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丽婷
当前中小学阶段的教学,很多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课堂中,学生对快乐、挑战的体验不足,更多的是规整划一的简单性练习,渐渐地学生也就失去了兴趣,影响了学习效果,特别是一些相对枯燥的运动项目不受学生欢迎,如耐久跑。耐久跑是发展持久奔跑能力的项目,是田径运动中距离跑的合称,特点是内脏器官做长时间强有力的工作与连续的肌肉活动,既要求跑出一定的速度,又要有持久性,在耐久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技术和合理地分配体力,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体力的消耗,维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过程中具有加速跑的能力,同时还要求跑时身体重心保持平稳,直线性强,有良好的节奏。因此,耐久跑能锻炼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但是,由于耐久跑练习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如果再加上教师教法简单,练习方式单一,学生就容易产生害怕与厌倦相互交织的复杂心理,严重影响耐久跑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不感兴趣。为此,本文以一节四年级“耐久跑”课为例,谈谈教学策略的调整,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多媒体巧妙介入,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受
在耐久跑各环节穿插不同节奏的音乐,增强学生的视听感受。在舒缓热身环节,播放节奏欢快的音乐,如《甩葱歌》等,激发学生的童年欢快体验和对学习的期待。在主教材的体验跑环节中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增强学生跑步和呼吸节奏的掌握,重在体验动作技能,化枯燥的动作学习为欢快的音乐感受。在大运动量的强化跑环节,配以有节奏的舒缓性音乐,如《李宁阳光晨跑曲》等,有利于学生持续跑进,同时,音乐中清新和积极性的元素可缓解学生对疲劳的耐受性,教师适当给予正面的、积极的鼓励,提升练习效果。
二、游戏贯穿始终,增加学生的娱乐体验
儿童热爱游戏是其天性,游戏中,孩子们能体验到竞争、合作、超越、探险等诸多元素。教学中,开始的热身环节设置“城市公交”游戏,在规定范围内,由组长带领本组成员(5~6人)慢跑,自主选择跑动线路,注意小组之间相互礼让,看哪组保持公交车原型,不脱节,评出“最美城市公交”组,激发学生的练习熱情。在主教材的体验跑环节,设置“丛林探险”游戏,各组跑向不同任务点,观看告示牌,按要求完成每一站任务,满足学生对未知任务的好奇心,提升跑的积极性。在大运动量的强化跑环节,设置“同心罗盘”游戏,即同心圆跑,按照学生不同能力分在不同的同心圆上,通过同向和逆向不同方式的跑,变换出各种形式的罗盘。中间最内圆里设置一个安全休息区,以方便少数耐力较差的学生休息,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策略。实际教学表明,几乎每个学生都不会轻易使用休息区的权限,都力争跑出自我。
游戏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如:自然队形分组,全班分成若干组,以一列横队为单位或者以一路纵队为单位;性别分组,根据男、女生心理与生理的差异进行分组;体能分组,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可把体能接近的学生分在一组,既能激发热情,又能让学生看到差距,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自由分组,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好朋友组成人数相等的小组,以融洽的感情为基础,促使学生互帮互助。
三、设置不同竞赛,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赢得胜利是孩子们的内在期望。为此,在耐久跑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环节设置不同的竞争,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开始的舒缓热身环节,结合游戏“城市公交”评出优胜组,给小组成员贴上“最美公交”的标签,同时予以语言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练习,同时也能带动其他小组努力争胜的决心。主教材的体验跑环节,结合游戏“丛林探险”,评出优胜组,给每个成员贴上“丛林之王”的标签,来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在大运动量的强化跑环节,结合游戏“同心罗盘”,看谁是航海家之首,给得到奖励的学生贴上“我是小小航海家”标签,来不断鼓励和激发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孩子都勇于争胜,跑得开心、舒心。以上三个策略是同时渗透的,相辅相成,具体安排见下表:
耐久跑时间长、消耗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因此,在耐久跑教学中,除了调整教学策略,还需要注意各方面的问题,如,根据场地的大小、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不同的环节、路线、队列队形,合理放置不同的器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应对生理、心理反应,如跑动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头昏等现象,可加深呼吸、放慢节奏,稍作调整后继续,如情况较为严重,应立即报告老师;与同伴之间互相加油鼓励,以积极的心态跑完全程;在耐久跑结束后,可慢慢行走或原地踏步,放松四肢,调整呼吸节奏至平稳状态,切忌立马坐下或躺下。
参考文献:
[1]王立斌.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耐久跑教学[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5).
[2]朱芳.巧用分组教学提高中学生耐久跑能力[J].读写算,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