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斌
摘要 花海灌区水资源匮乏,利用率不高,需要加大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户节水意识、加强节水措施推广落实力度,从达到促进灌区持续稳定发展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影响灌区农业节水灌溉的因素,并提出了节水灌溉有效措施,以期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农业节水灌溉;影响因素;措施;花海灌区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186-02
花海灌区位于玉门市新城区以东约75 km处,石油河下游的花海盆地,区内海拔为1 210~1 320 m,地形南高北低。气候属典型的大陆荒漠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8.1 ℃,最高气温为38.4 ℃,最低气温为-27.2 ℃,无霜期达150 d,常年盛行西北风,风沙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3 mm。花海灌区管辖赤金峡水库下游的花海镇、小金湾东乡族乡、柳湖乡、独山子东乡族乡、黄花农场分场、赤金镇金峡村四、五、六组等乡镇、农场和村组的农业灌溉用水。目前,花海灌区总灌溉面积现达到1.436万hm2,其中:河灌面积1.30万hm2,井河混灌面积1 386.7 hm2。
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花海灌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在灌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的战略性任务。
1 影响灌区农业节水灌溉的因素
1.1 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
1.1.1 地理环境因素。花海灌区地处河西走廊西部,戈壁深处,灌区内耕地以沙土地、盐碱地为主,此类土壤不利于保持水分,必须加大农田灌溉次数才能保证土壤湿润,这就加大了灌区灌溉需水量[1]。
1.1.2 气候因素。花海灌区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强,夏季炎热,最高温度38.4 ℃,年降水量仅为58.3 mm,年蒸发量高达3 300 mm。灌区内主要农作物生长期为4—9月,正处于降水量小、蒸发量高的时期,土壤水分流失过快,必须加大水分补给才能避免旱情发生,进一步加大了灌区灌溉需水量。
1.2 工程因素
1.2.1 水利灌溉工程规划不合理。灌区内水利灌溉工程缺乏合理的规划,各水利工程均为早年建设,运行年代较长,与日益发展的灌区不相匹配。以赤金峡水库为例,赤金峡水库位于花海灌区上游,是花海灌区灌溉引水的源头,1959年建成投入运行,1994年完成扩建。总库容3 878万m3,调节库容2 118.5万m3,调洪库容1 328万m3,承担着下游灌区1.436万hm2耕地的灌溉任务。水库库容小,调蓄能力有限,受水库库容小的影响,丰水期上游进库水量不能完全拦蓄,不能充分利用上游来水。赤金峡水库运行至今,库容淤积较严重,进一步减小了水库调蓄能力。水库的调蓄能力远达不到下游花海灌区灌溉需求。
1.2.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现阶段花海灌区的农业水利灌溉现状来看,大部分仍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只能满足基础的灌溉活动,存在明显缺陷。除此之外,这些工程大多都是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建成的,缺乏科技含量,难以达到建设的基本标准,且工程建设较简陋,从而造成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相对较差,设备严重落后,并且配套设施不完善。再加上灌区内部分主干渠运行时间过长,如花海北干渠建于1966年,至今已运行50年,导致渠道存在渗漏、垮塌等老化的现象。渠道输水效率大大下降,不利于节水灌溉[2]。
1.2.3 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滞后。我国发达地区早已实施节水灌溉,并开发了较为先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如滴灌、膜下滴灌、中心支轴式喷灌、平移式喷灌、微喷灌等都是灌溉水利用系数较高的灌溉形式,其中滴灌、膜下滴灌技术在我国部分地区已成型。而花海灌区地处较落后的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在当地还没有全面展开,相应的一些节水新项目投资较少。目前采用最多的节水措施是地膜覆盖种植,这种措施能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但仅仅依靠这种简单的节水措施而没有其他配套工程是不足以彻底改善当地缺水问题的。
1.3 管理因素
1.3.1 灌区农民思想落后,节水灌溉意识不强。因花海灌区地处偏远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用户的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认识较陈旧,在水利灌溉中缺乏节水意识,认为水资源的浪费与经济利益没有太大关系,因而缺乏节水积极性。
1.3.2 灌区农民田间管理能力差,不利于节水灌溉的实施。花海灌区的农田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农民为了方便种植作物将小地块整合为大地块,造成农田漫灌水量增加。以单块地1 666.7 m2以下、1 666.7~2 666.7 m2、2 666.7 m2以上为例,经过实测,1 666.7 m2以下地块平均灌水定额为165 m3,1 666.7~2 666.7 m2地块平均灌水定额为195 m3,2 666.7 m2以上地块平均灌水定额为240 m3。由此可见,大地块不利于节水。灌区内农民对平整土地、作物培土、地膜覆盖等简单农田管理应用不足,节水意识不强[3]。
