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繁昌县番茄青枯病暴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2017-08-09 08:47彭卫兵高宗仙汪金香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青枯病田块病株

彭卫兵 高宗仙 汪金香

摘要 番茄青枯病是一种暴发性病害,一旦暴发就很难控制。本文对该病发生特点及暴发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调节土壤酸碱度、实施配方施肥、调节播种期、推广嫁接技术及开展早期药剂预防等符合生产实际的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发生特点;暴发原因;防治对策;安徽繁昌;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436.412.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118-02

番茄青枯病是一种暴发性病害,多发于温暖、潮湿的地区。植株一旦感染青枯病,青枯菌即侵害植株的维管束组织,导致整个植株生长受到影响,继而造成全株死亡。该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最易发病,传染速度快,危害程度高,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是一种毁灭性病害[1],我国南方及多雨年份发生普遍而严重。番茄青枯病是在我国及全世界分布最广、危害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植物病害之一。2016年,安徽沿江地区连续阴雨导致番茄青枯病严重发生,一般田块病株率在10%~50%,严重的田块达100%。为有效控制番茄青枯病,笔者对2016年繁昌县番茄青枯病发生特点及暴发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生产实际的防治对策,以期能为沿江多雨地区有效控制番茄青枯病提供参考。

1 发生特点

番茄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的一种細菌性病害,可从植株根部或茎部的伤口侵入,也能从未受伤的次生根根冠侵入,引起植株萎蔫死亡[2]。株高30 cm左右时开始显症;苗期虽有侵染,但不表现症状,直到番茄坐果初期,从植株顶端叶片开始,下部和中部叶片相继萎蔫,最后蔓延到全株。有时仅一侧叶片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发病初期,病株仅在白天萎蔫,傍晚以后恢复正常,重病株不能恢复。发病后若土壤干燥、气温偏高,2~3 d全株即凋萎[2-4];如气温较低,连阴雨或含水量较高时,病株可维持1周后枯死,叶片仍保持绿色或淡绿色。感病后病茎表皮粗糙,维管束变褐色,并产生不定根,根部变褐、腐烂。横切病茎,轻轻挤压,可流出白色菌液,以此同真菌性枯萎病、黄萎病相区别。

病原菌随病残体在田间或马铃薯块上越冬,可在土中营腐生生活达14个月,成为初侵染源。该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及农具传播,也可经病薯块及带菌肥料传播[2-4]。病菌喜高温、高湿、偏酸性环境,最适发病温度、pH值分别为30~37 ℃、6.6。土壤含水量>25%时,植株生长不良,久雨或大雨后暴晴,土温急剧回升引致病害流行。

繁昌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番茄青枯病发病盛期为6—10月,6月下旬至7月中旬因高温多雨发病尤其严重。

2 暴发原因

2.1 气候条件十分有利

气候条件是影响番茄青枯病发生的首要因素。据气象资料,2016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沿江江南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且暴雨频次高,如繁昌县6月19日至7月7日期间雨日达18 d,累计降水量达770 mm,24 h降水量超过100 mm的有3次,而当时夏季番茄正处于花期至坐果初期,十分有利于青枯病的侵染。据调查,2016年繁昌县于6月25日田间始见病,7月中旬初进入发病高峰期,一般田块病株率在15%~50%,严重的田块达80%以上(表1)。

2.2 感病品种种植比例大

2016年,繁昌县种植的主要品种如天丽、改良903、东圣1号、东圣3号、浙粉202等对青枯病均无明显抗性。抗病表现好的品种少,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为番茄青枯病的暴发流行埋下重大隐患。

2.3 连作现象普遍

受人多地少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番茄连作或与茄科其他蔬菜连作现象普遍存在,土壤中初侵染菌源逐年积累,一旦气候条件适宜即可暴发成灾。据笔者调查,7月中旬番茄连作及与茄科其他蔬菜连作田块病株率20%~80%,平均病株率为45.0%,而与水稻和豆类轮作2年以上的田块病株率仅2%~8%,平均为5.3%。

2.4 田间管理粗放

部分蔬菜种植大户受种植面积大、劳动力成本高且懂技术的劳动力缺乏等因素的影响,田间耕作和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开沟过浅、畦面过低、田间排水不畅、大水漫灌现象普遍存在,加上6—7月沿江地区连阴雨天气和暴雨暴晴天气频繁,对病菌扩展蔓延十分有利。

