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林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对策

2017-08-09 09:20张式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张式伟

摘要 为了更好地保护浙江省森林资源,控制病虫危害,保证林业产业发展的持续性与健康性,本文分析了浙江省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和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不断增强山林整体抗灾免疫能力。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对策;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133-02

林业资源是国家财富,随着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的全面推进,浙江省在人工造林进度上不断加快,森林面积日益增加,但同时林木生长期也成为了防病虫侵害的关键期。加大山林保护力度,采取经济、高效的技术措施防治森林病虫害成为当务之急。

1 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防治意识不强,不重视监测工作

林区管理者缺乏正确认识,导致防治方法应用不全面,而病虫害发生之前又未高度重视监测预报方面的工作。另外,在病虫害防治上技术力量与经费投资不够,缺少必备的监测、防治、交通通讯工具及检验检疫方面的仪器配备等导致防治效率偏低,而对先进有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不积极更造成灾情暴发时难以及时做出有效控制,一旦大范围扩散,损失不可估量。

1.2 技术人员缺乏长期的实践经验

由于防治人员缺乏长期专业性实地观察研究方面的经验,致使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虽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却因缺少相关实践操作能力而难以在具体管理中做到游刃有余,影响了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效果。

1.3 病虫害规模化大面积发生的趋向使防治工作难度增大

近年来,林分结构较为简单的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林业病虫害出现的区域不断扩大,再加上技术、资金、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病虫害防治难度不断增加,故山林病虫害防治日趋困难。

1.4 防治技术滞后、科技含量低等原因使病虫体抗药性增强

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有待优化提升,因为过度依赖传统技术,对防治效果产生了限制性影响。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多属经济发展缓慢地区,这些地区实用性科研成果和新技術推广力度不强,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仍采用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的方法,导致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并杀伤天敌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环境污染。同时,因欠缺用于监测防治的先进仪器,病虫害防治手段严重趋后。

2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

天然林构成较为复杂,而人工林种类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随之下降,易遭受相关病虫侵害。本文着重对人工林病虫害发生原因进行简要介绍。

2.1 树种配置不合理

目前,浙江省人工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配置与结构不合理。人工林林分具有单一性,某些树种不适合当地环境条件,且不产生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究其原因是纯林现象。树种选择的单一性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树体抵抗力下降,兼以地方管理上缺乏完善的监测体系,造成病虫害广泛滋生蔓延,相关部门又不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导致惨重的经济损失[1]。

2.2 树种引进不当

引入外来树种是人工造林过程常见的树木培植方式,由于所引树种与当地环境的不适应、不融合性,导致当地树种生长受连带影响,激发当地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外来种病虫害严重,本土树种自然受到侵染,从而导致病虫害大面积扩散。

2.3 管理不完善

商业采伐的休停与国有林改革的加快,使天然林也列入重点保护行列,因而应注意防止出现林业生态失衡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林业单位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出现某些偏见,造成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度不够。以天台山柳杉林的管理为例,由于一贯投注于旅游业开发,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将病虫害防治措施做好,导致了病虫害蔓延。但如果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区域柳杉病虫害问题不能得到充分解决,林业资源遭到破坏,必然使其旅游产业受到影响。

3 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

3.1 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林业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对生产保护、林业生产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地遵守与林业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作用。首先,在思想上应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意识。在我国大力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要求林业工作者在思想上认识到防治工作的实质,从关乎国家利益的高度衡量病虫害防治工作,制订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实现有效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目的,使森林资源免遭病虫害破坏。其次,要跨越式地发展新世纪林业。目前,全球关注的话题是如何保护生态平衡,而对于森林资源的病虫害防治就是一种对生态进行保护的工作。在此背景之下,实现林业资源跨越发展的前提是必须从思想意识上认知林业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应制订不断减少资源受损量的目标,积极有效地展开病虫害防治工作。另外,林业病虫害的影响及其危害作用具有长期性特点,易反复发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并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在思想上应该具有坚持长期斗争的信心与决心,将林业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置于林技工作的首要位置,同时能组织、领导本单位林技团队进一步做好育苗、造林方面的林业管理工作,尽快尽早扼杀病虫于萌发初期[2-3]。

