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应用防治脑血管痉挛药物尼莫地平治疗的效果

2017-08-07 07:45杨红成
关键词: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

杨红成

(大姚县人民医院,云南 楚雄 675400)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应用防治脑血管痉挛药物尼莫地平治疗的效果

杨红成

(大姚县人民医院,云南 楚雄 675400)

目的 探讨分析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应用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出现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应用防治脑血管痉挛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预防和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治疗效果

头晕和头痛是脑血管痉挛的显著特征,如果经常会发生这种症状,特别是持续性的头痛,就应该高度警惕,及时就诊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就属于脑血管痉挛,这是由于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的一种器质性的血管狭窄,这种疾病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因此,对于这类疾病的预防工作一定要非常重视。尼莫地平是预防这类疾病药物中的一种,疗效显著,但是对于这种药物的使用时机存在着争议。本次就将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早期应用尼莫地平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5~70岁,实验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28~78岁。所有患者经过检查都被确诊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办法,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125 mL,3次/d,帮助患者控制颅内压,同时要吸氧,保持呼吸道的畅通,还应该给患者使用脱水、利尿、纠正休克、止血等方面的一系列治疗,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注射液24 h持续泵注治疗。速度为1 mg/h,治疗1个疗程(7天)后改为尼莫地平片片口服治疗,10 mg/次,4次/d,持续治疗,直到患者的头痛消失为止。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以及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CA血流速度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CA血流速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CA血流速度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2 5 1 3 6 ± 2 7 7 8 ± 1 3对照组 2 5 1 3 5 ± 2 6 9 7 ± 1 5

2.2 两组患者CVS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再出血率比较

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病死率和再次出血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VS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再出血率比较 [n(%)]

3 讨 论

发生脑血管痉挛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患者的情绪波动、生气激动、心理障碍、紧张压力等是最为常见的,发生这种疾病的大多是学生,特别是要参加考试的学生,他们的精神高度的紧张,集中,长时间的睡眠不足,脑压力得不到放松,致使发生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可以分为两期,SAH后1~3天属于急性期,随后就是慢性痉挛期[2]。这种症状可以持续约10~14天后才会逐渐的消退。病理学研究发现,发生痉挛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部分脱落、内膜增生,中层平滑肌细胞变性、坏死、外膜有大量的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等炎性改变这些都是慢性脑血管痉挛的主要的特点。

尼莫地平主要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血液循环改善,各种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以及其所导致的缺血性神经障碍高血压、偏头痛等[3]。可以帮助患者选择性的增强脑血流量,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尼莫地平的脂溶性要比一般的药物性要强,采用它进行治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血管内的所有障碍,加快脑血管循环流量,缓解了脑神经的受损状态,有效的帮助提高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的能力。

综上所述,对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应用防治脑血管痉挛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预防和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程建利.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66-4967.

[2]何钰婕.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2):38-39.

本文编辑:刘欣悦

The application of early dru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vasospasm and the effect of nimo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YANG Hong-cheng
(Dayao County People's Hospital,Yunnan Chuxiong 675400,China)

R473.35

B

ISSN.2095-6681.2017.05.13.02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不同载体材料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性质研究*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基于DANTE预脉冲SPACE MR序列定量评价蛛网膜颗粒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