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缅甸边境地区珠芽魔芋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

2017-08-09 22:03张东华汪庆平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套种

张东华++汪庆平

摘 要 泰国达府、北碧府及缅甸孟邦、克伦邦及德林达依省2国狭窄边境地带是全球16个混杂珠芽魔芋核心分布区。泰国占总量的10%~15%,缅甸占85%~90%。其中,4个具特异性、一致性及稳定性栽培种,葡甘聚糖含量高、生物产量高、粘度大,适宜东南亚低海拔高温高湿环境规模种植。该区域大面积橡胶林、柚木林为珠芽魔芋提供了天然遮荫蔽护,林下高矮套种模式能为2国魔芋增产带来巨大空间。

关键词 泰缅边境 ;珠芽魔芋 ;栽培种 ;橡胶林 ;套种 ;耐荫植物

中图分类号 S632.90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7.07.014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morphophallus Resources

in the Border Regions Between Thailand and Myanmar

ZHANG Donghua1) WANG Qingping2)

(1 School of Chemistry & Environment,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31;

2 Quality Standard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Kunming, Yunnan 650223)

Abstract The narrow region between Tak and Kanchanaburi in Thailand and Mon state, Karen state and Tanintharyi division in Myanmar was believed as a global natural core area distributed with Amorphophallus spp. Thailand accounted for 10%~15% of the total Amorphophallus resource in this narrow region, and Myanmar accounted for 85%~90%. Among the Amorphophallus species, four yielded high and contained high content of glucomannan and high viscosity. They were cultivars with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and were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low altitude areas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Southeast Asia. They were tolerant to shade. There are large rubber and teak plantations in these areas where four Amorphophallus species can be used as intercrops to increase the output of Amorphophallus spp. in Thailand and Myanmar.

Keywords border areas between Thailand and Myanmar ; Amorphophallus spp ; cultivar ; rubber tree ; intercrop ; shade plants

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四大植物亲水胶皆产自亚洲,一般认为是橡胶[1](1 218万t)、瓜胶(60万t以上)[2]、卡拉胶(约15万t)及魔芋胶(约5万t),其第一大生产国分别是泰国、印度、印尼及中国,各国所占市场份额大致分别为36%、80%、40%和60%,4国可谓皆有较大的市场优势,且这一市场份额已保持近20 a。除魔芋胶外,其它3个植物胶在可预见的下一个20 a市场排名出现变化的几率极低[3]。而魔芋胶产量可能出现的显著变化,则极可能与泰缅2国珠芽魔芋资源分布及该区域橡胶种植面积产生较大的关联度,喜荫的魔芋在橡胶林庇护下,一个约1 200万t/a与另一个仅5万t/a的植物在相同地域以高矮套种方式进行互补,后者产量预计会超常增长。事实上,该模式在中国已被证实是成功的[4-6]。

目前,全球魔芋胶年产量约5万t,其中,中国约占60%,日本占25%,市场份额分别排名第一、第二。但中国产量中至少有4 000~5 000 t的产量源于泰缅原料产区。有统计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从云南瑞丽姐告等口岸入境的缅甸魔芋干片常超过5 000 t/a。30余年来,国内虽一直在大力发展魔芋种植业,但总量增长却并不明显。据2015年中国魔芋协会数据显示,国内贵州、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等花魔芋种植总面积约13.3万hm2,但总产量仅约3万t精粉,是名副其实“广种薄收”的农产品。以通常15 t鲜魔芋生产1 t精粉计,平摊到13.3万hm2种植面积,仅相当于每公顷生产商品鲜芋约45 kg/hm2,令人难以相信。因种植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病害严重,花魔芋与东南亚国家特有品种珠芽魔芋(A. bulbifer)相比,在基因染色体上即处明显劣势(珠芽魔芋染色体属三倍体即2n=39的极少数种[7],花魔芋、白魔芋为26或28对)。回顾国内3万t/a魔芋精粉的背后,是30余a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財力方实现的。而泰缅境内的魔芋来源,却是靠野生状态亦却维系了几十年5 000~6 000 t/a的供应规模。从繁殖系数[8]、生长周期、抗性强弱、有效成分品质等数据[9-11]对比后不难得出花魔芋投入产出比极低的结论,由此亦可推断,全球魔芋品种优势种质资源既不在中国,亦不在日本。这也是本文拟深入探究泰缅边境一带珠芽魔芋分布状态的本意。

