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虎传》到《山月记》的变化

2017-08-04 06:35鲍卉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变化

鲍卉

摘要:中岛敦的《山月记》取材于中国唐代李景亮的传奇小说《人虎传》,二者讲述了主人公李征因郁郁不得志而化身为虎的传奇故事。本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及主题等方面,来分析《山月记》与《人虎传》的异同,揭示其内在联系及变化,分析中岛敦的艺术主张与文学观念,掌握《山月记》的主题思想,透视《山月记》主人公内心世界及自我人生价值观,对中日比较文学或有裨益。

关键词:中岛敦;《山月记》;《人虎传》;变化

中岛敦出身汉学世家,从小受汉学氛围的熏陶,积极汲取中国古典作品的精华,将中国古典小说题材焕然一新,重新注入自己的思想和价值理念,将自己的孤独与迷茫、痛苦与挣扎毫无保留地融入到作品之中。《山月记》(以下简称《山》)是中岛敦的代表作之一,读者广泛,影响深远。该作品是中岛敦将中国唐朝李景亮的传奇小说《人虎传》(以下简称《人》)改编后的一部小说,二者虽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但就其艺术手法与主题思想而言,《山》显然比原著《人》胜出一筹。

目前为止国内外针对中岛敦及其作品《山》已有诸多研究,但大多是通过《山》与《人》作对比,对李征化虎的原因进行探讨;或是通过对文本的单纯研究,总结出李征的性格特征及内心独白;又或是与西方作家卡夫卡《变形记》作对比研究,总结出中岛敦与西方文学的文学关系。但是,上述角度都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及连贯性,本文则从《山》与《人》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的变化入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并深刻地剖析《山月记》的主题变化。

一、情节内容的变化

首先,从《人》与《山》的情节内容展开对比。

《人》描述了如下故事。陇西皇族子李征恃才倨傲(《山》中为“李徵”,本文统一叙述为“李征”),不能屈迹卑僚,郁郁寡欢,终于一日化身为虎,隐匿林中。次年偶遇好友袁傪,并向其讲述了自己化虎的过程及原因,并将妻儿托付好友,将自己所作诗稿传于袁傪,望能传于后世。

《山》依据《人》描述了陇西李征博学多才,年少入进士。但生性孤傲自恃,不愿在官场屈膝于人,遂辞官还乡,一心想凭借诗作名闻天下。但事与愿违,李征的生活越来越凄苦,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再次屈膝忍辱效力官场。他在如此两难之际,痛苦不堪,终于某日变身为虎,藏匿于林中。次年,于林中偶遇好友袁傪,李征向其讲述了化虎的经过与原因,将诗稿传于袁傪,并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戚之情。

二者在情节上相似,但中岛敦改编时加入了个人的想法与情感。在这里将针对以下两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人》中的李征为“皇族子”,而《山》中并没有着重提及李征的家世背景。高晓华认为“《人》中李征后来变虎原因主要是因果报应,文中有‘非不念妻孥,思朋友,直以行负神祗,一日化为异兽,有腼于人,故分不见矣。及‘于南阳郊外,尝私一孀妇。其家窃知之,常有害我心。孀妇由是不得再合。吾因乘风纵火,一家数人,尽焚杀之而去,此为恨尔。等”。笔者认为可进一步剖析《人》中正是由于他“皇族子”的身份,所以本能的居高自傲。李景亮在此刻意强调李征的皇族身份,其实为极力讽刺,身为皇族子竟做了如此荒唐之事,触碰了封建道德的标准,因果报应使得李征变虎,作以惩戒。当时的唐朝,佛教盛行,李景亮意在强调佛家因果报应思想,警戒世人。

而《山》中并没有强调李征的身份,而是将其定义为一个天资聪颖,却郁郁不得志的诗人。《山》中主要强调李征对于作诗的执着,他认为只有通过作诗才能名扬天下,流芳百世,故不愿在官场卑躬屈膝。但一方面迫于生活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放低自身迎合他人,但另一方面却一心想成就诗名。在这样两难的心理境遇下,使他变虎。正如原文所述“在下为人时,刻意回避与他人的交往,导致所有人以为在下倨傲自满、妄自尊大。其实,他人并不知道,那是一种近乎自卑的羞耻心作祟。不言而喻,被呼为故乡鬼才的在下,不可能没有自尊心。但(现在看来)那是近乎怯懦的自尊心罢了。在下一面想成就诗名,一面却不愿拜师求教、也耻于和诗友探讨,切磋诗艺。固守高洁,不与流俗为伍,而这完全是在下怯懦的自尊心和可怜的羞耻心导致的”。①文中李征自述变虎的原因是“怯懦的自尊心”与“妄自尊大的羞耻心”,他在这两种极端矛盾的状态下变虎。

从此便可以窥探出中岛敦去掉“皇族子”一词的原因。《山》中主要强调李征作为一个天资聪颖的平民百姓为了追求诗名在艰难中前行,最终无法抉择而变虎;而《人》中主要强调李征作为“皇族子”所做的荒唐事,因果报应而变虎。

