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清长 宣晶晶 袁胜
摘 要:动物科学专业是一个悠久而传统的专业,实践教学是支撑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该文分析了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探索构建了动物科学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生产实践能力。
关键词:动物科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170-03
Abstract:Animal science is a traditional and major subject in local university,and practice of animal produc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talent cultivation for livestock production.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ed the problems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current animal production with development of animal science,provided with reform measures and suggested how to improv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current animal production with a view of improvement in practical quality and talent cultivation. Hopefully,this paper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nimal scienc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relevant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Animal science;Livestock production practice;System construction
實践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就业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动物科学专业生产实践具有应用性广、操作性强的特点,良好的实践过程能够提高学生掌握动物生产技术与管理等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使其在生产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多年以来,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是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如何构建科学合理、适应自身发展特点的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2]。当前,许多地方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先后改革和构建了适应自身发展特点的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此,安徽科技学院对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动物科学专业已成为国家级卓越农林计划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农艺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本文结合动物科学实践教学发展经验,对改革和构建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总结,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当前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 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准备到实践教学考核,特别是校外教学生产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个别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
1.2 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目前,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践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1.3 实践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人才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管理过死,条条太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置于教学大门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很少交流。
1.4 学生对动物科学专业生产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自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学生就忙于军训、理论课学习及其他活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缺少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和重点均放在电脑和书本上,个别学生甚至把大学当成“养老院”,目标不明确,对专业课大多应付过关。即将毕业的学生经常产生“什么都不会”的彷徨悲观情绪,直至毕业实习后,昏昏然地走上社会。因此,如何通过实践性教学引导动科专业的学生建立正确牢固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是地方应用型高校重要的使命。
1.5 实践性教学人才紧缺 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擅长专业理论课讲授,而且还能熟练指导生产实践和实习操作。在地方应用型高校中,担任实践性教学的常是年轻教师,具有丰富经验的教授往往位于管理岗位上。年轻教师特别是新进博士虽然学位起点高、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实验技术人员系列和理论教学系列师资队伍泾渭分明,不利于在教师中融合和促进[3]。
2 动物科学专业实践体系的改革和构建
2.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在地方高校中,学生的就业率成为了学校人才培养优劣的重要指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畜牧业规模化化水平的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理念愈加先进,对动物科学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制定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已成为当前动物科学专业为畜牧业发展培养人才的一个新课题[4]。因此,充分调研学生的就业形势及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素质,又有一定的实践技术操作技能和企业管理能力的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等畜牧业专业人才。目前,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逐步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的毕业后直接进企业逐步转变为毕业后继续深造。为此,人才培养的目标就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一是把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所有实践教学环节组成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教学体系,这个体系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使实践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完整性[5]。二是将学生引进实验室,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兴趣,提高独立设计、动手操作、团队合作完成创新课题及与导师沟通的能力,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科研素养,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 实行导师负责制,构建人才培养管理新机制 低年级的学生对专业背景和技能要求了解不够,不具备规划未来职业和发展目标的能力,同时缺乏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在入学甚至即将毕业,个人发展目标也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在大一新生入学之后,从学院遴选优秀教师为导师,向学生介绍其基本情况、研究方向与学术特长,由学生自主选择,导师面试把关相互选择。确定导师关系之后,签订相关考核和保障协议,由导师负责学生日常实践教学及其毕业设计。同时,学院还可以为每位学生遴选一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共同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导师制的实施,不仅能在学习、生活、科技活动、实践活动、职业规划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6]。学生在与导师的长期接触过程中,还能受到导师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导师制还能够充分和高效利用导师的科研平台和校外基地,能够节约社会资源,同时能够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学术研究提供人力保障。
2.3 构建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新体系 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是与理论课程相辅相承的实践教学环节,既包括牛羊猪禽生产实习及相关的实验课程,同时包含与导师承担的科学课题、创新创业课题及毕业设计和实习等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院需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托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新体系,走人才共同培养之路[7]。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新体系的构建(如图1),要以学生的发展方向为导向,既要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锻炼,又要包括科研素养的培养和积累,同时还要生产一线实践等。
2.4 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注重过程考核 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按照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能够学习企业相关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对动物科学专业实践的生产计划、流程、日常管理、问题处理等均能够进行了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因此,为保障实践效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按照实践态度、出勤率、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和小结、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和校内实习指导老师的评价等考核指标对学生进行考核。对于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学院可根据自身条件与企业联合给予奖励,并将实习实训成绩与学生在校的评优评先及奖学金的申请等挂钩,以此提高学生对动物生产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缩短学生步入企业是适应期。
2.5 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学院新进教师特别是年轻博士,学院需根据研究方向给予每位青年教师配备1~2名指导教师,不仅在科学研究、日常生活生给予指导和帮助,还应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经常带领青年教师走出去,深入企业一线,锻炼青年教师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此外,学院还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情况,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可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和生产经验的相关企业负责人到校授课、讲座,增进青年教师和学生的阅历。
2.6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是学生实习、实训的重要场所。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原则是校外实践基地为主、校内实践基地为辅[5]。这是因为校内实践基地虽然模拟生产实践,但资源投入较大且利用效率不高。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仅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同时能够缩短学生的适应期,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但基地建设仍需加强。
3 结语
动物科学专业是支撑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结合自身发展现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依托校企合作加强动物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动物生产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实习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不断改革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淑红,王京仁,韩庆,等.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生产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农业科学,2012,(6):184-186.
[2]屈长青,姬云涛,姜双林.改革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z1):647-648.
[3]吴科榜,满初日噶.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思考[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1):89-92.
[4]李淑红,王京仁,成钢,等.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4)(上):152-154.
[5]韩庆,李淑红,王京仁,等.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J]. 高等理科教育,2011,2:107-110.
[6]孙宝丽,谢青梅,付晓兰,等.动物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家畜生態学报,2014,35(6):92-93.
[7]李淑红,王京仁,王文龙,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102-103.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