因抗性强,珠芽魔芋基本消除了花魔芋无法克服的软腐病困扰,避免了种植风险。虽“摆脱”了病害困扰,但仍需冷静对待,因珠芽魔芋并非“优质”的同义词。该类魔芋品种多样,品质良莠不齐,尤在粘度及葡甘聚糖含量高低上差异显著,有的品种甚至无粘度。盲目发展,难免栽跟头。几年前,国内部分珠芽魔芋种植者就曾尝过发展珠芽红魔芋的苦果。若不能选对优良品种,还有重蹈覆辙的可能,跌入所谓“珠芽黄魔芋”的坑中。毕竟,决定魔芋品质好坏的指标是葡甘聚糖含量及粘度,而非色泽。

1 东南亚热带林是珠芽魔芋原生地

珠芽魔芋原产于东南亚热带雨林,森林覆盖率通常亦是野生魔芋资源存量的重要生态指标,魔芋资源量一般与该区域森林面积成正相关。缅甸、泰国、印尼等国热带雨林环境是珠芽类魔芋(A. Bulbier's)的原产地[12-14]。在橡胶林(rubber)、柚木(treak wood)、芒果树(manguo)、酸角树(Tamarindus indica)、番木瓜(papaya)及椰子树(coconut)林下套种[15-16],能显著增加林下土地的经济产出,明显减少林木的盗伐及森林火灾[17]。从能量转换角度而言,植物光合作用能效比极低,仅约1.0%~1.2%。尤其对单叶魔芋植株,独特的“换头”过程,使传统种植品种花魔芋、白魔芋先天注定为典型的低产作物。因年复一年生长过程母体球茎反复“换头”过程,其实是组织中葡甘聚糖颗粒生物降解及伴随的腐烂过程,土壤中病菌或细菌的产生及积累难以避免,导致种植期间抗性低、病害严重。多年来,花魔芋、白魔芋在热带低海拔及高温高湿地区一直缺乏成功种植的案例。

然而,筛选出适宜在低纬度东南亚国家生长的魔芋品种,利用该区域充沛的光、热及降雨资源,实现魔芋多糖产量最大化符合种植者的利益。要增加植株光合转化效率,有2条路径:一是增大魔芋叶片面积(似加大太阳能板的受热面积);二是攻克植物光能转换难题。显然,后者并不容易。就珠芽魔芋而言,因其特有的多苗生长特性[18],要达到显著增加其叶片面积则不难,亦巧妙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达到生物产量最大化。在该区域,珠芽魔芋的“良种”基因优势可在“良境”条件得到最大程度发挥,获理想生物产出。

2 泰缅狭长边境地区野生珠芽魔芋分布

泰缅边境狭长地带是野生珠芽魔芋的集中分布区。直到20世纪末,缅甸全境皆有丰富的野生魔芋资源分布[19]。在地域方面,缅北至Mandalay(曼德勒)周边地区分布的基本是当地黄魔芋及珠芽红魔芋(珠芽类魔芋中的一个品种),而在Yangon(仰光)以南的低海拔区域则多为珠芽魔芋。泰国境内魔芋资源分布情况,大致是泰北较高海拔林下有零星当地花魔芋分布,缅甸南部边境地区有较多的珠芽魔芋生长。目前,就东南亚珠芽魔芋自然分布的疏密度而言,泰缅接壤地带属全球混杂珠芽魔芋品种最为集中的区域。其中,总量的85%~90%在缅甸一方,约10%~15%在泰国一侧。如沿泰缅界河Hod River(霍德河)流域两岸的森林中,可见到不少野生珠芽魔芋植株。

2.1 泰国中西部珠芽魔芋分布情况

2.1.1 达府(Tak)

