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于福 柏天琦 解德宏
摘要 芒果是景谷县传统名特水果,但由于栽培和管理技术相对滞后,对芒果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阐述了景谷县采后芒果损失概况,分析了芒果采后损失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为下一步提高景谷县芒果产量和品质以及促进芒果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芒果;采后损失;原因;预防措施;云南景谷
中图分类号 S66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095-03
Abstract Mango is a traditional and famous fruit in Jinggu County,but the poor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caused considerable postharvest loss,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mango in Jinggu County.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mango postharvest losses in Jinggu County,analyzed the causes of mango postharvest losses,and put forward the prophylactic 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yield,qualit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ngo industry.
Key words mango;postharvest loss;causes;prophylactic measures;Jinggu Yunnan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inn.)是仅次于香蕉的世界第二大热带水果,其风味独特,肉质嫩滑,营养价值高,在云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具有广阔的栽培前景。据全国芒果信息统计,2015年云南省芒果面积为3.56万hm2,总产量达38.29万 t,总产值13.52亿元。在云南省极大部分芒果主产区,由于芒果栽培和管理技术相对滞后,又因其采收季节多为夏季高温高湿时期,采后芒果极易腐烂,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的损失巨大。
景谷县国土总面积7 777 km2,是云南省第四大面积县,热区面积48.8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63%。全县地形以山区半山区为主。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处北纬22°49′~23°51′,东经100°02′~101°07′,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受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影响,气候呈现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分明的特点。同时,景谷县境内海拔高差悬殊,山峦起伏,立体气候明显,具有南温带、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全年平均气温20.3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3.1 ℃,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4.9 ℃,>10 ℃的年活动积温7 371 ℃,全年无霜期346 d,年日照时数1 993.5 h,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雨量1 295.8 mm,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占全年降水量的87%,11月至翌年5月中旬为旱季,降雨量只占全年的13%[1]。景谷县威远江两岸的凤山、威远、永平镇、民乐、益智和小黑江、澜沧江区域海拔为600~1 000 m低热河谷地带的丘岭、缓坡地年均温19.0~21.0 ℃,年降雨量1 000~1 500 mm,全年日照时数1 900~2 100 h,相对湿度70%~80%,是景谷芒果栽培发展的最佳适宜区。2014年,全县芒果种植面积2 133.30 hm2,产量4 594 t,其中三年芒 1 243 hm2,产量2 735 t;景谷象牙626 hm2,产量1 375 t;其他品种264.30 hm2,产量484 t,总产值达100万元以上,是广大芒果种植户的主要经济来源[2]。
