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确幸”还是“大视野”

2017-08-07 23:23谭峰
山东国资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确幸大视野东坡

■ 谭峰

“小确幸”还是“大视野”

■ 谭峰

习惯了小小的满足,在面对“大是大非”时,自然会不知所措、知难而退、不知所去

前几天参加一个读书沙龙,碰到一位富豪老板,聊了几分钟后,他向我牢骚起来,“我现在最不缺钱,但缺人生的大方向、缺健康的生活理念,现在活得迷迷糊糊的,所以想在读书会上得到些有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大概谁也说不准,但没有这些东西,人就会不舒服起来,就像是一天不喝水没什么关系,但若是一直缺水,就会有大问题。

有形的东西,可以被感知,所以很快即知晓其中的“有用”与“无用”。有用的东西,占有之;无用的东西,遗弃之,此般逻辑,便是最为便捷的取舍。然而,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类事物,无法量化,亦不能直接地感触到,但竟也在某些时刻倔强地刷着存在感,证明着其无可替代的“功用”。就读书而言,纵然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古理,但满腹经纶若是不转化为“生产力”,无法编织肥马轻裘的幻梦,不能铸就腰缠万贯的传奇,“空有诗书”的酸腐气,恐怕也会陷入华丽的“春秋大梦”之中了。

这让我遥想起东坡居士的一个故事,这是他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日,赏心悦目的早春之景让他忘掉了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心旷神怡。是日,他放弃了在官场患得患失的挣扎,只身一人登山巡游。他在山中走走停停,时而顿悟,时而冥想,享受着孤独的自由。可就在这时,山中飘来一场暴风雨,同行的旅人都纷纷躲到山洞中,占据着避雨最为有利的位置,而他却疯狂地决定在这大风雨中任性地行走。任凭雨水残酷地洗刷着他饱经沧桑的脸面,肆意料峭的狂风钻进他的胸膛和脊背,他都无所忌惮,全当是一次特别而美好的体验。在这样的大自然面前,个体的存在不一定是渺小和无力的,也有固执地存在,甚至是欢喜的享受。此时,东坡微眯着的眼睛被刺亮,定睛一看,山头初晴的斜阳与他殷殷相迎、深情对视。他回头一望走过的路径,感慨万千,却用极为简约的诗句形容了此刻的心境:“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定风波》,便也如此这般地诞生了。

对于东坡居士而言,个体灵魂如何面对大自然的锤炼反倒是其次。让东坡与众不同地在凄风苦雨中走完全程的,远非是意志品质,远非是艰苦卓绝,而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心智模式,这让他在面对载途荆棘之时,保持几分超脱的淡然,甚至是知足的享受。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道出了其中的奥妙。也就是说,东坡在风雨大作之时,就没有陷入在眼前的“萧瑟”之困中,而是换了一种眼界。他肯定在想:“咳,不就是一场雨吗,回过头来看,算什么呢?老夫且行走着吧,风雨再大,也有消停的时候,然体验风雨中无羁的心灵岂能因此停顿?”有人说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的心态,但我认为,这更是一种视野——一种无论置身何处、受到何种际遇,都可以凭借对眼前事物的判断而构建起来的超然万般色物的视界。这也许便是我们现在俗称的“大视野”“大世面”“大格局”了。

毫无疑问,与“大视野”相左的是“小盘算”。其实,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过好自己的小生活,并没有什么错。但当这种“小聪明”被浓墨重彩地挥霍到极致之时,人生原本深邃而宏远的命题,比如幸福,比如时间,比如安然,比如爱,就丧失了其尽显“有用”的市场。原本可以丰满的人生,像泄了气的皮球,徒有一精致的皮囊,却缺少纵身而跃的本能和欢愉。阿比吉特·班纳吉在其《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书中提到,这世间有很多穷人绞尽脑汁去争取如何占有最大的社会保障资源,如何可以钻一切法律漏洞来让自己享尽贫民安置点的待遇,却永远不动做“富豪”的脑筋,无法超越现实的“萧瑟”之困,所以亦无法摆脱“贫穷”的宿命。

可以说,“小盘算”也许会让人享尽眼前的“小福利”,但这种“智慧”是具有应激性的,是被动的、消极的,它可以使人勉强安顿下来,却无法体验像东坡那般在风雨中玩味大自然的超然和从容,亦无法体验大鹏展翅的快意,无法鸟瞰万里前程,无法获得一个更为宏远的“大视野”。人生缺少这样的“视野”,如同失去一双窥视未来的千里眼,在荒芜的时空隧道中行进,不能洞察行走的方向、不能感知旅行的格局、更不能未雨绸缪地布置生命中的“大格局”,久而久之,习惯了小小的满足,在面对“大是大非”时,自然会不知所措、知难而退、不知所去。在如此这般光怪陆离的社会之中,“小盘算”“大视野”,抑或是其他的什么,固然可以随意选择、任意而为,但以何种态度去看待生活,凭何样方式去拥有生命,恐怕会存在着比我们感官能捕捉到的更悬殊的差异。我想,这该能回答得出,读书会上那位大富豪的迷茫之困吧。

□ 责任编辑 樊正威

猜你喜欢
小确幸大视野东坡
看待现代诗词入史问题要有大格局大视野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小确幸”背后的“大麻烦”
大视野
大视野
东坡画扇
中信建投证券:寻找弱势下“小确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