泰国达府Mae Sot(眉索县)与缅甸克伦邦Myawaddy(音:密尔沃迪,或渺瓦底)莫伊河(Moei River)隔河相望,2国边境以泰缅友谊大桥相连。与东南亚多数河流不同,莫伊河流向是从南向西北,而非由北向南汇入萨尔温江。眉索海拔240 m,现已成为泰国西北部印度洋门户,是泰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南北通道”不同,眉索已成为东盟多国建设“东西走廊”泰国境内一个重要节点,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机场在扩建,公路在加宽,第二座泰缅跨境大桥亦在建设中。眉索西出缅甸、印度、斯里兰卡、中东地区,东连老挝、越南,战略地位重要。目前,眉索货物贸易出口量占泰国出口总额的1/5。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泰国政府投资委员会(Board of Investment,简称BOI)对在眉索投资的外资企业有5年免税7年减半的优惠政策,大量公司开始涌入眉索。也正是地理气候的优势,达府已成为泰国珠芽魔芋最为集中的种植区,眉索及周边也成为珠芽魔芋的主要集散地,魔芋初加工企业亦多集中于此。

2.1.2 北碧府(Kanchanaburi)

位处曼谷西部的北碧府是泰国珠芽魔芋(A.muelleri)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北碧府西与缅甸接壤,是泰国第四大府。因比邻野生珠芽魔芋产区,有一定数量的珠芽魔芋自然分布。有数据表明,泰国魔芋精粉产量从2012年的约700 t增至1 500 t,增量部分多从缅甸德林达依省而来。目前,在北碧府虽有一定存量(含少量野生资源且主要是人工种植)的珠芽魔芋资源,但多数仍从下缅甸而来。因对岸缅甸土瓦(Dawei)港口离泰国边境仅约100 km,缅甸鲜芋或干片常作为泰国原料的补充。北碧府周围曾有过几家魔芋初加工厂,但现已迁至眉索一带。

2.1.3 清迈(Chiang Mai)、清莱(Chiang Lai)

清莱、清迈为泰国北部二府,西北面皆与缅甸接壤, 气候相对凉爽。该2府有多个非珠芽魔芋品种(似当地花魔芋)分布,与西侧的缅甸魔芋资源的类似。近年来,珠芽魔芋在该府有人开始小规模种植,但数量不多。紧邻清迈的南邦府(Lampang),气候特征亦相近。珠芽魔芋在该区域可生长,但属非最适宜区。

2.2 缅甸南部珠芽魔芋的分布

缅甸与中国云南省陆地接壤,华人在缅甸多省(邦)皆有分布,但主要定居在仰光以北各地。历史上,华人华侨对仰光以南(俗称下缅甸)的总体认知要显著少于上缅甸及中缅甸。作者对缅甸的魔芋资源分布曾有介绍[19],但偏重总体资源分布方面,缺乏下缅甸珠芽魔芋密集分布区的细节内容。就总量而言,缅甸南部地域狭长的Mon state(孟邦)、Karen state(克伦邦)及Tanintharyi division(德林达依省)是珠芽魔芋全球的核心分布区。据多名当地长期魔芋收购商估计,该区域每年出产的鲜魔芋总量可达10万t(这由每年经该区域输出中国魔芋干片4 500~5 500 t折合鲜芋约3万~3.5万t的基础数据判断,大致可信)。以上3地的地理特征是地域狹长,由北向南顺印度洋安达曼海延伸。在该区域,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高大柚木、橡胶林与珠芽魔芋是一对热区高矮搭配的“黄金组合”。成片柚木林、橡胶林皆生长于海拔10~100 m的冲积平原或盆地,土地平坦,与中国云南、海南橡胶种植区相比,其种植、运输条件更显优越。如今,每年从下缅甸运至中国云南瑞丽的4 500~5 500 t魔芋干片中,70%~80% 产自以上3地。

2.2.1 孟邦(Mon state)

