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文化史记

2017-08-09 22:33王雪春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徐州历史文化

王雪春

我国江苏省的徐州市,就是一个独地无二的文化的标本。它在较早地进入辉煌的史册之后,就从没有在历史上失踪。

徐州是江苏境内最古老的城市,在文化上、历史里没有明显的断裂。比如说徐州周边的一些著名古都,自宋之后却黯然失色了。南京的政治位置越来越显著,但历史却很晚,而徐州就介入在这几者之间,像淮岱那样的存在。如果按权威的先秦古籍《世本》等记载,涿鹿城就在现在徐州城南,那么徐州的都城史就不仅仅局限于项羽的楚王都了。徐州的文化史就贯穿了整个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了。

抛开这个有争议的话题,徐州作为国都的历史则确凿在商朝。“商武丁四十三年(前1282年)王师灭大彭。”彭伯为史上著名的五霸之一,即大彭国君彭祖的嫡系。周朝时又有徐偃王称王为东方霸主。而彭城第一次在《春秋》上亮相的时间则确凿在公元前573年。“鲁成公十八年,楚、郑伐宋,宋鱼石复入于彭城”。无疑,这座城的源头深远,前景广阔但却淹没在众多的地级市之中,对于外人来说“其尤龙邪”?

孔子说“至于龙吾不能知”,那么这一座堪称龙的龙飞之地,能不能有一本书尽可能拨开它的神秘面纱,一窥全豹呢?徐州市文联在推广城市走出去的战略中,一直就想策划这样一本书,能让外界及本土更好地了解这座被称战争史诗活标本之城的本来面目,它的来龙去脉。这些年文联打造“彭城画派”等有影响的文化工程,连续在海内外布展,引起较大反响。由此海内外的朋友对徐州的文化、历史产生兴趣,希望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于是就这诞生了这本书。对于策划和创作者来说,也是重新发现徐州的过程。它不仅拥有信史,同时也潜伏着用属于历史的心灵才能感悟到的史前史、神话史。它是生龙活虎的,不仅仅是历史的标本,它是文化的,具有诸多的历史性的原创元素。因为原创才生生不息,它才一直鹤立东方。

《一座城的文化史记》这本书,就是一座城几千年的人文史。

人都知道秦楚之战、楚汉之战,决定历史的走向,时过两千余年,徐州大地上发生的“淮海之战”同样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悬河突袭拐到这里,挟裹着历史的方向,又神秘地从这里调头北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座城不可不察。当然,怎样把握一个度,尽量做到客观、精准,能够用传神之笔勾勒出这座城的神魂,在创作上必然面临诸多的压力。越熟悉的越难写,画鬼容易画虎难。怎样找到合适的角度去呈现、发现徐州,发现让人信服、自成体系的新大陆?这本书也是做了种种努力和开拓。

徐州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季节有序转换很灵敏。风吹草动皆在心、总关情。古诗中,秋来悲观的便吟道“草带虞姬亡日泪,山余亚父病时愁”;春来夏盛之时又曰“春风似故乡”,“浩荡中流看翠微”。这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好像是历史的传感器,浸透文化的气息,随时都能挤出多头的河流来。

怎样将枯燥、庞杂的学术,变成花序一般好看的“文艺”范,也是本书写作的一个要求。

江苏师大王健院长在审读时认为,本书不仅富有学术而且具有现实价值,它运用文化散文形式谈地域文化,文质相得益彰,叙议融为一体,语言收放自如,既文采洋溢,又贴近地气。这种雅俗共赏的文体,有助于传播、普及地域文化。在研究徐州历史文化的大型成果中独树一帜,有创新意义。他还认为这是一本无论在结构构思上还是内容组织安排、叙史框架、写法上都显得有匠心创意的书。而从史學角度,专家们也认为能披沙拣金,积累深厚,视野开阔,既能揭示地方文化的核心密码,又追求文化意趣,采用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纪体例来铺叙地域文化,有可行性。确实是徐州的文化史记,必将成为徐州历史上文化经典。

历史的发展,并非一往直前,更多的时候呈现的是螺旋状——是一个循环系统。用四季循环形象地展现这个流程,不仅形象化而且给读者一种贴切感、认同感。故,历史也有它的四时、季节更替,起承转合。王健院长认为:“书中采用四季和四象作为象征,来对应徐州历史上的帝王、军事人物、文学与学术人物和杰出女性、宗教人物及早期史前史。以此建构体系,组织史料,拼接文化板块,构思精巧,令人耳目一新。并力图循此路径,揭示地方文化的核心密码。”

星相不是迷信,而是文化的一部分,正如顾炎武所说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三星在户,妇人之语。

这种星象结构,好像我国四大名著小说《水浒传》中108将与天罡地煞两大系统对应一般,它呈现的四大象,比《水浒传》的“二”更精确、庞大,具有“天人合一”性。

责任编辑:曹景峰

猜你喜欢
徐州历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高申作品
谁远谁近?
于永正从教年记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