1.3.3 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2016年,灌区内作物种植面积达1.436万hm2,其中食葵种植面积达8 666.7 hm2,香菜种植面积达2 666.7 hm2,枸杞种植面积达1 000 hm2,葡萄种植面积达333.3 hm2,小麦种植面积达333.3 hm2,玉米种植面积达266.7 hm2,瓜菜等其他种植面积达1 093.3 hm2。从种植结构上分析,食葵、香菜等高耗水作物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 78.9%,葡萄、枸杞等耐旱作物仅占总面积的9.3%。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较大,灌溉需水量增加,严重影响灌区内节水灌溉。
2 花海灌区农業节水灌溉有效措施
2.1 加大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
政府主管部门及水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成立节水宣讲小组,深入灌区内各村组进行讲解,要让广大农民从思想上意识到节水灌溉的意义,并通过“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活动对灌区各用水协会进行培训,提高各用水协会灌溉管理、节水应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形成全民节水的良好氛围。
2.2 对水利灌溉工程进行合理规划
赤金峡水库作为花海灌区的中心枢纽,对整个灌区灌溉起决定性作用。面对石油河来水几近干涸的问题,通过其他方式调水成为水库的一大任务。目前修建的从昌马水库引水的疏花干渠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是维系整个灌区灌溉的生命线,充分解决了灌区灌溉引水问题,保证了灌溉水量。赤金峡水库因泥沙淤积,库容逐年减小,必须清除淤积,恢复水库正常库容才能充分发挥水库调蓄作用[4]。
2.3 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完善水利设施建设
针对花海灌区基础水利设施老化、发展滞后等问题,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增加水利工程投资。要对灌区内引水干渠及下游各支渠進行重点改建,提高干渠引水能力和各支渠输水能力,使各渠道输水畅通,提高供水效率,有效配合农田节水灌溉。另外,还要加大节水灌溉投资,引进适合当地的节水项目作试点工程,试点成功后逐步向全灌区推广,从根本上改善花海灌区落后的灌溉方式。
2.4 合理布局,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面对灌区内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政府部门要从全局出发,调整产业结构,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进适合花海灌区种植的节水型作物并大力推广。目前,政府引导农民种植葡萄,并大力扶持葡萄产业就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可大大节省灌溉用水量。棉花、枸杞等作物都可以作为节水灌溉作物引进,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形成产业链,才能进一步实现节水灌溉。
2.5 全面推进“大地改小”工作
花海灌区管理处对花海灌区内耕地面积进行了多方位的调查,其中有1项关于地块数及单个地块大小的统计,分别统计了1 666.7 m2以下、1 666.7~2 666.7 m2、2 666.7 m2以上的地块数,最后统计结果为:1 666.7 m2以下地块数占总块数的20%,1 666.7~2 666.7 m2地块数占总块数的 40%,2 666.7 m2以上地块数占总块数的40%。灌区内灌溉大多采用比较落后的大水漫灌方式,面积较小(1 666.7 m2以下)的地块灌溉速度较快,所用的灌溉时间较短,最后测算出的单位面积灌水定额较小。而面积较大(2 666.7 m2以上)的地块灌溉速度较慢,灌溉时间较长,最后测算出的单位面积灌水定额较大,造成水资源浪费。
针对灌区内这种特有的情况,实施大地改小工作是很有必要的,2017年玉门市政府和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已经开始实施,如果整改进展顺利,花海灌区节水灌溉工作会更进一步。
3 结语
总的来说,水资源缺乏将会是花海灌区面临的长期而严峻的问题。面对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以及落后的发展状况,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将是花海灌区今后发展的重点。农业节水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系,涉及很多领域,花海灌区在今后的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中要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增加水利建设投入,积极采用适用于当地的、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极大地发挥节水灌溉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王建强.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探讨[J].水资源保护,2006,22(1):68-69.
[2] 蔡晓莉,韦顺凡.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8):20-21.
[3] 牟玉娟.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J].山东农业科学,2014(1):124-126.
[4] 景静可,李珠怀.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对策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0):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