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2.揣摩语言,品味其精妙之处,体会描写的“画面感”。
3.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中的关键语句,抓住“活”字,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真正魅力,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美,感受沈从文的乡土文化情怀,激发对民俗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赏析语言,体会描写的“画面感”,感受浓郁的民俗味。
2.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真正魅力,抓住“活”字,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美,感受沈从文的乡土文化情怀。
【教材分析】
《云南的歌会》是出自于《沈从文散文选》之《过节和观灯》的一篇叙事性散文。《云南的歌会》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云南歌会中“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和“山寨传歌”三个场景中人们唱歌的情景。表现了云南乡民爱唱、善唱山歌的民风特点和作者对云南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的赞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和艺术的热爱。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增强。在现代散文方面,已经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这篇文章作为名家名篇,值得精读。课前,学生已经按要求完成了预习,积累字词,了解作者,通读全文。课上,围绕核心问题,促进学生理解与表达、合作与分享,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如果你带着外地的朋友游览星城长沙,岳麓书院、橘子洲头自然是首选的文化名胜。如果你前往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三潭印月、印象西湖更是不可错过的视听盛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你们对彩云之南——云南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自由答。
3.过渡。
二、印象歌会
(一)初“印”初“象”
1.师:沈从文笔下的歌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自由朗读给你印象深刻的部分,概括特点,注意学案上反馈的字音问题。
2.学生自读,体会云南歌会的初步印象。
3.学生谈印象。
4.过渡:我们眼中的歌会如此多彩,他人又是如何看云南的歌会呢?
(二)绘“声”绘“色”
1.师引入:有人这样评价沈从文的文字(齐读):“读了《云南的歌会》后,发现它不动声色,画了给你看,朴讷而又传神,凸现出乡村人、事、物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2.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作者总共画了哪几幅画呢?
3.学生自由答。
4.明确:3幅——山路对歌、山野漫歌、村寨传歌。(依次板书三个短语)。
5.这三幅画分别侧重画什么?
6.学生自由答。明确:分别侧重人、环境和场面。
7.作者是如何画的?画出了什么?凸现出怎样的风韵和神采呢?让我们一起来赏画。我先抛砖吧,以第一幅画山路对歌为例。
示例:请看第三段第二行,这幅画运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画出了面部、服饰的色彩,黑、红、白、蓝、银、绿六色相配,且红黑像枣,白似糯米、绿如葱,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凸显出年轻女人的健康、朴实。
8.学生分组合作,描绘歌会的画面和声音。
9.过渡:对如画的云南歌会,沈从文的印象又是怎样的?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呢?
(三)“活”灵“活”现
1.启思:教材的注解1和预习自测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原来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其实原文还有这样一句话(齐读):“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最为有意思了。”
2.探讨:沈从文笔下这“活人”的“活”(板书:活)怎么理解?
3.学生自由谈。
4.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些“活”?
5.学生自由谈。
6.小结:山鸟的活力,年轻人的活泼,老年人的活跃,交织成了一首灵动鲜活的生命之歌。(板书:生命)其实,中国无处不飞歌。如此鲜活的歌声,在中国遍地开花。2012年,湖北卫视首播的14集专题记录片《天籁——寻找中国最美乡野歌声》被称为是“耳朵上的中国”,与《舌尖上的中国》相媲美,让我们把耳朵叫醒,用心聆听这些淳朴、本色、鲜活、灵动的乡野歌声。
7.拓展:欣赏《天籁——寻找中国最美乡野歌声》微视频。
不同民族的歌声,从北到南,各有千秋,特别是湘西苗族传歌人翠翠,是不是会让你想起沈从文笔下的一个人物?对!《边城》的女一号。
三、印象沈从文
1.过渡:其实,沈从文研究的不仅仅是云南的歌会,他作为湖南凤凰人,在《湘西民族的艺术》一书中这样说(齐读):“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特殊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的山歌,这样的文化,扎根于什么特殊土壤?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沈从文。谁来说说沈从文?
2.学生自由谈。
3.介绍沈从文,学生齐读。
4.小结:从这段文字我们知道,作为乡土文学之父的沈从文,始终以“乡下人”的视角,从乡村的民风民情中发掘人性中优美、自然、鲜活的生命形态,来唤醒那些在尘世风烟中渐渐迷失的灵魂。所以,刚才说的特殊环境就是——乡土。(板书:乡土)
5.拓展:正如邵燕祥说(齐读):“可以不舍昼夜地流下去,润泽当代的直到后代的无數焦渴的灵魂。”的确,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沈从文的人文情怀——已经,正在,也终将润泽——更多的灵魂。(板书:连线成“文”)
附:板书设计
注:本文系湖南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研究阶段成果,课题名称: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14YB—016。
(陈佳 湖南长沙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4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