3.2 强化预测工作

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作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主方针,治理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策略。对于出现疫情的区域应及时进行枯死状况调查并做好相关清理工作,以控制疫情扩散。同时,加强疫区苗木管理,不得自疫区输出苗木,认真检验苗木,严格控制疫病传播。在木制器具或苗木的进出口过程加强检疫,防止有害生物随外贸品携带进入本地,一旦验查出有害生物,其载体一律即时即地封存或烧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3 人工造林中相应措施的运用

3.3.1 抗性强树种的选择与培育。树种的抗病虫性因林木品种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优质树种其抗病虫性相对较强,林木繁育阶段应不断选育出抗病虫能力强、适应本土栽植的优质品种,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3.3.2 应用混交技术进行营林。混交林是指2个或多个优势乔木树种或不同生活型乔木种植在一起。营造混交林对提高林木防护能力与森林整体稳定性的作用较大,是目前防控有害生物措施中最受欢迎的营林技术。混交树种的选择包括:多种乔木混交、乔灌木混种以及主、次树种与灌木交混栽植。混交林的营造应注重树种的调配选择,并结合种植地气候、土壤等因子选用更适应栽培地域生长的树种。混交林由于所栽培树种的多样性而使林间生物呈多样化,生物生存条件亦更见复杂化,可大大增加病虫害天敌的生存量,有害病虫因丧失繁殖条件而无法大量繁殖,使森林生态保持平衡而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4-5]。

3.3.3 设置隔离带,防止虫害延展。大多有害生物存活期会迁徙转移,尤其某些食性单一的害虫在其幼虫期食量大,在寄生处无法获取充足食物时便迁移到附近新寄主上继续取食危害,故建立隔离带可有效预防幼虫转移。

3.3.4 山地疫区的清除整理。林地中因病虫侵蚀而枯死的树体应及时进行砍伐清理,以防这些带病虫株体感染健康立木。同时,及时更新补植抗性强的优良树种。

3.4 无公害防治

3.4.1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蟲害发生,其原理是运用声音、光照、电流、热量及辐射源等进行,可采用机械设备捕杀有害生物,亦可用诱杀、隔离、仿声、高湿热处理法等防治病虫害。物理法因其效果显著且不污染环境而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3.4.2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制约关系防治病虫害,即利用有益生物或天敌防治病虫害。生物防治法既能消除病虫害,又能显著降低防治成本。当前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培养或招引有害生物之天敌进行防治。如将天敌昆虫引入危害区,大大降低病虫发生几率,使森林生态平衡有效维持。二是利用益鸟、益蜂防治病虫害。如在山林各处随机搭建鸟巢,招引诸如山鹊、啄木鸟和赤眼蜂等天敌,让其活动于病虫害猖獗的山林中,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三是利用微生物防治病虫害,如采取细菌、病毒防治以保证树体健康生长。四是对抗病虫品种的培养繁殖及应用适宜的营林技术。

3.4.3 化学防治。此法为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常用方式,一般采用化学药物诸如杀虫、杀菌、除草之类的药剂进行防治。然而,此类药剂使用不当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生态失衡;若过度使用则造成病虫害耐药性而引发更为严重的病虫害。故宜选取高效、低毒、安全性强的药物以保证农药使用的合理性。

3.5 森林管理者应不断累积经验以提高防治水平

在工作实践中,由于管理者缺乏相关实际操作经验,导致防治工作难以有序进行。因此,应针对相关管理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其专业防治能力,使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及时落实,从而达到防治的高效性,降低发病率,减少林业经济损失。

4 致谢

在论文调研、撰写过程中浙江农林大学指导老师、答疑老师及本单位技术科人员与本县各乡镇相关林技站人员给予了多方面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5 参考文献

[1] 赵少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吉林农业,2015(24):79.

[2] 冯承华.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5(12):93.

[3] 雷剑蓓.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中传统技术与绿色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15(12):51.

[4] 夏雨霞.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5):58-59.

[5] 刘建林.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效果[J].林业勘查设计,2015(1):29-30.

猜你喜欢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林业中病虫害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分析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