2.5 防治不及时,防治手段单一

由于菜农缺乏防治技术和经验,过分依赖化学农药和见病见虫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防治手段单一,未能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等到病害发生时才开始防治为时已晚。

3 防治对策

3.1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

选用抗病品种是目前防治番茄青枯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经生产实践和查阅资料,抗青19、丹粉1号、丰宝、洪抗1号、湘番茄1号等番茄品种对青枯病有较好的抗性。在实际表现中,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抗性表现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跟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并注意不同品种合理搭配和轮换使用。

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无病田块育苗,防止幼苗带病。苗期控制温湿度,增施底肥,培育抗病壮苗。由于青枯菌多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因而宜采用无病床土和营养钵育苗,定植时多带土减少伤根,可减轻病害。可选用洁土肥泥、火烧土作营养土或选有机质含量高、前茬为非茄科作物的地块作苗床[3-4],酸性土壤播种前用石灰1 125~1 500 kg/hm2进行处理。

3.2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

栽培地应尽量选用地势高、易排水的无病田块,忌低洼潮湿地。尽量采用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便于雨后及时将雨水排干。及时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严禁大水漫灌,推广使用滴灌技术。易发病期,适当控制浇水,降低土壤湿度。农事操作中,严防伤根造成伤口。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同时用生石灰粉或草木灰处理病穴,或在病穴灌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实行合理轮作,可与非茄科作物葱、蒜、瓜类、十字花科蔬菜等轮作4~5年,特别是与水稻等实行水旱轮作1~2年,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的病菌量。

3.3 调节土壤酸碱度,实施配方施肥

研究表明,青枯病菌喜高温、高湿、偏酸性环境。整地施肥时,对酸性土壤可均匀撒施生石灰1 125~1 500 kg/hm2,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变土壤pH值,然后深耕,可较好地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施肥上采用配方施肥,改氨态氮肥为硝酸钙,注意氮、磷、钾肥的配施,施足基肥,勤施追肥,增施有机肥及微肥,适当增施氮肥和钾肥,或根外追肥。适施硼肥,可用硼砂7.50~11.25 kg/hm2与细土或有机肥料拌匀后开沟条施或穴施,或与氮、磷、钾等肥料拌匀后一起基施;在幼苗期、始花期、幼果期分別用硼酸800~1 000倍液或0.3%硼砂液作根外追肥,可提高植株的抗旱、抗病能力,预防青枯病发生。

3.4 调节播种期,避开高温

作为一种高温型病害,青枯病在气温为30~37 ℃时最宜发病。土壤温度<20 ℃时病害很少发生,温度升高,病害加重。因此,通过调节播种期,避开高温季节,可减轻青枯病的发生[2-3]。春季早播种、早收获,秋季则适当推迟播种期。

3.5 推广嫁接技术

嫁接技术是防治番茄青枯病等土传病害最有效的措施,嫁接可克服连作障碍,增强番茄植株抗逆性,减少农药使用量,实现无公害甚至绿色、有机生产。实践证明,用番茄抗病野生砧木进行嫁接,青枯病防效达100%,增产1~7倍,且不影响番茄品质。但嫁接防病要有一定的嫁接技术,花费的劳动量较大[3],推广上有一定的难度。

3.6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仍是以预防和发病初期控制病害发展为主。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泡番茄幼苗根系,可预防和延缓发病。田间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病穴用20%石灰水消毒;也可在发病初期,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 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灌根,用量为0.3~0.5 L/株,隔7~10 d灌1次,连续2~3次[2-4]。

4 参考文献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30-332.

[2] 王兆祥,李继东,刘永光.番茄青枯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综述[J].中国果菜,2007(4) :36-37.

[3] 苗立祥.番茄抗青枯病的AFLP分子标记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D].杭州:浙江大学,2008.

[4] 李建刚.青枯劳尔氏菌PopW蛋白生物学特性及其抗病功能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青枯病田块病株
我国主要烟草青枯病病圃青枯菌系统发育分析
新型生防菌组合防治烟草青枯病田间药效评价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技术
啤酒大麦科学施肥保品质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山东省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
1月粮油作物农事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