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沈颖
摘要 稻瘟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2015年绍兴稻区稻瘟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对2016年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总结,发现此病产生的原因与品种抗性差、天气条件适宜、多量偏施氮肥、错失防治适期等有很大关系。针对此病发病诱因,提出综合防治策略,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改善田间管理、把握好用药关键期、选准药种提高防效、加强预测预报、技术培训与宣传等达到减少此病侵染的目的。
关键词 稻瘟病;发生情况;发病原因;防治措施;浙江绍兴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110-02
2014年绍兴稻区出现30多年来未见的晚稻穗颈瘟病,2015年稻瘟病仍发生较重,绍兴市柯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杀菌剂的试验探索,对稻瘟病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通过各项试验探索,总结了经验教训,2016年虽然单季稻叶瘟发生得特别早,比2015年提早1个多月,但由于气象因素以及适时用药预防,最终穗颈瘟仅零星发生。笔者会同柯桥区农技推广专家对2015年绍兴稻区稻瘟病的发病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2016年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总结,现将情况整理如下。
1 水稻稻瘟病发生情况
1.1 发生区域
2015年7月上旬初见叶瘟,比2014年提早1个月左右,发生面积96.47 hm2。发生区域以山区、半山区、老病区为主,部分田块发生极重,株发病率达到97%~100%,叶发病率达到67%~81%;平原地区也有部分田块发生叶瘟,但均为零星病斑。
一是山区的稽东镇发生叶瘟8 hm2,发病品种为常规晚粳嘉58和秀水09;二是山区的王坛镇发生叶瘟5.33 hm2,发病品种为常规晚粳秀水321;三是山区的平水镇发生叶瘟67.47 hm2,发病品种为常规晚粳秀水09、秀水134、绍粳18、宁88和绍粳31;四是沿海的滨海工业区发生叶瘟0.27 hm2,发病品种为常规晚粳绍粳18和浙粳88;五是平原地区的柯岩街道和湖塘街道,分别发生叶瘟10.0、5.4 hm2,发病品种为绍粳18和浙粳88。
穗颈瘟仍以老病区为主发生,但由于2013年抗病性较好的主推品种绍粳18在2014年感病较重,导致发生面较广,在平原地区也有一定发生。
1.2 稻瘟病主要发病品种及发病情况
不同品种的发病情况存在差异。①绍粳18。在山区平水和平原柯岩、湖塘、滨海的单季、连晚上均有发生,发病面积17.2 hm2,平均株发病率56.6%,损失率约30.54%。②宁88。主要发生在山区稽东、平水的连晚上,发病面积10.67 hm2,平均株发病率30.68%,损失率20.12%。③秀水321。主要发生在南部山区王坛的单季稻上,发病面积5.33 hm2,平均株发病率94.44%,损失率54.28%。④嘉58。主要发生在南部山区稽东的单季稻上,发病面积2.4 hm2,平均株发病率66.92%,损失率21.93%。⑤秀水09。主要发生在山区稽东、平水的单季稻上,发病面积约0.27 hm2,主要为小户种植,平均株发病率40.90%,损失率11.34%。⑥绍粳31。主要发生在山区平水,发病面积1 hm2,平均株发病率25.26%,损失率23.51%。⑦浙粳88。2016年山区不再推荐种植,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柯岩、湖塘、齐贤的单季稻上,为零星发生。
2 发生原因
2.1 品种抗性差
通常情况下,稻瘟病的流行与否,与水稻品种的抗性关系很大。而且随着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变化,无法保证上年抗病性相对较好的品种今年是否依旧抗病。
2.2 天气条件适宜
天气因素是主因,2015年气候十分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从田间发病情况也可以看出,2015年穗颈瘟是随着降雨分批次侵染的。一是2015年梅雨季节突出,6月30日至7月12日的连阴雨,导致感病品种叶瘟提早发生,病株率达97%~100%,同时为后期发生穗颈瘟积累了充足的菌源基数。二是8月气温偏低,≤23 ℃的天气达17 d、雨日达21 d,既推迟了晚粳稻生长发育和籼型杂交稻中浙优8号安全齐穗,又影响了稻瘟病适期防治,导致稻瘟病严重流行。三是9月气温持续偏低,连阴雨不断,既导致山区单季晚稻抽穗延迟,又促进了稻瘟病菌再次侵染[1-2]。
2.3 播种偏迟
2015年,绍兴南部山区单季晚粳稻播种时间偏迟(6月上中旬),而连作晚稻受早稻延迟收割和 “双夏”期间劳动力紧张的影响,也未及早插种,既影响了秧苗素质,又推迟了连作晚稻生长发育,晚稻极易感病。