缅甸橡胶种植面积约60万hm2[20],稍多于中国云南省橡胶种植面积(56万hm2),产量全球第九。其中,孟邦橡胶产量占全缅甸的2/3,且胶林自然条件优越。首府Mawlamyine(毛淡棉),地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湿热,年降水量约4 800 mm,属典型的高温高湿雨林环境。陈毅元帅诗词“赠缅甸友人”中“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中“江之头”指中国云南瑞丽江,“江之尾”即是毛淡棉萨尔温江入海口。巧的是,在中缅2国魔芋产业链中,瑞丽及毛淡棉亦有着如此源远流长的关联。毛淡棉曾是英殖民时期缅甸的首府,现为缅甸第三大城市,位于仰光以南约300 km,是该国最长河流萨尔温江的入海口,江水在此汇入印度洋安达曼海莫塔马湾(Gulf of Moktama),其周边浅绿棕色的SetSel海滩自殖民时代就颇受欢迎,如今外来游客仍极少,是体验未开发原始海滩难得之地。与毛淡棉港隔河相对的另一城镇Mota Ma(莫塔马)类似,在2地农贸市场,海产及山货特色鲜明,其中,有不少单体重达5~6 kg的珠芽魔芋球茎及手工土法加工的魔芋糕、魔芋丝出售,是当地民众熟悉的传统“瓦吾”(魔芋)食品。另外,孟邦Thaton(直通)的Bilin(比林镇)附近,也是珠芽魔芋的主产区之一。据当地主要收购商介绍,该地的鲜魔芋大量运至仰光附近加工成干片,亦有部分鲜芋再由仰光上船海运到日本。

2.2.2 克伦邦

克伦邦位于缅甸东南面,与曼德勒省、掸邦、克耶邦、孟邦和勃固省相连,与泰国接壤。首府帕安(Hpaan)。与泰国眉索一桥之隔位于该邦中东部的Myawaddy(密尔沃迪)是缅甸一侧连接泰国陆路的重要口岸,也是缅方正在建设的经济开发区之一。习惯上,克伦邦的南部区域称为平原克伦,而北部地带又称作山区克伦。珠芽魔芋多分布在该邦中南部地区,如Alaxitayar及Tharmanya 魔芋村周围,一直有在房前屋后栽种珠芽魔芋的傳统。在密尔沃迪及的卡伦(Karen)附近的Kyondo,有许多从事魔芋原料收购的当地克伦族人。在当地农贸市场,家庭作坊加工的深色魔芋糕、灰褐色魔芋丝及干制的白色多孔魔芋素丸子随处可见。位于密尔沃迪与毛淡棉之间的高加力镇(Kawkareik),亦是霍德河(Hod River)流域平原地带鲜魔芋的主要集散地。

2.2.3 德林达依省

德林达依省东临比劳山脉,与泰国北碧府接壤,是缅甸柚木的主产区。与印尼柚木林下大量套种珠芽魔芋不同,缅甸柚木林因中央政府严格管控,除非获得特别许可,当地民众禁止在柚木林下种植魔芋或其它农作物。一旦禁令取消,该省大面积的柚木林下土地可释放出巨大的魔芋增量空间(印尼已有长期成熟的先例)。尽管如此,德林达依仍有丰富的其它林木环境可供珠芽魔芋生长。如土瓦(Dawei)附近仍能收购到不少的野生珠芽魔芋,其中多数会被运到泰国北碧府进行加工。

3 泰缅边境地区珠芽魔芋的开发利用现状

3.1 泰国一侧加工利用情况

2016年加工季,泰国境内鲜魔芋收购价格大致在15泰铢/kg,加工企业多集中在眉索周边,加工量折合魔芋精粉约800~1 000 t/a,产品皆出口中国。加工的产品形态多是干片或初粉,以规避国内进口魔芋精粉13%的增值税。在加工企业中,有不少是大作坊式土法烤炕,炕上鲜魔芋片堆积厚达近20 cm,需2~3 d方基本烘干,资源浪费大,产品质量差。规模相对较大的是泰国联邦魔芋有限公司(Union Thai Konyac Co.,Ltd.)、亚洲富盛魔芋有限公司(Asia KGM Co.,Ltd.),其加工工艺仍采用燃烧硫磺产生二氧化硫防褐变的中国生产方法,使用中国二手热风带式干燥设备生产干片,所用燃料皆为木柴,日处理鲜魔芋12~18 t。因工艺老旧,魔芋干片尽管含硫量超标2倍(指中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魔芋精粉含硫量低于0.90 g/kg),但仍不妨碍其产品出口中国,但也仅能出口中国。据企业介绍,2016年其生产的所有半成品皆已销售一空。

