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中有“画”

2017-08-05 21:20叶玉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准确生动习作

叶玉

摘 要: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写好人物对话能够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好地表现主题。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花瓣飘香》中的人物对话片段,是教授学生学习如何写好人物对话的很好的素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清晰、准确、生动地写好人物对话,使对话富有画面感。

关键词:习作;人物对话;清晰;准确;生动

无论写人还是写事,人物之间的对话都是写作不可或缺的内容。语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的形象,丰富人物的情感,从而对主题的表达起到推动的作用。

在写作教学中,教会学生写好人物对话,让人物形象在对话中丰满起来,读者读到对话时,脑海中便能浮现画面,对人物有一个立体的认识,让文章更吸引人。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除了在习作课上教学生写作方法,教材中的课文也是很好的习作教学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习作方法。

在教学《花瓣飘香》这一课时,“我”与小女孩的一段對话,让我灵光一现:这是教学生写好人物对话的一个大好时机,何不好好利用?

先来看看这段对话: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①“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②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③“摘花瓣做什么呀?”

④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⑤“你爸爸呢?”

⑥“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通过这段对话,人物的形象立刻浮现在脑海:“我”的亲切,小女孩的懂事。我们通过文字看到了小女孩低着头不好意思的样子,看到她一脸的真诚,甚至她眼眶中的泪花。

我引导学生从这段文字入手,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写好人物对话,使对话富有画面感。

一、表达清晰,对话界限要明了

要通过对话体现人物的特点,最基本的是要写清楚话语与人物之间的所属关系,不能让读者在读的同时还要费力气去弄清楚这话是谁说的,所以每一次对话都要写明白话语的主体,也就是出自何人。为了避免单一的表达方式,可以让人物语言与其主体出现的位置有所不同,如②④两句是人物在前,话语在后;而①⑥两句是人物语言在前,人物在后;在前后两次对话主体很明确的前提下,还可以偶尔省略掉话语主体,如③⑤两句,虽然没有写明是谁说的,但根据上下文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自何人之口。但省略话语主体的方式只能偶尔为之,不然会让人费力去分辨。不同的表达方式,读来既不会让人觉得单调,也会让表达有跳跃感。在学生初学写作时,为了让人物之间的对话更清晰明白,还可以采取每一次对话分成一段来写的表达方式,如此一目了然,自然表达得清楚易懂。

二、表达准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标点是习作的一个基本要求,而在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会因为主体和所说话语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区别。

以上段对话为例,三种不同表达方式中标点使用的方法也有规律可循:

1.共同点:引用人物语言都要使用双引号,人物所说内容的每句话的标点符号都标在引号内,引号外不能再用标点符号。

2.不同点:说话人在说话内容前面的,提示语后面用冒号,如②④两句;说话人在最后的,提示语后用句号,如①⑥两句。

三、表达生动,话语主体情态要丰富

要想让读者看到立体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就一定要加入一些能够表现人物情态的词语。

1.可以加入形容词,如①句当中的“轻轻”。我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小女孩谈话?是轻轻的。正因为是这样的语气,才不会让已经“不知所措”“惶恐”的小女孩感到害怕,还敢和我说出内心的话语。

2.可以加入表示动作的词,如②句中的“低着头”。小女孩摘“我”家的花瓣,被“我”发现,这让她感到惶恐,不知道“我”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是否会批评她,或是有更严厉的惩罚。

3.可以加入表示神态的词,如②句中的“不好意思”。小女孩知道不经主人同意擅自摘花瓣是不好的做法,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尽管在主人看来这根本不值一提,从侧面体现了她的懂事。⑥句中“眼眶里闪动着泪花”则体现出小女孩和“我”的对话是真诚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

根据上下文和主题表达的需要,给对话主体加上这样一些词来形容修饰,人物的形象马上鲜明活泼起来,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更易把握,想要表达的主题也就凸显出来。

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就能在有需要时把人物之间的对话写清楚、写准确,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恰当的词句,让人物形象更立体,让文字表达更有画面感,能更有力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主题。

参考文献:

虞勇军.倪丽芳.人物对话的几种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准确生动习作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报纸新闻采编技巧分析
准确切入,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