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华(全国畜牧总站)
扎实做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加快推动奶牛遗传改良进程—2017年全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培训班侧记
文│赵华(全国畜牧总站)
6月6~7日,由全国畜牧总站主办、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DHI实验室承办的“2017年全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培训班”,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功举办。全国畜牧总站总畜牧师石有龙、河北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顾传学等领导出席了开班式,来自全国33个DHI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及有关专家共计80余人参加了培训。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又称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国际上通常用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三个单词的首写字母DHI来简称,国内俗称“测奶养牛”。测定项目包括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等,是提高奶牛饲养管理和遗传改良水平的一项有效技术。
石有龙在讲话中指出,2008年农业部发布了《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拨付专项资金,启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先后有18省22个实验室参加了测定工作。2016年参测牛场由2008年的592家增至1509家,参加测定的奶牛数量由24.5万头增至93.5万头。2016年日产奶量由2008年的22.1千克增至27.7千克;每毫升体细胞数由61万个下降到38.7万个;乳脂肪率、乳蛋白率提升至3.86%、3.31%。截至2017年4月,全国畜牧总站共组织完成29个DHI实验室的现场评审工作,评审平均得分85.2分,其中,河北、北京、上海、河南、天津、山东、内蒙古、宁夏等8个DHI实验室超过90分,为切实提升全国DHI实验室综合能力做出了不懈努力。针对DHI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人员培训机制不健全、质量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记录不规范等,石有龙着重强调了三点要求,明确了今后工作的重点。一要加强质量体系建设,持续提高检测准确性;二要加强牛场管理追踪,不断提高数据有效性;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牧场技术服务能力。
培训班上,全国畜牧总站奶业与畜产品加工处副处长孙飞舟,详细解读了“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中国农业大学曹志军副教授就“奶牛母子一体化与营养调控技术”作了技术讲座,内蒙古赛科星公司乔绿研究员就“奶牛经济利用年限与牧场经营管理”作了专题报告,国家DHI标准物质实验室李丽丽博士对“实验室内部审核实施方法”进行了解析,中国奶业协会高级畜牧师曹福存讲解了“DHI理论对生产的指导作用”。培训班还邀请了福斯公司金永强、本特利公司张晓明,分别介绍了体细胞仪日常使用维护、新技术在DHI检测中的应用。
为激励学员认真学习,强化技术培训效果,结合职业技能工作要求,全国畜牧总站专门安排全体学员参加了农业部畜牧兽医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经过严格的闭卷考试,有60名学员通过了考核获得证书,合格率97%。
为加强各DHI实验室之间横向技术交流,本次培训还专门组织学员参观了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DHI实验室。实验室主任马亚宾以“用科学的数据指导牛场,用贴心的服务改变牛场”为主题,为大家作了经验介绍。学员们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咨询问题,开阔了视野。
精心的策划组织,丰富的理论学习,务实的现场交流,使学员们收获颇丰,许多学员表示通过现场实地观摩,能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学到了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家纷纷建议,以后要多举办此类针对一线技术人员的培训。全国畜牧总站将根据此次学员的反馈意见,不断丰富和完善今后的培训形式与内容,为DHI实验室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更多资讯,请关注www.cav.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