3.2 缅甸南部珠芽魔芋加工现状

缅甸南部(也称为下缅甸)孟邦、克伦邦及德林达依省3地因是珠芽魔芋的集中产区,人们食用魔芋制品也有较长历史。二战期间,日军经由泰国北碧府(Kanchanaburi)进入缅甸德林达依省及克伦邦途中,在柚木林及橡胶林下发现极为丰富的野生珠芽魔芋资源,后一直由军方在该区域采购魔芋作为军需物资所需[21]。

下缅甸珠芽魔芋的利用及加工可分为4类产品:一是以土法烘干魔芋片;二是魔芋糕(国内称魔芋豆腐)的作坊式加工;三是自然光晒干片;四是鲜魔芋外运至仰光再海运销往日本。魔芋干片的加工多采用穿芋片后在火炭上或土炕上烘烤,皆以木柴为燃料,烘干期间撒少量硫磺粉燃烧生成SO2对芋片进行漂白,属最为落后的初级加工。除此之外,亦有鲜魔芋是以切片后经日晒干燥获得的晒片。因价格原因,部分质量上乘的干片多由日本客商收购,统货则卖到中国瑞丽。据克伦族村民介绍,部分成熟后采挖的珠芽魔芋在适当包装后经仰光上船出口到日本,据说亦是用于魔芋糕的加工。在离克伦邦首府Hpaan(帕安)不远的Alaxitayar及Tharmanya,(附近人们称其为“魔芋村”),村中所见颇令作者惊讶。本以为,魔芋的传统文化源于中国,至多还能在日本见到。而“魔芋村”至今仍沿袭以鲜魔芋制作魔芋糕的传统做法,已超过半个世纪。村民不是一家,而是普遍拥有这门手艺作为长期营生,相信已有多年的传承。“魔芋村”坐落在海拔约150 m的冲积盆地,村民木屋周边皆覆盖有高大的菠萝蜜、油棕、芒果及椰子树。在雨季,村民房前屋后多有零星珠芽魔芋生长,据说是加工魔芋糕期间散落的过小魔芋球茎自然长出。在这里,村民加工的魔芋糕除少量在本地菜市出售,大量半成品被切制成一定厚度的糕片,浸入一定浓度的石灰水封装在塑料框中运到仰光(注:缅甸前首都)后,再经进一步精制、灭菌后由海运输出日本。几十年来一直如此,未曾中断。据作者实地了解,“魔芋村”克伦族村民在制作魔芋糕时,生产过程与国内做魔芋豆腐的方法有明显不同。如鲜魔芋在洗净后去皮非采用刀削,而是将整个魔芋在沸水中长时间加热“煮熟”后以毛刷擦皮后,移入石臼中以木桩捣烂,加入5~6倍量的热水使魔芋颗粒进一步吸水溶胀约30 min后,加入5%的石灰水并充分搅拌均匀,最后将混合物浇注到圆盆或方盘中,冷却即成色泽偏深凝胶状的弹性魔芋糕。其制作手法带有明显的日本风格(注:日本民间现仍采用该法制作魔芋糕),据村民介绍,该加工方法曾是日本技师所传。否则,很难相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村庄民间古法加工的 “粗糙”魔芋糕怎会博得挑剔日本食客的青睐,常年出口日本。据村民介绍,采用鲜魔芋制作魔芋糕的时间从当年9月开始持续至来年3~4月。期间,魔芋原料即存放在村民缅式吊脚木屋的底层,具备遮阳、避雨、通风等鲜魔芋所需的存储条件,既不存在过冬的担忧,还可现取现用。

4 泰缅2国珠芽魔芋行业发展异同

4.1 泰国皇室已高度重视珠芽魔芋发展潜力

4.1.1 开始严格保护珠芽魔芋资源

因受到泰国皇室诗琳通公主的持续重视,从2016年开始,泰国西北地区多个府对魔芋资源保护及利用采取许可证制进行严格管理,并在森林边缘道口立牌告示并对过往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告示中条款明确规定:魔芋采挖人需从国家森林管理部门获得林下资源采集许可证方可从林中采挖;所采收的鲜魔芋单体应不低于500 g;采挖人员需持有当地村委会开具的许可证明;魔芋上车前须经森林管理部门人员现场核实;从境外(缅甸)进口的原料需有完税发票等等。对违反规定者除罚款外,3年内禁止从事该行业。另外,告示明确规定,禁止鲜魔芋出口国外,也禁止外資公司及外国人在泰种植魔芋。

