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剧,英语语言的应用价值更加凸显,这就对英语学科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而听力作为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当前的教学质量始终处于较低状态,不利于新课改理念提出的高效教学目标的顺利践行,无益于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显著提升。那么,在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率,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1. 创设生动的听说环境
有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普遍较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感染与影响,他们在生动的教学环境中思维更为活跃,可集中精力参与到英语听力教学中,有助于听力教学成效的明显提高。因此,在日常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及具体的听力教学需求,努力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生动、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最大限度降低学生对听力学习的焦虑情绪。在实际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用生动、恰当、有趣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积极的英语听说环境,使得学生自然将自己融入到环境中,主动去听与说英语,从而不断增强英语预感,并切实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听购物询价类素材的能力,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特点及听力素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出生动的英语听说环境,使得学生都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英语听力教学中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听力素材中的主人公,将动画片内容与购物情境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精准把握“How much...?”句子中的重点内容,最终逐渐提高自身的听力水平。
2. 增强学生的语音基础
语音知识是学生学习英语学科的基础,如果学生的发音不准的话,就难以恰当理解英语听力内容。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发音很相似的单词,但是它们的词义却大相径庭。像“boll”和“beer”的发音就非常相像,但是“boll”的词义是账单,“beer”的词义是啤酒。如果学生没有精准掌握以上两个单词的读音的话,他在酒店工作时客人用餐后需要结账时可能就会说“Can I have the bill?”而自己就可能将其听成“Can I have the beer?”那么,自己拿上来的就会是啤酒而不是账单。因此,为了有效避免出现这些的差错与误会,就需要学生正确掌握单词的发音,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听力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重视英语语音知识教学,指导学生朗读、复读、跟读教材中的对话与单词,一旦发现学生有发音不准的地方,应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并为学生设计一些语音训练内容,使得他们在对比、分析中更明确掌握各类发音相似单词的词义与用法,以免发生混淆而导致听的过程中出现差错。
3. 培养科学的听力习惯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前大多数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都尚未养成科学的听力习惯,这就使得他们在听力教学中只能盲目地听,极易出现跟不上节奏、抓不住重点等问题,最终阻碍了听力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科学的听力习惯是有效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基础与前提。为使得学生养成科学的听力习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进行英语听力的过程中善于捕捉关键词,不用苛求每一句都能听懂,不可因某一个句子或詞语没听明白而停下思维。②在听力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做好听力准备。在听力训练开始之前,应仔细看题,快速浏览所有问题,做到有针对性地听。③应培养学生的速记能力。俗话说“烂笔头胜过好记性”,学生一边听一边记难免出现差错,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学生用简单符号做记录的技巧。④重视对学生取舍与猜测能力的培养。在听力训练中,因为存在多种干扰因素,学生难以做到每个词都能听懂,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合理舍弃,遇到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应果断跳过,在听完英语素材后,可借助上下文意思,对这些内容进行恰当猜测。比如,学生在听到这样的句子“Can I borrow some...?”之后,就应该猜测出是有关借东西的问题。当听到这样的句子“Would you like to go to...?”之后,就应该猜测出是发出邀请的内容。
总之,较好的英语听力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切实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英语听力水平较低的根本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提供有助于他们积极参与听力教学、快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教学环境及方法,最终显著优化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质量。
[1] 李春苗. 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J]. 电子制作, 2015(06).
[2] 陈远清. 新形势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面临问题与对策[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03).
[3] 蓝义定. 新形势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教学策略[J].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13(05).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