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氛围,也面临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等因素所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实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科学谋划,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办法,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充分认识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1. 文化多元化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增强政治敏锐性。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四个自信”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深刻理解党的主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鉴别能力,既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又能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潮的侵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积极进取,健康成才。
2. 社会转型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增强针对性。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这种转型,必然会引起人们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如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均、拜金主义、大学生就业难等,容易使大学生出现思想上的困惑、纠结甚至混乱。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使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注重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深入人心,收到实效。
3. 新媒体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增强适应性。目前,互联网已实现对大学生的全面覆盖、全程融入,上网已成为大学生十分重要的学习、休闲方式。因此,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教育活动带来的深刻影响,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教育,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正确的舆论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二、着力探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路径
1. 坚持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转变见物不见人的意识和行为,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展人,把教育与人的需求联系起来,与对人的终极发展联系起来,用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 拓展方法途径。方法创新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支撑。一是要充分發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为重点,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突破,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探寻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倡导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思政课的教学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问题与方法的统一、教师与学生的统一,让价值引领教学的全过程。二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医疗卫生服务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体验民情、增长才干;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新途径。
3. 创新工作机制。机制创新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要通过不断创新领导机制、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奖励和考评机制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和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学院党委(党总支)具体负责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调动学生组织和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综合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成才。
三、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才保障
1.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是要改善辅导员队伍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通过多渠道培养、多层次培训、个性化关怀,确保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充分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着力建设学习型团队。按照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要求,加大支持力度,创造良好条件,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学习提高和工作交流,促进学习成果转化。同时,支持鼓励辅导员加强个人的学习提高与专业发展,树立岗位成才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增强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不断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实现工作出成效,个人有发展。三是加强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要把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干部与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加大投入,搭建平台,通过多途径、多方式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思想教育工作能力、就业指导能力、创业创新教育能力,努力促进兼职辅导员队伍向专家型、职业化方向发展。
2. 加强党政团干部和共青团队伍建设。高校党政团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应进一步明确、细化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责,通过加强调查研究,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计划地输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党政和共青团干部到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进修。积极组织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政和共青团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出境出国培训。
3.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人才,不断优化教师专业结构;通过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的培训,分期分批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开阔视野,提升素质。通过不断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加强学术交流,参加社会实践等举措,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展教学改革,深受学生欢迎的专兼职结合、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四、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氛围
1. 建设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学校要重视校园建筑与规划以及绿化、美化和亮化等工作,在自然景观、人文雕塑、文化设施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提升文化内涵,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的美好情操。
2. 营造良好的校园道德和学术环境。大学校园是教书育人的神圣场所,应该着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处处讲文明,人人懂礼貌,大力营造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
3.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学校要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载体,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学术、体育、艺术等活动,组织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广大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寓道德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 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教育合力。要改变过去大学教育中与家庭教育相脱离的现象,积极探索建立与学生家长和社区联系沟通的新机制、新途径,发挥家庭对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学校,让师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加强与组织、宣传、共青团等部门以及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主动争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