4.1.2 初加工工艺在持续改进

泰国西北区域魔芋加工企业多与中国魔芋同行有联系,有的企业在加工季节一直有中方人员住厂等货。因此,加工企业了解中国魔芋行业在加工工艺方面的部分发展动态,并会根据企业自己的能力对加工设备及工艺进行改进。应该说,因加工技术尚未完全跟上国内最新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仍不能满足日本及欧美国家的质量要求,泰方魔芋成品、半成品基本皆出口到中国,这在一定程度起到部分弥补国内原材料不足的作用。

4.2 缅甸尚未意识到珠芽魔芋资源重要性

几十年无节制的采挖导致上缅甸及中部曾经的全球魔芋资源优势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缅甸南部(下缅甸)的孟邦、克伦邦及德林达依省3地地方政府仍未意识到珠芽魔芋资源的重要性。在该区域,珠芽魔芋的开发利用过程基本未见政府部门的踪影,有的只是民间的市场行为。

4.2.1 珠芽魔芋资源仍以野生为主

珠芽魔芋资源基本仍以野生为主,除克伦邦极少地方有华人在橡胶林下小规模种植外,当地少有人工种植。更无人对混杂珠芽魔芋进行品种筛选、纯化及驯化。当地人其实并不清楚珠芽魔芋有几个种,哪个品种质量更好,更谈不上有意识繁种、育种。随着缅甸南部对外进一步的开放,尤其是通过泰国眉索及北碧可方便进入下缅甸最南部珠芽魔芋核心产区,预计缅甸一侧的珠芽魔芋资源优势会快速挪至泰国境内。毕竟,泰国有着全球最大面积的橡胶种植区,中南部地区各府大片橡胶林下皆适合珠芽魔芋的生长。如今该国开始加大珠芽魔芋的开发及保护力度,原本珠芽魔芋在泰缅边境一带显著偏向缅甸一方的自然分布状态会快速移向泰国一侧。

4.2.2 初加工基本仍以土法烘干晒干为主

因基础设施方面的局限,缅甸加工魔芋干片及精粉的企业几乎皆位于中心城市附近,如仰光就有几家魔芋加工企业。但是,要将下缅甸(仰光以南)大量珠芽魔芋运至仰光加工,显然不如运到泰国眉索或北碧附近加工来得方便。因此,孟邦、克伦邦及德林达依省的珠芽魔芋资源有的直接卖给中间商,部分沿用土法烘干或晒干,或是做成魔芋糕外销。

4.3 木柴为能源导致森林资源加速破坏

目前,泰缅2国边境地区魔芋加工厂或加工作坊,皆就地取材以木柴为燃料。虽是方便,但长此以往,再多的森林资源亦经不起“一把火”式的消耗。

5 珠芽魔芋总量超常增长对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影响

5.1 珠芽魔芋混杂品种筛选、纯化

只有将珠芽类混杂品种纯化,筛选出优良品种,选出DUS(D:distinctness—特异性;U:uniformity—一致性;S:stability—稳定性)特性明确的适宜栽培种,规模化种植才具理性,种植及经营风险方可降低。否则,按目前部分种植者“头发胡子”一把抓式的粗放种植模式,珠芽黄魔芋仍是一笔糊涂账,种植者迟早还会因盲目发展付出代价。经作者多年研究,现已从16个混杂中筛选并确定4个适宜热带、亚热带种植的高粘度、高葡甘聚糖栽培种。

5.2 优化珠芽魔芋种植区域

在东南亚地区,因其光、热及充沛的降雨优势,加上区域独特的石灰岩风化碱性高腐殖质土壤,是珠芽魔芋生长的最适宜种植区。在海拔300 m以下的大片橡胶林、柚木林下套种,应是泰缅2国珠芽魔芋今后的优势种植区。一般而言,适宜低海拔生长的经济作物,其规模及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要强于在高海拔生长的同类品种,魔芋亦不例外。珠芽魔芋若能在泰缅边境地带林下人工规模化种植,可谓能集“天时、地利、人和”为一身。如能利用超过230万hm2的橡胶种植面积,在泰国中部、中南部林下套种珠芽魔芋,增长潜力不可低估。

