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樟子松营养袋育苗与沙地造林技术

2017-08-09 13:00杨金堂张海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

杨金堂 张海军

摘要 樟子松是沙地造林优良树种,由于在神木县采种困难、调运费用大、出苗率和造林成活率低等因素,樟子松造林成效相对较慢。近几年经过大田育苗试验,通过营养袋育苗和滴灌等措施,苗圃出苗率、造林成活率均得到很大提高,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总结了神木县营养袋樟子松育苗与沙地造林技术,包括整地做床、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与安装喷灌、播种与苗期管理、沙地造林等内容,以期为神木县樟子松造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樟子松;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沙地;陕西神木

中图分类号 S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155-02

Abstract 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 is a good tree species in the sand.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in the acquisition of Shenmu County,the cost of transportation,the rate of seedling and the low survival rate of afforestation,afforestation effect of 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 is relatively slow.Through field tests in recent years,using nutrition bags and the measures of the drip irrigation,nursery seedling emergence,afforestation survival rate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good ecologic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have been achieved.Nutrition bag seedling and afforestation techniques of 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 in sandy land of Shenmu County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soil preparation for bed,seed treatment,nutritional soil prepa-ra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sprinkler irrigation,sowing and seedling stage management,sand afforestation,etc,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fforestation of 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 in Shenmu County.

Key words 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nutritional earthen bowl;seedling;afforestation technique;sandy soil;Shenmu Shaanxi

樟子松原产于大兴安岭山区及内蒙古海拉尔沙区,神木县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樟子松,发现其表现良好,因而将其作为西北沙区三北防护林造林的重要树种。为了解决樟子松繁殖速度慢的问题,神木县采用了樟子松营养袋喷灌育苗技术。经过大田试验,樟子松苗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为治理荒沙起到了重要作用。

1 苗圃地整地做床

1.1 种源及苗圃地选择

松球果在9月中旬开始成熟,调种地一般为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试验林场,要求种子的发芽率在65%~85%之间。虽然樟子松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不严格,但是其对水、热及通气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播种地要求选择排灌水便利、地势较平坦、土壤疏松、地下水位低、覆土厚约20 cm、交通方便的沙地。樟子松的苗圃地由于不能重茬,所以要求蔬菜地、紫穗槐、沙棘等育苗地不可以作为苗圃地。

1.2 整地做畦

整地前要做好土壤消毒处理,一般可用黑矾、福尔马林等进行处理。黑矾消毒可用2%~3%黑矾粉1 500~2 250 kg/hm2经研磨后与细沙土拌匀,然后轻覆1次水。全面整地,做到土壤细碎、无明显土坷垃、无草根及石块等杂物。

做畦规格为床底宽100 cm、高20~22 cm,畦埂宽40~50 cm,根据地形与喷灌射程确定畦长(一般为12 m左右)。做畦时要求床底平整,且每排床底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整壕底宽30 cm以上[1-2]。

2 种子处理

播种前4~5 d进行种子处理。先用0.5%高锰酸钾浸泡消毒2 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2~3次,再用50~60 ℃温水浸泡24 h,不断用木棍搅动,等到温度降至约25 ℃时停止。捞出种子置于25 ℃左右的室外阳光下,用湿麻袋将其盖住,每1~2 h将种子翻动1~2次。要求种子温度低于30 ℃,种子湿度不够时要及时洒水,有约50%种子裂嘴露白时,即可播种。

3 营养土配制和安装喷灌

选择无污染的纯细绵黄土900 m3/hm2左右作为营养土,1 m3营养土加黑矾2 kg、磷肥4 kg(即纯细绵黄土与黑矾、磷肥之比为1∶2∶4)。选择长17.0 cm、宽8.5 cm的塑料薄膜袋装袋,装营养土后高为15 cm、直徑为6 cm。装好后的营养袋要整齐排放在苗床内,一般每行18~20袋,每畦3 200~4 000 袋,装150万~180万袋/hm2。装袋完成后,即可安装喷灌,喷灌安好后调试待用[3]。

4 播种与苗期管理

5月中旬播种,播种前1 d灌足底水,播种量为112.5~120.0 kg/hm2。播种时先用手指在营养袋中间按1个小穴,以能盛下种子为宜,然后每穴点播种子5~8粒,覆沙厚约1 cm,最后灌水。后期管理时采用喷灌的方式保持床面湿润。播种后4 d左右即可开始出苗,一般天气正常时7~10 d苗可出齐。 樟子松播种出苗后,苗期管理非常重要,必须做到及时防治病虫害、除草、浇水、追肥、越冬防寒等工作[4]。

5 沙地造林技术

用于沙地造林的樟子松苗为移植后2~3年,苗木高度达70 cm以上的大苗,造林成活率达92%以上。

5.1 设置障蔽

造林前,对没有固定的沙地(包括沙丘)可用搭设障蔽的方式进行固定。一般采用稻草,也可用其他农作物秸秆或紫穗槐枝条等。搭设方式为1 m×1 m网状格式。

5.2 造林

造林时间选择在7月,此时是雨季,成活率最高。选择无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质大苗,造林密度为3 m×4 m,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随灌水。起苗前苗圃地应先浇透水,保证根系完好,造林时将苗木营养钵轻轻撕去,挖30 cm大小的穴,灌足底水进行栽植。栽植后,再浇透水,然后覆盖0.7 cm×0.7 cm的塑料膜,蓄水保墒,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5]。

5.3 栽后管理

及时浇水和除草,防止杂草对水分和养分同幼林形成竞争。为防治鼠害、兔害和金龟子,于清明前后在樟子松顶芽开始萌发时,用辛硫磷粉撒于苗木1 m2范围进行有效防治。

6 参考文献

[1] 杨玉文.樟子松沙地育苗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1(4):73-74.

[2] 张清华,任宝军.辽西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8(1):30-31.

[3] 高峰,屈宝林.浅谈紫穗槐四种提取液对大皱鳃金龟子的活性分析[J].绿色科技,2013(11):30-31.

[4] 魏巍.风沙草滩区樟子松育苗与造林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技,2015(9):75.

[5] 刘美英.沙地营养袋樟子松育苗与造林技术[J].科技信息,2012(11):469-470.

猜你喜欢
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
塞罕坝地区沙地云杉引种试验及培育要点
沙地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考量
沙地迷宫
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林的若干研究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论黑龙江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点
风滚草
樟子松幼苗期培育技术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