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从未走远

2017-08-09 20:59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决堤祖孙人物描写

您在哪,幸福就在哪。

——题记

(这个题记虽然叩击了题目中的关键词,但无文采无诗意,平淡如水,只是个形式而已,可以删掉。只重形式不重内涵,谨防适得其反。)

烟雨蒙蒙,杨柳依依,掩映着青墙黛瓦;点点斜阳,声声鸟鸣,呼唤着晚归渔舟。

(开头描写环境,句式整齐,意境缥缈静谧,富有诗情画意。)

一扇斑驳的红木门轻轻开启,轻唤一声“外婆”,声音闪闪烁烁地飘向了远方。

我是外婆一手带大的,是外婆的“小心肝”。

时常忆起小时候,总喜欢到青石古桥上看群鸭戏水,听水声潺潺。这时,外婆总会守在我身边,抚摩我的头发,慈祥的剪影就这样定格在夕阳酡红的云彩间。

(这是祖孙俩的第一个镜头,综观全文,又是紧扣题目关键词“幸福”的镜头,应该浓墨重彩地写。)

小小石桥承载着祖孙幸福。

到了读小学的年纪,爸妈带我回到了城里的家。回家的前夜,我抱着外婆放声大哭。黑夜里,外婆在柔柔的月光中轻轻抚慰着我。我在她的怀中沉沉睡去。第二天,我和爸妈登上了回家的木船。外婆站在青石板桥上伫立凝望。(“站在青石板桥上伫立”为病句,删掉“伫立”。)我在船上,分明看到她热泪盈眶。(此情此景,不合人之常情。)我哭着喊着要回到身边,但还是在水流推进中看着她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我模糊的泪眼之中。

决堤的泪印刻着祖孙离别。

升入中学后,我与外婆电话交流的快乐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我逐渐疏远外婆,开始厌烦起她的唠叨了。

(时间跨度较大,此处应有过渡。)

直到那一天,我突然得知外婆高血压摔倒昏迷不醒的消息。这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将我从睡梦中轰醒。我疯狂奔向医院。医院中白色的墙壁,白色的病床,白色的床单让我抑制不住地害怕。当我来到外婆的病床边时,她还在昏迷之中。我的外婆啊,白发满头,干枯的脸就像被秋风摧残而枯衰的败草。

(外婆是文中有主人公,可小作者行文至此还未郑重地对其进行外貌或神态描写,此处正可补上这笔。)啊,这是我的外婆吗?我的泪水又一次决堤。

那天,我守在外婆的病床边,紧紧握着她的手,给她讲我的事情,就像小时候她给我讲她的事情一样。我感觉时光又回到了从前。

(“我”的什么事情?三言两语提及一些,可与上文“升入中学后,我与外婆电话交流的快乐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前呼后应。)

温情守候见证祖孙依依。

外婆还是离我而去了。但我知道,有她心爱的囡囡的陪伴,她走得很安详。

岁月的河流一浪一浪荡啊荡,最初的模样,最甜的回忆,化作外婆慈爱的笑容,把幸福之路照亮。

作文选材朴实,情感真挚。虽为考场之作,但行文构思还是颇费心思:一者设置了题记;二者开头、结尾还比较精美;三者主体部分“一线串珠”,思路清晰,结构鲜明。

然而,对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来说,人物描写的角度单一,分量太少,使人物形象单薄模糊,这无疑是此类作文的致命伤。纵然有前面的“三好”,也只能是“瑜不掩大瑕”。因此,升格此文,要在人物描写这方面有大動作,尽可能对主要人物——外婆展开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多方面描写,甚至是细节描写和特写。

此外,对一篇中考优秀作文而言,行文过程中的某些细节也不能忽略,比如首尾照应、伏笔铺垫、过渡衔接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猜你喜欢
决堤祖孙人物描写
叙事也要人物描写
祖孙情
向《少年闰土》学习人物描写
小学生人物描写素材
亲情祖孙
祖孙博弈
七夕
从文本中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祖孙接力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