至于缅甸南部的孟邦、克伦邦及德林达依3省,其野生珠芽魔芋资源优势若不能在今后3~5 a内得到地方政府有效保护,该国魔芋资源优势地位有可能很快易主。也许,会令资源保护者稍感欣慰的是,孟族、克伦族与缅族长达近70 a的民族冲突可能适当延缓外来者深入雨林深处采挖原生珠芽魔芋资源的进度。

5.3 初加工工艺需进一步革新

与花魔芋、白魔芋不同,珠芽魔芋在加工环节是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是球茎组织内带有相对偏深的天然色素问题。这需要在魔芋初加工过程严格控制芋片的色变,而单纯采用SO2抑制多酚氧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尤其在魔芋产区,如何以简易、方便、环保的方法获得合格魔芋半成品的加工方法是研发人员需重点研究突破的课题。目前,国内昆明浩钰百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研发出适宜家庭规模的魔芋干片加工方法。采用该方法,农户仅需投入不足千元人民币,即可以家庭作坊规模方便生产优良的魔芋干片(方法及内容另文再报),免除长途外运鲜魔芋的不便及低经济价值。

5.4 突破珠芽魔芋精粉在应用时的色变难题

珠芽魔芋之所以能在低海拔的高温高湿环境正常生长,当然是由其品种特性所决定的。基于染色体数目的差异,不同魔芋品种伴随而来的另一显著区别是其组织内部多酚及多酚氧化酶含量各异,表现在各品种新鲜组织外观上,习惯上称为(珠芽)黄魔芋、(珠芽)红魔芋、花魔芋、白魔芋等。以往,因制品色泽更白,白魔芋精粉最受魔芋界青睐,其次是花魔芋,垫底的则为珠芽魔芋。但事物总有利弊2面,正是因珠芽魔芋组织中色素含量相对偏高这一特性,决定了其独有的高抗特性并适宜在高温高湿环境生长。花魔芋、白魔芋多酚含量较少,亦注定其难以在高温高湿低海拔环境繁殖,仅适宜在较高海拔的凉爽环境生长。

珠芽魔芋种植风险虽已降低,但加工风险仍存在。体现在生产环节上,一是珠芽魔芋品种混杂导致其中的优良品种质量被中低档次品种平均化;二是精粉在使用过程中再次出现的色变难题,致使一些高端客户质疑珠芽魔芋精粉是否具备高品质的全部特效。其实,珠芽魔芋难以捉摸的色变特性正是由于其组织在生长过程中复杂的类花青素因素所致,如何消除精粉色变的途径现已然发现。详细内容作者另文又报。

5.5 国内应如何应对珠芽魔芋的挑战与机遇

东南亚地区珠芽魔芋的发展拥有四大优势:一是在其基因特性上,表现为高繁殖系数、高抗、高产,基本不存在种植风险;二是体现在低海拔热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更快循环;三是该区域石灰岩风化的弱碱性疏松肥沃土壤;四是泰缅边境狭窄地带大面积的橡胶林、柚木林可为珠芽魔芋在其林下套种提供了极佳的生长环境。

东南亚国家橡胶种植面积巨大,产量占全球总量约90%。如2015年位列全球橡膠种植面积第一、第二的印尼及泰国,其种植面积分别约为240万及230万hm2,产量各为320万及430万t。因魔芋在该区域可与橡胶套种形成高低互补的搭配,这意味着在东南亚低海拔林下“橡胶+魔芋”的林下套种模式蕴藏着“1+1”>2(远大于2)的巨大潜能。对此,中国魔芋界须心中有数,方能早做应对。毕竟,若看不到其中的隐忧,中国魔芋胶在全球的市场排名极有可能会被轻易颠覆,这绝非杞人忧天。国内魔芋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应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需在国内南部地区找到适宜珠芽魔芋生长的类似环境,方能抵消境外珠芽魔芋快速发展后可能对国内魔芋种植业带来的加力冲击。尽管国内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北、湖南等多个省区大力发展花魔芋种植,但与珠芽魔芋相比,因其在基因特性内源上即处于劣势,若对此视而不见,国内魔芋种植业难免还会重蹈“大豆”、“蔗糖”、“水稻”、“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的覆辙,出现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的尴尬。珠芽魔芋适宜在低海拔热区林下套种,可在国内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省近120万hm2橡胶林下的低成本土地,集中发展珠芽魔芋种植业,潜力巨大。如仅云南橡胶林种植面积就达56万hm2,可利用面积约占50%。由于胶林周边交通运输便利,人力、耕作、采收成本相对较低。在此热区集中发展珠芽魔芋产业,投入产出比更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更强,也利于中国魔芋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2016年泰国橡胶总产量同比约减少150万t[J]. 橡塑技术与装备,2017(3):43-43.

