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丁
试析校外儿童国画课临摹教学的趣味性与创造力培养
王丁丁
目前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无论在学习还是内容教法上,大都继承了传统临摹教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有弊,利的是能让学生较快进入国画学习与欣赏的情境中,快速了解国画的基础知识、鲜明特色和常用的绘画技巧;了解国画对人类历史、文化、生活、情感的多方呈现与升华;能结合儿童的认知基础与个性特征,选取富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引导儿童的创作活动,提高其创作能力;儿童绘制的国画童稚味较为浓厚,彩墨的效果非常强烈,易于激发学习兴趣,随着对国画的了解加深,能够强化他们绘画语言的应用,提高其表现欲与表达能力等等。
临摹中国画能够展现出更好的题材,而缺点是过于形式化,临摹多了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学生思维,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因此,如何结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与个性差异,研究校外儿童国画课临摹教学的趣味性与创造力培养,改变学生临摹课的单一性与枯燥性;针对不同的儿童提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儿童个性特长,培养儿童独特的艺术创造力,提高儿童对中国画临摹的兴趣与技巧,在目前中国国画教学中相当重要。
儿童活泼好动,规范意识弱,思维较少受束缚,乐于不断尝试,大胆想象,大胆涂抹,因此儿童画用色、造型与构图都别具一格,迥异于成人。通过学校绘画技巧的学习,能够让儿童对绘画,乃至对生活世界有初步的认识,随着生活范围逐渐扩大,儿童的知识经验、言语能力、表达技巧不断增强。在课外中国画学习与培训中,不少儿童能够自觉控制注意力,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喜欢涂涂画画是儿童的天性,但这种兴趣往往是短暂的。教师在中国画教学中,应当针对学生易兴奋、喜探求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展现出对艺术情感的表达欲望,进入到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创作氛围之中。
烟云图/王丁丁
结合儿童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国画教学不要求孩子能够在专门技巧上有很大的长进,而是提供给儿童足够、多种多样的材料,扩大其知识面。儿童积极地从事各种活动,促进感官知觉的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将各种知识融会在一起,在国画临摹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新知识新材料新方法,乐此不疲。儿童的创造力主要是全新的体验、大胆的想象、无拘的发挥,前所未有地探索与表现事物的能力。儿童的创造力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也不能用世俗的标准来束缚。教师应该用发现的眼光去欣赏儿童,引导儿童,鼓励儿童学习中国画。
国画临摹教学,能让学生熟悉绘画的技术问题,感受、理解传统绘画的发展过程,是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以临摹照搬为主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临摹技法,忽视国画鉴赏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重视儿童的主体性,容易导致儿童在国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失败感与畏惧心理,直至对国画失去兴趣。此外,国画的特点是意象造型,不仅仅是简单地模拟现实,而主要是以虚实相生、轻重相兼的方式处理对象空间的关系。儿童国画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线条临摹,而首先应当让儿童通过国画鉴赏全面了解国画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的临摹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绘画素养和创作能力。
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简单地把现成的国画知识灌输给学生,也不能完全以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范本,提高儿童的鉴赏能力,通过临摹与鉴赏的结合,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品味,辨别优劣雅俗,分析笔墨与风格之间的关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在这里,临摹、鉴赏、观察与记忆,均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必要的准备,最终目的是促使儿童获得一种把握、表现现实的方法,从而为创作奠定基础。
(一)游戏的教学方式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游戏与艺术,貌似不存在逻辑关系,其实两者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儿童带有体验性质的游戏,其实也是一种自觉发掘的艺术活动。儿童大多喜欢涂涂画画、喜欢模仿、喜欢热闹。这是儿童的天性,他们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幸福。儿童对艺术的学习并不是出于某种意识形态或者功利性目的,也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只是自我内心的一种释放。在中国画教学中,采用游戏式教学,能够为儿童创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轻松掌握国画知识和技巧手法。
(二)注重个性引导
每个儿童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对待不同的儿童要采用不同的教授方式。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情趣爱好,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国画教学中要努力鼓励儿童进行创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冲动。都说兴趣是儿童最好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性教学模式,创设有趣的教学氛围,能够改变传统国画临摹教学的枯燥,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此外,还要注重以多元化的艺术理念指导儿童的国画学习,引导他们感受抽象艺术与画面构成的独特性,尝试结合中国画的点、染等手法进行创作。
(一)因材施教
国画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组织教学,注重引导,避免漫无目的的教学。首当其冲的,是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能力特点,从而针对不同学生提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潜在路径,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而不是试图改变学生的个性特点。
(二)趣味性
教师要利用有趣的教学方法,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儿童渴望参与到学习中来。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必须注重细节的趣味性运用,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儿童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在达到学习目标之后,立马收场。这样会导致儿童玩不尽兴,长此以往,必将大大降低游戏式教学与趣味性学习的效果。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幻灯片制作,或者是有音乐背景的国画图片,或者是艺术家记录电影等手段,丰富国画的教学内容,锻炼儿童的动脑与动手能力。例如,多采用彩墨渲染画法,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等等。儿童喜欢听故事,喜欢看有图画的书,因此,在教学延伸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绘画面,将故事与绘画结合起来,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又如儿歌助儿童记忆,由于儿童的年龄偏小,有意识的记忆还处于发展时期,所学的东西很可能顷刻即忘,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儿童喜欢的趣味故事,或者是朗读儿歌的形式帮助儿童记忆,也可以将握笔、画画的姿势编成儿歌。
(三)多样性
这里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国画教学中的笔墨练习,注重水与墨的交融,笔法的多种运用 (干、湿、浓、淡、焦)构成的水墨淋漓的趣味世界,儿童浸淫其中必定可以领略无穷的欢乐。这也是一种激发式的学习方式。儿童通过教师的演示与自身的练习,初步了解、掌握以色破墨、以墨破色、点彩、渲染等技巧,更容易对中国画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在儿童刚开始学习时,教师应悉心指导,不要求儿童描绘某种具体事物,而是创设教学情景,让儿童在有主题的情况下,随意发挥想象与创意,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甚至可以用手)营造独特的画面与韵味,在无意间学会国画的绘画技巧。
艺术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必须具备教育革新的意识,与时俱进,坚持儿童立场,以儿童的兴趣为教学原点,注重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1]李颖,谈儿童水墨的趣味教学[J].青年时代,2015(10).
[2]董立军,国画教学[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少年宫)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