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对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改善研究

2017-08-08 13:38:09罗艳霞游越西刘姬韦晓王彬黎莹陈金萍黄梦丽
科技与创新 2017年15期
关键词:医科大学神经病糖尿病足

罗艳霞,游越西,刘姬,韦晓,王彬,黎莹,陈金萍,黄梦丽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西南宁530000)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对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改善研究

罗艳霞,游越西,刘姬,韦晓,王彬,黎莹,陈金萍,黄梦丽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西南宁530000)

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足的高发因素之一,一直都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胫骨横向骨搬移术于2013年被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进行伤口处理的同时,观察到随着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时间的推移,糖尿病患者的神经感知得到缓慢的恢复。研究方法为,以糖尿病足治疗中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对患者的神经感知进行测定,以观察手术对患者周围神经感知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血管植入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患者的足部感知有了明显的改善。研究表明,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有明显的作用。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感知

随着经济的发展,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所以糖尿病足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足的高发因素之一,也一直都是临床研究的重点[1]。胫骨横向骨搬移术于2013年被应用于我院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在进行伤口处理时观察到,随着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时间的推移,糖尿病患者的神经感知得到缓慢的恢复。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科的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Wanger为3~4级的62名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患者。其中,Wanger 3级48人,Wanger 4级14人,平均年龄63.23岁,排除大血管闭塞、肾功能衰竭并发症患者。

1.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为如下。

在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收集患者患侧肢体的周围神经感知情况(10 g尼龙丝3点测定法、凉温觉、针刺觉、震动觉以及踝肱指数),采用数字累计法统计,感知正常为5分,感知减弱为1~4分,感知消失为0分。

2 结果

表1所示为术前及术后患者患侧肢体的周围神经感知情况。

3 分析与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其他2种并发症发病率高,症状出现早[2]。而糖尿病足Wanger 3级以上的患者大多伴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神经改变和感染共同构成糖尿病足的病理生理改变。长期下肢血管病变使血管硬化狭窄,影响血供,长期神经病变可使足部皮肤感觉减退或丧失,压力感觉域值上升,足底压力承受部位改变,肢体对外界不适刺激的反应减弱,这种情况下患者足部易受到物理因素损伤[3]。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这一点。由表1可以看出,在62例Wang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中,没有一例神经感知正常的患者,19.35%的患者存在神经感觉减退;而80.65%的患者存在神经感觉消失。由此可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1 术前及术后患者患侧肢体的周围神经感知情况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国外报道为40%~60%[4],国内报道高达85%[5]。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高发因素之一,美国每年约有85 000人因此病而截肢,平均每2分钟有1人截肢,在87%的病人中,周围神经病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没有得到改善,那发生再次截肢的可能性也是非常高的。这些数据都表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原因。

目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危险因素,并合理、规范地应用纠正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和应用神经修复等药物[6]。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在治疗糖尿病足的同时起到了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也可以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之一。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术后康复时间的延长,糖尿病患者的神经感知得到了一定的恢复。研究中24.2%的患者的神经感知在术后3个月得到了完全恢复,32.26%的患者的神经感知由最初的感觉消失逐渐恢复到感觉减弱,只有24.19%的患者神经感知没有恢复。而神经病变使患者肢体麻木,感受外界刺激与伤害的能力减弱,感觉神经受损或丧失,易导致皮肤破损,形成溃疡。因此,神经感知恢复就意味着这些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明显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糖尿病患者再一次发生足部溃烂的风险。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缓慢持续的牵伸会使细胞的增殖和生物合成功能受到激发,组织新陈代谢变得活跃,使骨骼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和神经同步生长[7]。本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周围神经感知的测定结果也表明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对神经感知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除了内科的药物治疗外,也可以选择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 结论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对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且在3个月内可以达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使得糖尿病足患者再次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降低。但是,该方法是一种有创治疗,在患者未出现糖尿病足病变时,很多患者不愿采取此种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也是此疗法的不足之处。

[1]刘凤香.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当代医学,2011,1(724):64-65.

[2]高妍.重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抗氧化治疗[J].国际糖尿病,2009,1(20):16-17.

[3]李莎,吕丽芳,钟晓卫.糖尿病足相关危险因素十年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2539.

[4]Lemaster JW,Mueller MJ,Reiber GE,et al.Effect of weight-bearing activity on foot ulcer incidence in people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feet firs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Phys Ther,2008,88(11):1385-1398.

[5]曲龙.骨搬移治疗骨缺损与骨不连[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13.

[6]Habib AA,Brannagan TH 3rd.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diabetic neuropathy.Curr Neurol Neurosci Rep,2010,10(2):92-100.

[7]曲龙.组织形成、再生外科管理(学)技术的临床应用[M]//庞建华,祁佑良,董径生.修复重建外科临床研究与实践.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8:324-325.——

〔编辑:刘晓芳〕

R687.3;R587.2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5.087

2095-6835(2017)15-0087-02

罗艳霞,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神经病糖尿病足
广州医科大学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如何更好地护理糖尿病足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越测越开心
医科大学总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慎玩,当心成神经病!
汽车生活(2015年6期)2015-05-30 04: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