[2] 中国瓜尔胶网:2015年首届国际瓜尔胶产业论坛(北京)[EB/OL].http://www.cnguar.com/[2015-03-23].

[3] 张东华,汪庆平,骆桂英. 魔芋胶(A. muelleri)与瓜胶未来产业竞争态势分析[J]. 热带农业科学,2014,34(12):118-124.

[4] 张东华,汪庆平. 珠芽魔芋热区(橡胶)林下套种模式探讨[J]. 热带农业工程,2016,40(3):21-27.

[5] 李 珍,谢世清,徐文果,等. 套种于不同树龄橡胶林下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 xiei)的光合特性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2):32-37.

[6] 蒋晓云,陈燕萍,陈学文,等. 橡胶林幼林下红魔芋种植探索[J]. 福建农业,2014(10):22-26.

[7] 梁艳丽,李 建,岩 对,等. 橡胶树与魔芋间作对魔芋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J]. 长江蔬菜,2010(24):35-38.

[8] Hetterscheid W, Ittenbach S. Aroideana[M]. Holland: International Aroid Society, 1996.

[9] 云南耕耘魔芋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珠芽魔芋人工诱导开花无性育种方法:中国,200510048637[P].2006-05-24.

[10] 张东华,汪庆平. 珠芽魔芋种子5苗接力生长当年收获商品芋技术[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4):299-301.

[11] Zhang Donghua, Wang Qingping,George Srzednicki S. Mechanism of staggered multiple seedling production from Amorphophallus bulbifer and Amorphophallus muelleri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ultivation in southeast Asia[J]. Trop.Agr.Develop., 2010, 54(3): 84-90.

[12] 邓利玲,徐小青,杨延迅,等. 珠芽魔芋精粉的理化性质[J]. 食品科学,2013,34(17):118-130.

[13] 刘佩瑛. 魔芋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4] 张东华,汪庆平.印度尼西亚食用魔芋(A. muelleri)资源分布及产业发展[J]. 长江蔬菜,2011,14:9-13.

[15] Santosa E, Sugiyama N, Hikosaka S, et al. Cultivation of Amorphophallus muelleri Blume in timber forests of East Java, Indonesia[J]. Jpn. J. Trop. Agric., 2003, 47(3): 190-197.

[16] Santosa E, Sugiyama N, Hikosaka S, et al. Intercropping practices in cacao, rubber and timber plantation in West Java, Indonesia[J]. Jpn. J. Trop. Agric., 2003, 47: 190-197.

[17] Santosa E, Sugiyama N, Nakata M, et al. Growth and corm production of Amorphophallus at different shading levels in Indonesia[J]. Jpn. J. Trop. Agric, 2006, 50: 87-91.

[18] 张东华,汪庆平,段志柏,等. 东南亚珠芽魔芋多苗接力生长特性及应用前景[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8):682-684.

[19] 张东华,汪庆平. 缅甸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资源分布及产业基本概况[J]. 热带农业科学,2013,33(4):46-51.

[20] Woods K.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rubber production in Myanmar[Z]. 2012(5): 2-10.

[21] Sugiyama N, Santosa E. Edible Amorphophallus in Indonesia.-Potential crops in agroforestry[M]. Yogyakarta:Gadjah Mada University Press, 2008: 125.

猜你喜欢
套种
浅谈农田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案例
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与技术
马铃薯间作套种模式效益对比试验
幼龄柑桔、金槐园套种嫁接西瓜栽培管理技术
桃苗行间套种收入稳
新疆:红枣地套种红薯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