2.4 多量偏施氮肥
氮肥用量偏高是稻瘟病發生的诱因。当前农户过多施用氮肥,导致植株幼嫩或徒长、硅化程度降低,植株抗病力减弱,易感病;同时,可能导致水稻个体、群体失衡,利于病菌繁衍。
2.5 错失防治适期
2015年稻瘟病防治适期恰逢阵雨天气,这种气候条件下晚稻本身极易发病,部分农户受天气影响错过防治适期,影响了防治效果。加上由于农户对病害的重视度不够,未采取预防措施,仅在发病后才采取药剂防治,导致稻瘟病的大流行。
2.6 其他不良诱因
其他不良诱因包括栽培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差、虫害严重、未及时晒田或晒田不彻底、长期灌深水、田间积水、管理粗放、杂草重生[3]。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选用抗病品种
注重选用抗稻瘟病的高产品种,所选抗病良种,必须经过试验示范方可大面积推广。可以用2~3个抗病品种搭配或轮换种植,以免单一品种长期种植失去抗病性。同时,做好品种布局,根据海拔高、中、低,分别搭配早、中、迟品种。对此病常发区域,根据品种抗性合理搭配,其中本地主栽品种占比要达到90%以上。同时,做到病田不留种,病草及时处理,减少菌源基数[4]。
3.2 适期偏早播种
南部山区海拔高、雾多露重、光照少、积温少,局部区域水资源紧缺。晚稻宜在5月中下旬播种,力争在梅季发足苗,特别是水源紧缺的高海拔山区更要注意适期偏早播种,确保安全齐穗。
3.3 加强水肥管理
施肥原则:施足基肥,巧追肥;用好基肥,重点看地;合理追肥,重点看苗;自防病考虑,减少氮肥用量,适量增施磷肥和钾肥。用肥按照“控氮稳磷增钾”的基本要点,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控制在2∶1∶1为宜。同时,注意配施有机肥,有机肥务必充分腐熟。在水浆管理上,重点抓好适时露田、搁田,做到“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促进扎根、控制无效分蘖。
3.4 把握好用药关键时期,选准药种,提高防效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应抓住关键期。为了准确及时用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应把握好关键的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喷药,药量要足,并选2种以上的药种交叉使用。选晴天或早上露水干后喷药,并把握好拔节—孕穗期、破口期、齐穗期几个关键时期的喷药。
准备播种前,用75%三环唑2 000倍液浸种24 h,取出冲净,催芽播种。稻叶中心有急性病斑时,可分别选用40%稻瘟灵乳油、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2%春雷霉素1 500 mL/hm2、1 200~1 500 g/hm2、1 500~2 250 mL/hm2,兑水675~900 L/hm2均匀喷雾,交替使用,每10 d喷1次,连喷2~3次。防治穗颈瘟要着重在抽穗期对水稻进行保护,特别是破口期和齐穗期。一般在破口见穗5%~10%开始施第1次药,齐穗期施第2次药即可达到预防目的[5]。
3.5 加强预测预报、技术培训与宣传
植保部门要增强防病意识,积极做好稻瘟病的监测预警工作,结合实际,科学研判发展趋势,提前部署防治措施。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联合柯桥区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农民调整防治技术,及时更新、补充相关知识。此外,建立示范基地,鼓励广大农民参观学习,使广大农户能及时改变防治策略,从整体上提高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水平。
3.6 合理品种布局
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控病技术,避免大片种植高感品种,降低大区域流行稻瘟的风险。
4 致谢
本文承蒙绍兴市柯桥区农技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董涛海同志、植保科科长金亮同志提供调查数据和指导,深表谢意!
5 参考文献
[1] 汤美玲,程旺大.浙北地区单季晚粳稻直播栽培的高產途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189-191.
[2] 禹盛苗,朱练峰,张钧华,等.粳稻甬优53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4(1):15-17.
[3] 汤海滨.水稻稻瘟病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79.
[4] 张秀娟.2015年绍兴市柯桥区南部山区局部晚稻受灾原因及防灾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4):60-61.
[5] 姜景绪.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