推动和加快景谷芒果产业化发展,切实稳定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优化品种结构,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动和加快景谷芒果产业化发展,是一条具有景谷特色的脱贫攻坚农业现代化路子,同时也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完美诠释和有机统一体。
笔者于2016—2017年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驻景谷县凤山镇顺南村)身份抽调到景谷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协助地方农业部门做好芒果产业发展工作。基于此,近2年来,对景谷县芒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和分析。现对芒果采后损失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 芒果采后损失概况
从表1可以看出,一级果质量占总质量的比例并不大,而二级果、三级果和劣质果占了很大的比例;同时表明二级果、三级果和劣质果对芒果的经济效益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大大挫败了广大芒果种植户的信心。
2 芒果采后损失原因分析
2.1 果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景谷县芒果园多数建立在丘陵山地和坡地上,环境条件较差,果园的道路系统和排灌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芒果产品的產量和质量。
2.2 果树老龄化
1960—1986年种植的大树芒果园占80%,品种老化、树体高大、管理成本高、难度大,商品果比率低。
2.3 品种多、杂、乱,且布局区划不够科学合理
景谷县芒果没有主导和品牌品种,品种杂而乱,管理不方便,成熟期不一致,销售渠道受限,严重影响了外销。芒果的品种布局未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晚熟地区种植早熟品种,早熟地区种植晚熟品种,未能真正发挥自然资源和品种优势。
2.4 病虫害危害严重
由于多数果园果树树体高、大、老,修剪不到位,抗性差,加之雨热同季的气候,病虫害容易滋生和繁殖,综合防治效果极差,形成有产品、无商品的局面。
2.5 果面污斑严重
由于果树高大,在采收时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果柄伤口流出大量乳液,黏着在果面而形成黑色污斑,难于清除;使果面不净,严重影响商品外观。
2.6 机械损伤
在芒果采收和贮运过程中,常由于果园交通不便、操作不小心或包装不善,果实受到机械损伤,导致乙烯大量产生,加速果实的成熟和衰老;从伤口入侵大量病原微生物,导致果实大量腐烂。采摘下来的芒果,自然成熟时间不一致,因而在运销过程中,部分先黄熟的果实极易受压变形,乃至腐烂。
2.7 生理病害
采后芒果在较高的温度(30 ℃左右)下仍然能正常成熟,皮色与风味不变。雨热同季的气候是景谷芒果生理病害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其症状为果皮灰褐色,果面污斑,重者果皮呈烫伤状,果皮或果肉褐变。
2.8 经济效益低
经济效益低,必然挫伤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导致果园管理粗放或弃管。而管理粗放,容易造成果树生长发育不良和发展不平衡,导致果树病虫害发生严重,产生“低产、低效、低值”局面,造成果园投入和收入成恶性循环。
3 采后损失的预防措施
3.1 改善果园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果园的道路系统,能实施机动喷雾和机动运输。改善果园的排灌系统,做到沟渠相连,蓄、灌、排合理完整,旱季能灌,雨季能排。
3.2 调整品种结构,实行大树矮化生产
确立主导和品牌品种,加大推广力度,提高品质和产量。在选择品种布局上,应根据气候环境因地制宜,对早、中、晚熟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和产期调节。对大树果园实行改造和改良,实施矮化生产,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3.3 使用芒果套袋技术
对景谷象牙、金煌芒、贵妃芒、台农等实施套袋。芒果套袋可以防止病虫传播、防止空气有害物质及酸雨污染果实、防止强光照紫外线灼伤果实表皮和改变果皮光滑光泽度、提高果实着色。套袋可以减少果实与果实或其他物质相互摩擦损伤果面,可明显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3.4 合理整形修剪
通过合理的整形修剪可缩短芒果的非生产期,实现早结果、早丰产;增加树冠的通风透光性,增加植株的同化作用,增加枝条积累;调节生长与结果的矛盾,促使各年产量均匀;增加果实光照,减少病虫害,提升果实品质;矮化植株,减少徒长枝及过密枝对养分的消耗。
3.5 科学肥水管理
