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设++周春丽++佀兰芝++吕晓斌++周登西
[摘 要]近年来,针对中原油田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了低渗透油藏注水工艺技术攻关:一是通过解决注水水质达标问题,确保低渗油藏能注上好的水;其次是开展增压注水,实现低渗透油藏注上水;三是积极开展降压注水,针对注水压力高的原因,工艺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化学降压增注和压裂增注,提高其渗流能力,实现降压注水;四是针对低渗油藏层间动用状况差的问题,配套研究低渗油藏分注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层间动用程度,五是针对低渗透油藏层内水驱波及状况差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深部调剖和调驱,提高层内动用程度。与此同时,采油厂进一步综合配套注水技术,依靠工艺技术进步,实现低渗油藏注上水、注够水和注好水,切实提高了低渗油田动用程度和开发水平,初步形成具有中原特色的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技术。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精细注水;高效开发
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4-0001-01
1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面临的问题
1.1 低渗透油田要求水质标准高,污水处理工艺难度大
中原油田的注水水源主要包括油井产出水、洗井水和浅层清水三类。初期油田水处理采用的清、污水先分别处理再混合注入的注水工艺,该工艺产出水腐蚀性强,最高腐蚀速率达到6~7mm/a。清、污水分别处理后再混合导致注水系统地面管网流程和井下油、套管腐蚀结垢严重和大量腐蚀产物沉积,为细菌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加剧了腐蚀,形成“腐蚀——结垢、结垢——腐蚀”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最大结垢速率达10mm/a以上,注水水质沿注水管网流程急剧恶化。据检测,清污水混合后1.53~2.02μm的颗粒数比清水增加了18~90倍,比污水增加10~14倍,造成注水系统腐蚀、结垢严重,注水井下井管柱不到1年就全部堵死。
1.2 低渗透油田注水压力高,注水困难,欠注严重
为提高低渗油藏的开发水平,油田通过开展钻井技术攻关和油层保护技术攻关,引进大型水力压裂技术,开展低渗油藏注水开发先导试验区等,使异常高温高压的文南、文东及常压的濮城沙三、卫城沙四等低渗油藏投入开发。但低渗油藏的注水开发表现出注水压力异常高,注入困难,部分低渗单元受当时工艺限制注不上水问题比较突出问题。统计分析这些欠注井主要分布在等低渗油藏上。由于低渗油藏注不够水,地层亏空严重,水驱动用程度低。
1.3 低渗透油田注水工艺技术配套难度大,系统投资成本高,效率低
随着低渗油藏逐步开发,受开发初期酸化、压裂增注技术限制,低渗油藏改造增注后有效期短,经济效益差,低渗油藏注水主要靠高压增注措施;分注工艺由于井下工具不能满足高温高压下的注水条件,分注管柱頻繁地失效换封,分注井和分注率急剧下降;与此同期,由于水质不过关,高压注水井损坏也较严重,低渗油藏注水开发非常有限。
1.4 低渗油藏水驱动用程度低,自然递减大
统计目前开发的多个低渗油藏单元,水驱控制程度仅60%左右,水驱动用程度不到40%,整体呈现出水驱动用程度低、自然递减大、油藏亏空严重的开发特点。
2 配套注水工艺技术,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水平
2.1 系统治理注水水质,满足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需要
(1)清污水先混合后处理技术和水质改性工艺技术的应用
针对中原油田产出水腐蚀性强,清污水先分别处理再混合注入导致注水水质恶化,油田注水地面管网及井筒腐蚀、结垢、堵塞地层等问题,提出了清水与污水先混合、后处理达标的思路,即“让两种不同性质的水源提前混合、反应,将地下的矛盾提前到地面解决,将系统中的矛盾提前到站内解决”。
为了提高水质达标率,满足低渗油藏注水需要,近年来在应用水质改性工艺技术的基础上,清污先混合后处理,提高污水的pH值,调整污水离子构成,实现除油、除铁、除机杂、防腐、防垢等目的。通过逐步完善配套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技术,加药混合技术,逆向流沉降技术多级精细过滤技术,并对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的全面改造和加药配方的不断优化,现已形成了一套以“多级除油——混合杀菌——高效加药沉降——加压过滤——稳定外输”为主线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形成了水质改性水处理技术、除铁降泥水处理技术、二氧化氯水处理技术、高效复合絮凝水处理技术,确保了处理后的水质达标率提高和水质达到低渗油藏注水标准,并解决了困扰油田多年的注水系统腐蚀难题。
(2)注水管网的复合清洗技术的应用
为了减少水质沿程二次污染问题,提高井口水质达标率,在站内水质达标的基础上,结合中原油田注水管线垢物含硫化物高的特点,为保证安全施工研制了抑制硫化氢化学清洗管线技术,硫化氢抑制率大于95%;针对化学清洗过程中存在管线清垢不彻底问题,研究应用了“物理清洗+化学清洗”复合清洗方式,除垢率大于95%。即先对注水干支线的主要部分分段通球进行机械清洗,清除80%以上的硬垢,然后全线实施化学清洗。
2.2 开展高压增注、提压注水,实现低渗透油藏注上水
为实现低渗油藏注上水的目的,研究了特高压注水工艺技术。首先以增压站为单元进行单站系统提压,将井口注水压力提高到接近于地层破裂压力40.0MPa以内。使地层产生微裂缝,从而提高地层渗透率,将水注到油层,实现补充地层能量、增加水驱动用储量、提高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的目的。为此开展了特高压注水方式及选井原则、套管保护技术、特高压注水地面工程配套技术、特高压注水井的放压作业问题、特高压注水井管柱设计、特高压注水井的监测技术研究配套,制定了特高压安全注水操作规程、设计规范等,形成了系列特高压安全注水工艺技术,确保了特高压条件下注水工作的安全生产。
2.3 开展各种形式的降压注水,实现低渗透油藏注够水
针对深层低渗油藏,注水压力高的问题,为实现注上水的目的,近年来加大了注水井化学降压增注技术应用力度。主要研究应用了层内生气复合降压增注工艺、缩膨降压增注工艺、深穿透缓速酸、多元复合酸降压增注技术等,化学降压增注工艺技术对于降低注水压力,减缓井况恶化,注上水、注够水,提高水驱动用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2.4 发展调剖、调驱技术,改善低渗透油藏层间、层内动用状况
针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研究配套了近解远调、堵酸结合的集成调剖技术,缔合聚合物调剖技术和投球调剖技术,封堵强吸水层,最大程度改善吸水剖面,启动II、III类油层,实现层间接替。
2.5 加强分注工艺技术研究,适应低渗透油藏开发需要
在水质达标和低渗透油田注上水的基础上,依据中原油田高温、高压、高矿化度、井深等油藏特点,加强了分注工艺技术攻关研究,研究出耐高温、高压封隔器,形成油套高压分注管柱、双向卡瓦锚高压管柱、伸缩蠕动补偿锚定管柱等,配套完善了高压分注工具和测试工艺,开展了分注技术集成,适应高压分注和细分层注水开发需要。
3 认识
要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水平必须搞好注水开发,必须深化油藏特性认识。从低渗油藏的储层物性、构造认识、注采井网程度、注采强度、井距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深化地质认识、科学合理布井、完善注采井网和配套工艺实施,可以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和开发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文峰.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及改善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5,13(4):116-118.
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