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租界租房记

2017-08-07 06:29于晓丹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租界老房子哥们

于晓丹

去年春天我受聘于上海一家公司,便计划开始租房。都说法租界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法租界,我对上海的了解和喜爱也多半限于这个区域,自然就从这里开始。

“姐想看什么风格的?”

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形容,便只能报上预算,然后从第一家看起来再说。

最先接触到的中介,是法租界里随便散步遇到的街头公司。业务员小哥们即使烈日炎炎,也都着深色西装,坐在大功率空调的屋里还好,一出门,衬衫很快就粘在背上了。他们带我看的,多是老公房,比如八九十年前某外国银行的职员宿舍。可是看了几处,心很快凉了。

说起来都是上好的地段,比如小马路对面就是德国领馆或者窗外就是波兰领馆,大点儿的主街上梧桐合天,老上海的浪漫气息十足;可一旦离开“面子”拐进要看的楼区或者楼后的“里子”,看到的常常是泛滥的垃圾。真没想到,大上海这座城市的心脏里竟藏着这么多垃圾!

终于忍不住问中介,回答:“都是这样的呀,法租界的老房子嘛,就是这样的呀。要不,姐,带你去看稍微新点的?”

老房子我也见过一些的,纽约、巴黎、伦敦哪座城市不是老房子遍地?我在纽约居住的公寓楼,就有超过70年历史,楼里仍在使用老旧却极为科学的垃圾通道系统,楼道公共区域每隔几年就会翻新一次。至今,除了部分地面已很难找平外仍干净整洁,比很多新楼还宽敞豁亮。若不如此,难以想象这栋楼会有人住,更难以想象大楼管理公司会不收到法院传票。

可上海就会有。

更心凉的是,房子内里也未见好。空间小,设施旧,有的门一推开就见蟑螂在饭桌上窜,如果是一楼,墙面上还经常泛出大片发黄的水渍,甚至蜕着厚厚的皮……这样的房子居然租金要过万,我只好接受建议,试着向法租界外围突破。

第二阶段接触到的中介,大多是网上找的,多属于那一两个有名的连锁中介公司。业务员小哥们也都着深色西装,不过通常会配备一辆电瓶车,或者更高级一点,一辆小电动摩托。他们带我看的,多是有三四十年房龄的公寓房以及十几年房龄的新楼,大多散落在法租界的边缘,靠近肇嘉浜路、内环高架附近的大马路。

“姐想看什么风格的?”

这次能说个大概了:“厨房台面多点的。不要一层。至少白天可以拉开窗帘往外瞭望瞭望的。当然,还要有点品位的。”

通常约一次,会事先通过图片选好几个房源,小哥们就让我坐在他们的后座上,兜风似的转场去看。有趣倒是有趣,可总有一两个条件不能满足。这种房龄的公寓多是改革开放后盖的第一批楼房,那个时候,我们还在普及“基础美学”常识呢,这种楼自然完全不懂格局,离品位也远,旧了就旧得无趣,即使经过一番改造也仍有先天平庸的缺陷。而且一样脏得不可收拾。稍微像点样的新楼盘,则又大多带有暴发的气息,以堆積大体量欧式家具和繁琐的欧式装修风格为美。

看我对这些房子兴趣缺缺,中介又拿出照片让我挑选。

“姐我知道了,你是喜欢‘涉外风格的房子。”“什么是‘涉外风格?”“厨房是敞开的,不怕油烟的;房梁是木头的,墙面是水泥的,都暴露在外的;最好是复式的,屋顶恨不得5米高;能带个小院子的,可以喝喝咖啡的。”

终于有了基本线索,于是继续兜风似的看了几处号称符合如此风格的房子。可仍然无法完全满意,比如做了这种风格的外壳,底子还是老公寓楼的底子;或者风格大概对了,外部环境却更加不堪忍受,总不能每天都要黑灯瞎火爬几层油腻肮脏的楼吧?是我过于挑剔,还是我的预算不对?抑或中介小哥的资源对不上?看着法租界里错落有致、风格各异的美丽“洋房”,我不相信它们的里面都是这副模样。那扇奇妙的门应该还没让我摸到。

在经过了几个月的不断寻觅和尝试适应后,这个月我搬进了长乐路一处上世纪30年代新里的一间老房,而且是一层,窗帘也并不能打开,甚至连遮阳棚都要长期垂下来,因为窗外和对面楼道每天都会有男女邻居在好奇张望。我最初设立的不可妥协的条件最后放弃了不少,这也算租房的成绩吧。以前觉得要了解一个地方,看房是最好的途径;这几个月发现,在上海看房还是改变自己的途径。因为这座城市总有一些奇妙的好东西让你不得不一再妥协。

其实搬进长乐路时,我刚经历了人生的一场波折,已失去在上海居住的直接理由,搬回纽约可能是最稳妥简便的选择。可我还是决定留在上海,大概因为心里觉得,尽管这城市有各种不完美,但它也有最多的可能性。在走过的城市里,找不出另外一座能像上海这样,在那么狭小的一个空间里,折叠着那么丰富的人情世故而且和睦相处,新与旧,平庸与艺术,算计与和解,肮脏与干净,俗不可耐与特立独行,每一栋老楼里同时进出的,既有烧螃蟹的本地大妈、专门守在你家门口等着收走快递纸盒的阿姨,也有金发碧眼、卷发飘飘、不知从地球哪个角落飘来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洋鲜肉。每一个小空间里,都包藏着不同的人性、人情和人种,我们取中就是一段挑战自己的人生。这样的城市,叫人怎么舍得离开呢?

猜你喜欢
租界老房子哥们
一间老房子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
知足吧
从晚清竹枝词看西学在租界的传播
老房子
哥们,让人煮了?
老房子饿了
老房子
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