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长期给女儿发哲理短信引争议

2017-08-08 21:21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哲理短信女儿

“天啦,你爸爸居然给你写信!”2016年10月11日,四川农业大学大二女生李梦洁又收到了父亲的来信,同学这样感叹道。来信共四页,用竖行的硬笔书法习字簿写就。信的开头是:“梦洁,爸爸今天接着与你一起学老子的《道德经》……”面对同学艳羡的神色,她苦笑着说:“身在其中,冷暖自知。”

其实,从初中开始,李梦洁的父亲就开始每天给她发送哲理短信。父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这些哲理短信给女儿以激励和教育,使其更加发奋努力,更加拼搏上进。而且,李梦洁还要按照父亲的要求,每天打电话说出自己对短信的理解。

对于父亲的行为,李梦洁曾多次提起抗议,父女二人因为哲理短信也发生过争吵。李梦洁认为,父亲的亲笔来信和每天发的哲理短信,不仅是对自己正常学习生活的骚扰,也是一种额外负担——她感到的不是甜蜜和关爱,而是几乎让她窒息的无形的束缚和压制。

多维解读

每天给女儿发哲理短信是一种病态的爱

每天给女儿发送哲理短信其实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也是一种畸形的爱。女儿已经长大上大学了,有自己的思想,作为父亲本应该给予女儿充分的自由,尊重女儿的选择,适时放手,让女儿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想尽办法对女儿的行为进行过多干涉和管束。具体到这件事情上,作为父母关爱女儿,无可厚非,但是关爱却不等于“绑架”,关爱应该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适时放手也是一种爱。

再者,对于父亲的行为,李梦洁曾多次提起抗议,父女二人因为哲理短信也发生过争吵,产生过矛盾,充分证明李梦洁对父亲行为的反感和抵制。可是每次父亲都信誓旦旦,承诺不再发送哲理短信,可是之后又故技重施,如此出尔反尔,如何树立父亲的形象?如何让女儿信服?因此,父亲信守承诺、一言九鼎也是一种哲理教育,以身作则的教育远比那些哲理短信更加令人尊重,更加有说服力。每天给女儿发哲理短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父亲对待女儿认真的爱,可是这种爱的方式却让人难以接受,也难以起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不只是单纯往“正路”上靠拢

从初中开始,李梦洁的父亲就开始每天给她发送哲理短信。照理说,这些哲理短信都包含着很深的正能量,能够起到激励斗志的目的。可是,“鸡汤喝多了,也会腻的”,每天都发送短信,这样频繁的“教育”,就算内容再怎么激励人心,也只会让人厌倦和反感。

况且,李梦洁每天还要按照父亲的要求打电话说出自己对短信的理解。如此繁琐的额外“作业”,严重影响着李梦洁的学习和生活。以致于适得其反,给其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和压力。父亲的这种行为,初衷是好的,却太“单纯”了,一味强制孩子走向“正路”,有拔苗助长之嫌。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自己的主见,只能按照父母的规定进行学习和生活,对其教育也只能“逆来顺受”,那时候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大多是“乖宝宝”。随着年纪的增长,孩子有了独立的思想,逐渐脱离了父母的管控,再加上离家住校,这让很多父母怅然若失,对孩子学习生活充满了焦虑和担忧,因此才会想尽办法进行提醒,每天发送哲理短信就是出于这样一种心理。但事实上,孩子已经大了,不再像从前那般听话,如果依旧按照如此“单纯”“赤裸裸”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难以成功也是理所当然了。

时评佳作

哲理短信的“精神钙”应适时而止

文/黄齐超

女大学生李梦洁每隔半个月左右,就会收到一封父亲的来信。面对同学艳羡的神色,她苦笑着说:“身在其中,冷暖自知。”事实上,从初中住校开始,父亲就会每天给李梦洁发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人生哲学之类的。李梦洁认为,这些哲理短信对她而言是一种无形的负担。

李父每日给李梦洁发哲理短信,要求女儿认真阅读,并反馈读后感想。如此一来,既监督了孩子阅读哲理短信,也促使她吸收精髓,树立远大理想。李父数年不断地坚持,短信里满是盈盈的父爱,持之以恒的韧劲令人感动。不过,除了父爱之外,很多人更愿意把哲理短信解读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钙”。

孩子不仅需要物质来满足成长需求,也需要精神钙质以构建强劲的内心世界。人生哲理、名人警句确实可以激励孩子勤奋、坚忍、精神饱满,从而树立远大理想。然而,好的食物并非多多益善,营养再丰富也只能按需而食,绝不能过量补充,“精神钙”也应如此,适时而止。当同学对李梦洁经常收到爸爸的励志名言、哲理短信感动歆慕时,李梦洁却苦笑着道出自己的感受:“身在其中,冷暖自知。”

显然,李梦洁对父亲用哲理短信“加餐”的方式并不感冒。父母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往往会用家教、兴趣班、补习班的方式,挤占孩子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很多时候,孩子补课都是被动的,如果能激励孩子自觉地学习,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较之于其他父母让孩子拼命补课,李父用哲理名言激励李梦洁的做法,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补课,且技高一筹。然而,每日一条励志哲理短信太过频繁,不仅磨平了李梦洁的阅读兴趣,且最终成了负担。

李梦洁是女孩,“逆风效应”不算强烈,默默忍受了父亲的“教育”,勉强配合父亲及时反馈读后感。可她内心很抵触,品读哲理短信早就成了走过场,其效果可想而知。连李爸爸自己也承认,这些哲理短信“差强人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给女儿构建大的人生格局也成了泡影。可见,“精神钙”并非对谁都有效,也不是多多益善。若子女对此过敏,反对排斥,就应适时而止。

父母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但父母打着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绝不是理智选择。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能成“龙”成“鳳”的毕竟只是少数。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尊重孩子的选择,不给孩子额外的压力,不把“精神钙”强加给孩子,不为他们订制未来,允许孩子做一个普通人,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摘自“荆楚网”

点 评

本文作者先简要叙述父亲每天给女儿发哲理短信这一热点事件,并巧妙地将父亲发给女儿的哲理短信喻为“精神钙”,随即亮明观点——存在矛盾和争议的“精神钙”应适时而止,可谓开门见山。继而针对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迫切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进一步论证了为何不宜将“精神钙”强加给孩子,观点令人信服,体现了作者理性客观的认知。结尾处再次加深观点,在顾及子女和家长利益与情绪的基础上,呼吁“精神钙”式教育应适时、适量,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和选择,同样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教育方法。

猜你喜欢
哲理短信女儿
海的女儿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女儿福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