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洋
30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对来自小县城的父子,正饥肠辘辘地徘徊在济南繁华的街头。
在平生第一次踏入省城的孩子眼中,高楼汽车、灯红酒绿,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美好。然而此时的父亲,更多地却在思忖今晚究竟该去哪里住下。
他不是不想下馆子、住宾馆,也不是不爱自己的独子,但实在是囊中羞涩。于是,两碗馄饨下肚,父亲只能带着儿子来到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店门前。
“你们是哪里来的?”大妈掏出登记簿头也不抬地问。
“我们是夏津来的。”儿子抢先说道。
“哪里?没听说过。怎么写?”大妈停笔抬头盯着儿子。
“夏天的‘夏、天津的‘津,属于德州……”父亲小心翼翼地回答。
大妈听到这,眼神中流露出的不屑,父子二人至今终记忆犹新。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前几天,我们一家陪着济南来的朋友一家畅游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在朋友一家对公园美景大加赞赏的时候,老爸触景生情,不由地提及往事。
没错,故事中的父子就是我们爷俩。
老爸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当年图省钱,住的就是个洗澡堂子,10块钱一张票,洗完了不走的可以在里面睡觉。
这时的我也已经有了儿子。小孩子纳闷,一个洗澡堂子的服务员有什么可牛的,怎么还耍态度啊?
老爸耐心解释,当年那个洗澡堂子可是国营的,人家属于端铁饭碗的,当然牛了。
儿子似懂非懂地听着,那表情好似阿凡达遇到了阿凡提。
曾几何时,故乡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还是灰头土脸,一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样子。我们出门在外,提到故乡的时候都说是德州人,而不说是夏津人。因为提到夏津,就得跟人家解释诸如夏天的“夏”、天津的“津”,麻烦。就连周边的高唐、临清,都比夏津大大有名。
多亏党的富民政策好啊,夏津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名度也一路飙升,如今再也不用跟外地人解释“夏津”这两个字的写法了。
尽管夏津县不靠山、不临海,也没有名胜古迹可言,但是依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光客纷至沓来。这是因为党的政策好,帮着夏津人因地制宜,开发出了具有夏津特色的旅游体系。以森林公园周边乡村为例,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客观原因,导致农产品积压滞销,直至最后烂掉埋掉,可谓暴殄天物,令人痛心疾首。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乐于参与到“农家乐”“采摘节”等活动中,使得各种农副产品销路大开,附近农户的收入当然也是水涨船高起来。
最典型的当数椹了,由于无法实现机械化采摘,而且果实保质期很短,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吃的不如浪费多。如今经过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扶持,椹果成熟期先由游客自己采摘,然后由果农统一采摘,丰收后还可以加工成果脯、饮料、果酒等耐储存产品,销往全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大大激发了周边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旅馆、饭店、加工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两季有果,四季有花;夏有浓阴,冬有温泉。仙境到人间,旧貌换新颜。在党的领导下,我惊喜于故乡面貌的改观,自豪于身为夏津人。
一个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政党,培养了一批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制定了一系列为民造福的好政策,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夏津之幸,时代之幸,更是中国之幸。故乡是个缩影,一窮二白的夏津县尚且发展壮大到如此,一直跑在我们前头的兄弟县市这些年也没驻足观望,其情其景可想而知。以此推想,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来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了。
饮水思源,当我们享受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时,要想到这其中饱含人民公仆的智慧和心血。每一个夏津人心中都有一个“夏津梦”,每一个山东人心中都有一个“山东梦”,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这些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