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明
摘 要:当前我国素质教育逐渐转变了传统的技能性教学观念,转而向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方向过渡,其中小学语文教育作为我国传播人文精神和国学文化传播的科目,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和整体发展,其中所蕴含的审美元素亦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在审美的视角下来反思我国小学语文在新课程下的教学,有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审美素养的和谐发展。为此,就如何在语文课堂对审美进行挖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审美视角;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
“美”贯穿于小学语文教育之中,通过美的感悟和挖掘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有效地保证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在审美的视角下进行语文教育需要我们主动地对美进行挖掘,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采用的是“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接受枯燥乏味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限制。为此,本文将二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希望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一、强化教师自身的审美素养
让审美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就必须让教师个人的审美素养得到强化,这是新课程改革下从审美角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为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将个人的审美思想与语文课本进行融合,使自身的审美经验、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最优化的提升,进而在融入美学的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与启示,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为了能够有效地强化美的因素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第一,教师要积极研究和学习美学理论,丰富个人美学视野。美学理论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美的总结和整合,进而形成了系统化的美学理论。在不断的发展中,美学理论还能够有效地对人进行引导,进而使其审美素养不断提高。教师对审美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去,有助于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美的感悟。第二,提高并丰富教师的审美情趣。美贯穿于我们生活的任何地方,为此,教师需要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对名山古迹和花木草果进行欣赏,进而促进自身美学教育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教师要时时反思个人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为了能够有效地贯彻这一实践标准。教師需要站在审美观念的角度不断反思自己,明确这样做的目的所在。教师可以根据户外的语文实践课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了解,明确每个学生的性格与语文学习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而针对性地制订语文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将审美素养融入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的发展与教师所涉及的目标相对接,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实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实现以美为基准的理想。
小学语文教学的美主要来自于教材本身,教材中的文章是工具性、文学性与审美性相融合的优质文学作品,甚至还有一些文章饱含着审美因素。为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科学整理,带着对教材的目标反思,将文学作品中的美学元素进行深化渗透,让学生在良好的美学课堂环境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小学语文课中,往往更重视直接地对美的对象进行阐述,将文章中的情感美、形象美和情趣等主要的目标构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此,教师应该在文章目标确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文章和诗词将美学元素向学生进行贯彻,将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进而让学生能够在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中实现自身审美能力的良好发展。
三、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相融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融合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此,教师必须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新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来强化小学语文教育中美学元素的融合。通过多媒体设备对美学元素进行模拟和直观地呈现,进而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感受到美的存在。若在语文课中,教师可以通过PPT的形式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进行画面性的放映,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场景,进而更好地沉浸在美的气氛中。比如,教师在课堂中教学《绿》这篇文章时,首先可以让学生描绘一幅关于春雨的景象,并向学生播放跟环境相配的轻音乐。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梅雨潭之绿,领会作者描绘的意境,进而促进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育中蕴含着美的元素,为了能够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审美的视角中去挖掘语文课堂中美的元素。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进行优化,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下感受到语文课中美的存在。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若能够让审美素养与语文能力协调发展,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性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要飞.从审美的视角反思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1,2(8):131-132.
[2]王萍,郭圣林.从香港两套中国语文教科书谈小语教材的儿童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5(1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