其次,在变身为虎的过程中,二者在叙述从人性到兽性这一变化的速度及强度方面也略有不同。《人》只是简单地叙述了变虎过程,并未提及李征在人性与兽性之间的转换情况。而《山》中李征则详细叙述了变虎后他在人性与兽性之间转换的情况,及他在人性与兽性之间转换时内心的痛苦状态。当他拥有人的思维与理智时,看到自己为虎的样子,内心的失落与惊讶不言而喻。其次,针对变虎后李征兽性的强度变化,两者也有不同描述。《人》中所述“既至汉阴南,以饥肠所迫,值一人腯然其肌,因擒以咀之立尽”。而《山》中则描述“就在那时,当看到一只兔子从眼前跑过的刹那,在下身体内‘人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人的知觉再次在体内苏醒的时候,在下的嘴巴已经沾满了兔子的鲜血,周边散落着兔子的皮毛”。由此看出,《人》中描述的李征以人为食,《山》中李征则以兔为食,此处的李征从人性到兽性的变化较慢,强度较小。因此,《山》通过强调该部分,以表达李征内心的痛苦,“以人类的心灵尺度,审视自己变为老虎之后残虐的行径。反思自己的命运时,是悲哀、恐惧、慨叹的”。

二、艺术手法的变化

《人》主要運用了直白叙述的手法,使情节生动。中岛敦运用渲染的手法以及大量的内心独白来衬托主人公的悲戚之情。

首先,《山》开篇便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进行叙述,使行文更加顺畅。并运用大量的内心独白。如“可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下不名究里。其实有时侯,我们完全不需要判明是怎么回事。不需要判明真相地接受强力意志的胁迫,不需要追寻理由地活下去,这就是我们作为生物的命数”,这段独白直接表现了李征对命运的认识,他认为所有人从开始生命的那一刻,就有一股不明的力量推动着前进。那么他现在变虎也是因为受到命运力量的推动,这是他初期对成虎原因的认识,强烈地表现了李征悲观的人生理念。

再如,“失去人性,成为兽类,那该是多么令人恐怖、悲哀,难以想象的痛苦啊!在下这样的心情谁人能理解?谁人能体味?”这段近乎咆哮的独白,猛烈地诉说自己的痛苦。李征是多么富有才情,又自命不凡的人,如今沦为猛兽,他内心的愤怒与凄凉便不言而喻。《山》中这些大段的独白,作者借李征之口也意在抒发自己难以排遣的迷茫与痛苦。

最后,《山》运用了景物渲染等手法,一是勾勒出时间线条,二是借以烘托主人公悲剧人生。作者将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融为一体,使文章浑然天成,强化主旨。小说题目冠以“山月”,而且文中多次出现“残月”、“冷光”等语句,旨在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点明时间线索,暗喻李征将要失去人的思维,返回兽性,但他又无力反抗,人物的悲情则进一步加深。

三、主题变化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得出《山》与《人》在主题价值方面的差异。李景亮的《人》立足于中国唐朝封建背景,表达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宣扬封建道德标准。中岛敦的《山》则更侧重地表现了当时日本社会中受到压抑而异化了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迷茫之情、孤寂之感。

从中岛敦的身世来看,他与文中的李征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作者从小在一种不安的生活中长大,随着父亲的离婚与再婚,使他缺失母爱,加之父亲工作频繁调度,不得不一次次搬家,生活极不稳定。而他所处的昭和十年(1935年)后半期正是日本对外扩张期,整个民族处于迷茫浮躁的状态,中岛敦在创作期间也势必受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伴随着他病情的发展,他如李征一样,孤独、苦闷、无人理解,拥有着“怯懦的自尊心”和“妄自尊大的羞耻心”,一心耽于写作,却又不敢与人切磋交流,怕自己的才能被人耻笑,于是把苦闷与悲戚藏于内心,将情感注入文章。

从《人》到《山》,情节内容、艺术手法等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动和补充,而也正是通过这两方面的补充,使《山》的主题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如果说《人》是当时封建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那么《山》中的李征形象也是当时日本动乱社会下的必然结果,他代表了当时日本社会中大多数文人的形象,诉说了当时大背景下大多数文人的苦闷、迷茫之情。

四、结语

《山月记》是中岛敦的代表作,本文从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及主题等角度入手,对《人虎传》与《山月记》作了简单的对比梳理,针对二者的不同点作以分析,可以看出中岛敦通过改编《人虎传》的部分内容,强化了李征的悲剧人生;其次,运用第三人称叙述、内心独白、景物渲染等艺术手法,强化主题,突出人物悲剧形象;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人虎传》的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到《山月记》中表达日本昭和十年时代知识分子被压抑的苦闷思想,中島敦在取材中国古典小说时,旧壶装新酒,进行了主题的根本性变化,同时使《山月记》更富深意。

注释:

①本文的中译文选自梁艳萍的译文,所引用原文来自同一文本.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14/05/ 20714567_ 567576193.shtml

参考文献:

[1]平林文雄.中島敦 注釈·鑑賞·研究[M].和泉書院,2003.

[2]渡边一民.中島敦論[M].みすず書房,2005.

[3]勝又浩.中島敦の遍歴[M].筑摩書房,2004.

[4]高晓华.从《人虎传》到《山月记》[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

[5]李红 小野顺子.人虎山月间——中岛敦及其《山月记》解读[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

[6]郭勇.自我解体的悲歌——中岛敦《山月记》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4.

[7]于海鹏.论中岛敦自我意识的归途——以《山月记》和《李陵》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

猜你喜欢
变化
美的变化
变化
小变化 大作用
不断变化的重量
这五年的变化
咦?气候会变化?
我来添画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