场实况演变(图6)和10 m风场预报的演变(图7)发现,EC细网格10 m风场预报对此次过程中影响贵州的地面辐合线位置演变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实况显示,2日8:00地面辐合线在贵州中北部,14:00略南移至贵州中部,17:00继续缓慢南压,进入安顺市中北部,10 m风场对上述3个时间点贵州地面辐合线位置均做出较准确预报,并且10 m风场亦准确预报出地面辐合线17:00—20:00维持在安顺中北部,20:00后迅速移过安顺市,为此次暴雨过程强降水落区提供了较准确的依据。
4 结语
2016年6月2日暴雨过程中,高空槽、低涡切变、低空急流和地面辐合线为主要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在安顺市中北部维持时间较长,使安顺中北部动力条件较好,成为暴雨主要出现区。降水前贵州大气层结处于高温高湿的不稳定状态,700 hPa比湿为10~11 g/kg,850 hPa比湿为18 g/kg,且贵州850 hPa水汽为饱和状态,探空图显示贵阳站14:00大气为绝对不稳定状态。EC数值预报对此次过程中地面辐合线位置演变预报较准确,为强降水落区提供了较准确的预报依据。
5 参考文献
[1] 杨忠明.安顺市2013年5月24—25日暴雨天气分析[C]//贵州省气象学会.贵州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贵阳:贵州省气象学会,2013:7.
[2] 周文钰,张东海,吴哲红.安顺地区1961—2013年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变化特征[J].科技风,2015(23):162-164.
[3] 王兴菊,罗喜平,吴哲红,等.安顺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TBB和螺旋度对比分析[J].贵州气象,2013(6):1-7.
[4] 蒙军.安顺市2012年7月11—19日连续降水分析[C]//贵州省气象学会.贵州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贵阳:贵州省气象学会,2013:1.
[5] 虞苏青,白慧,褚丽君,等.安顺区域夜间暴雨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4):433-440.
[6] 白慧,吴龙.安顺地区暴雨日数年际变化的气候特征[J].贵州气象,2011(2):8-12.
[7] 陈明林,甘文强.贵阳、遵义多普勒雷达PPI回波图与安顺强降水的对比分析[J].贵州气象,2004(6):5-9.
[8] 冯新建.安顺市夏季降水分级分县MOS预报试验[J].贵州气象,2004(4):12-14.
[9] 冯新建,甘文强,杨忠明.安顺地区温度、降水分县预报自动化系统[J].贵州气象,2001(4):7-10.
[10] 周文钰,张东海,胡秋红,等.安顺市53年不同等级降水频率与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J].科技风,2016(8):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