3.5.1 水分管理。根据当地气候状况和土壤条件进行灌溉。春季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花芽萌发和花器发育;夏初雨水偏多,为了防止果园积水浸根,要疏通排水沟和畦沟;果实膨大期,应合理灌溉,保证果实体积增大;秋梢修剪后,如遇干旱,应淋水促进秋梢如期萌发,秋梢老熟后(11月中旬),以控水控梢,促使结果枝花芽分化。
3.5.2 合理施肥。一是采果肥。采果肥占全年施肥总量的60%左右,以速效氮、钾为主,混合花生麸或土杂肥等有机肥施用[3]。一般三年生以上结果树施尿素300~500 g/株、过磷酸钙150~200 g/株、硫酸钾200~300 g/株,或复合肥400~500 g/株。二是催花肥。2—3月在50%以上枝条的花芽开始萌动时,一般施复合肥200 g/株和腐熟有机肥15~20 kg/株。三是壮果肥。4—5月第2次生理落果后施复合肥0.5~1.0 kg/株,具体施用量要依据树势、叶色、挂果量而定[4] 61。
3.6 果园卫生和杂草防除
搞好田间卫生是防止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秋季修剪后将残枝、枯枝败叶、病虫枝和烂果集中于园外烧毁,冬、春季各清园1次。果实生长期注意防除杂草,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以免药物影响果实发育。
3.7 结果期疏果和支柱防风
坐果率高的年份,為了减少树体养分的消耗,疏果工作在果实膨大初期就应开始,先剪除败育果、畸形果,膨大期每穗留果2~4个,保证采收期果实大小在150~300 g之间。当果实长至鸡蛋大小时,应用支柱支撑结果枝,既可避免果实与地面摩擦损伤果面,也可在风来临时起到防风支架的作用。
3.8 病虫害综合防治
花期至幼果期的病虫害有蒂腐病、炭疽病、白粉病、尾夜蛾、毒蛾、蓟马、蚜虫、尺蠖和金龟子,可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氧化乐果、氯氰菊酯等防治。果实膨大期至收获前的病虫害有细菌性角斑病、煤污病、炭疽病、金龟子、蚜虫、毒蛾、介壳虫、尺蠖、叶蝉等,可使用百菌清、敌敌畏、保功、铜制剂、氧化乐果、敌百虫、代森锰锌、速扑杀、杀虫双等防治。秋梢生长期的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蚜虫、叶瘿蚊、尾夜蛾、尺蠖、毒蛾等,可用敌敌畏、铜制剂、代森锰锌、多菌灵、百菌清、乐斯本等防治。具体可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进行混配用药或交替用药,既可延缓病虫对药剂的抗性,又可提高防治效果。
3.9 适时采收,正确采后处理
3.9.1 适时采收。通常芒果采收的是硬绿果实,经自然成熟或人工催熟之后出售。采收的果实必须是完全成长的,过早采收严重影响品质,过迟采收不利于贮运销售。完全成长,实际上是指果实生理成熟,即果实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大小定型,果肩浑圆,果身尚硬而果肉已开始由白转黄。 芒果果实成熟度一般可分为可采成熟度、食用成熟度和生理成熟度。可采成熟度:此时果实尚未完全成熟,风味香气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肉质硬,适于贮运以及罐头和蜜饯的加工;食用成熟度:果实已充分成熟,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已充分表现,营养价值也达到最高点,食用品质最佳,只适用于当地销售,不能作长途运输或长期贮藏;生理成熟度:此时种子和果实均达到充分成熟,硬度下降,风味变淡,食用品质下降,但用作砧木的种子应在此时采收[4] 196-197。芒果采收应采用“一果二剪”法,即采果时第1次修剪留果柄5 cm,运至加工场进行采后处理前的第2次修剪,留果柄约0.5 cm。放置时果实蒂部朝下,防止胶乳污染果面。
3.9.2 正确采后处理。一是去杂分级。用2%~3%漂白粉水溶液或流水洗去果面杂质;剔除病、虫、伤、劣果;分级,并按级分别用白纸单果包装。包装可避免运销过程中碰伤和相互感染。二是防腐处理。可采用29 ℃的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果2 min,或用52 ℃的45%特克多胶悬剂1 000倍液浸果6 min,也可用45%咪鲜安乳油500~1 000倍液于31 ℃下浸果2 min。三是保证贮运适温。常温贮藏温度20~30 ℃,湿度60%~85%;低温贮藏温度10~13 ℃,湿度为85%~90%。30~32 ℃ 条件下,相对湿度60%左右的常温条件下8 d失重率达3%~5%。相对湿度低,不但失重多,而且引致皱皮,虽然没有腐烂,但影响商品外观,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严重。
4 参考文献
[1] 袁洪波.景谷年鉴[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5:35.
[2] 袁洪波.景谷年鉴[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5:149.
[3] 陈于福,王美存,尼章光,等.三年芒果树整形修剪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6):57.
[4] 尼章光.云南芒果规范化栽培技术[M].1版.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