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平元
(濮阳县文物管理所,河南 濮阳 457100)
摘 要:作者通过对开州清河店重建龙泉寺记碑的研究,较为详尽的解读了清河店的来历,龙泉寺的由来,对了解明代开州的民俗、历史、地望变更发展具有一定意义。探索了开州一带数座较著名的佛寺的发展演化、黄河对开州的影响。程颢判开州事而治水等均可与史形成互证。是研究开州历史、民俗的直接资料。
关键词:碑刻;开州;民俗历史;寺庙
中图分类号:K87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73-02
一、开州清河店重建龙泉寺记碑简介
开州清河店重建龙泉寺记碑,是明代开州名人侯英撰文的记事碑,创制于明孝宗弘治四年。随时代变迁龙泉寺几经废立,建国后改为清河头乡西清河头村小学,该碑无意中被置于一教室门口作过门石用,且碑阳朝上,故碑阳靠上端两侧字迹被全部磨光,仅中间四、五行字迹依稀可以辨认。2004年学校搬迁新址,龙泉寺原址学校随废。2012年当地群众将石碑挖出,后重新扶立于旧址。
石碑原碑座已丢失。扶立后碑身高213cm,宽80cm,厚20cm。原碑首仍存,首高78cm,宽85cm,厚22cm。碑身左、右两侧有缠枝花卉图案,但多已模糊不清。
碑阳文字缺失较多,约缺235字。所幸侯氏家族家谱有记《开州清河店重建龙泉寺记碑》一文,但谬误时存,可据此大略考证加以补缺,补缺后仍有数处文字残缺。所幸陈氏族谱对《开州清河店重建龙泉寺记碑》亦有记载,现参互何氏、陈氏所旧有资料大多补齐(方框内为根据资料补全,黑体字为订正内容),使碑文得以基本整理完整。碑阴原有捐资者名单,不知何时、何故后半边被錾洗;前半边虽未经錾洗,但人名已模糊不可辨认。碑阳正书共二十六行,行满七十七字。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龙泉寺的演变及创建经过。
二、碑文原文
现将碑文补录如下:
開州清[河店重建龍泉寺記]
賜進士[第嘉議大夫資治尹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前正奉大夫正治卿里人侯英撰文/
代府[昌化王教授司教授]豋仕左郎里人陳禮書丹/
詔舉[孝廉不次選用進階脩職郎直隸淮安]府鹽城縣丞里人陳璋篆額/
開州古澶淵[名郡也風土人物冠乎北幾清河唐濮陽縣治也衣冠詩禮甲於魏]郡按郡誌縣隸於州五代末改州為開德府徙縣於州而附屬焉縣治雖徙而居民猶存佛寺僧宇亦兼有之在古/有佛寺數區曰[彌陀曰石佛曰紅蓮曰龍鳳皆一方之鎮也在今有民居數街曰]石灰市曰乾榆頭曰老軍營曰女婿店皆店之小别名也彌陀寺舊有鐵佛三尊又名鐵佛寺後因[水]患寺倾东昌/府起去鐵佛二尊[只遺一尊今本州興国寺當陽佛是也寺於縣治今殿東有寺堤口故址尚存囙徙去老軍營巽方三五十步補添石佛名石佛寺]宋熙寧間河决澶州南城明(道)程先生判州/事捲埽時又徙去[女婿店坤方五七十步河水左源因其水有紅蓮遂名紅蓮寺]至今水中有洲髙起水上俗呼為寺臺至元時大水泛漲又徙坤方七里許改名龍鳳寺俗名七里寺遗址亦在碑/刻猶存但歷年久文字[剝落難為考辨]/
皇明洪武初民囙河水悉業楮幣遂編居民(為)(清)(河)里又徙其寺於清河右原北崗之上得義耆陳公彬隙地於龍祠之左防水患也永樂辛丑英先考憲副君登進士授南京御史便道省親於書筒(中)/得故紙有如此云囙暇偕治政官陳公旺耆老陈公林陳公樹義民郑公禮詣寺遊談前故喜见寺面河水背倚崇山遂更今名曰龍泉寺據其初乃僧人道遝始結菴而居焉後為里人周顯輩(共)/舉僧人文進住院先建佛殿三楹繪塑一佛二菩薩及十八羅漢殿左建伽藍殿三楹殿南建寺門一楹次建廊房七楹於左及廚舎三楹庫房三楹於左廊之陽又建廊房七楹於右及方丈三楹/禪堂三楹於右廊之陰殿前植栢樹四行四十株殿後植栢樹六行六十株後圃築為土山高三十尺周圍植以佳木約千余樹穿井眼造法器無一不盡其心凡此皆文進以禮啓人脩造於前之/力也成化甲午英偕弟太学生侃蘆先母太恭人墓囙思里人劉氏德明和尚號長明者入山坐靜二十二年廼走書遣使取囬寺居以圖脩造長明果能不負衆望戒行高古多人感化得義民鄭/(顯)辯士王興募緣主持(覺)(如)僧人脩理(協)(贊)添建水陸殿五楹於殿後栢林之北又建天王殿三楹於殿前栢林之南又南建三楹為金剛殿所以衛佛像也殿右建三楹為祖師殿所以對伽藍也/方丈三楹南向而建[於廚庫之前禪室三楹西向而建於方丈之左對禪室者廚]房三楹也連禪室者僧房三楹也前後左右秩然有序佛像殿宇煥然一新不期年而大為完備凡此皆長明以德/感人繼脩於後之[韓昌黎謂大典曰墨名而儒行二僧者亦庶幾于乎近之矣弘]治庚戍年英自廣西左布政使進右副都御史奉/
勑巡撫河南等處地方[弟博輸資貿 於英十一点额窗友劉君欽囙故紙述始末走書河]南請記於後英以里人生長斯土其於寺之建置沿革目擊耳聞不一而足故修飾潤色以記之於戯有天地/則有此[圡有此圡則此寺之名不氓也造者理也亦數也若此寺者時異世殊遷繼而無]常人更物變名謚不一[茍]不刻諸堅珉以垂不朽則百世之下孰知斯人之為功[龍]泉之扁孰知斯名之稱/情也哉於是乎記/
弘治四年歲在辛亥春 三月十五日 吉 / 男義官[侯]傅立石孫男義官侯疆 庠生侯天民 侯天秩 侯天工 侯天節 曾孫庠生侯嘉猷/
賜進士出身(祭)官郝瑄 劉輔 州掾侯公 李約 趙琮 陳進 官舍侯宸 陳時若 陳治道 張寅/(鳳)鳴 陳時雍 後縉 王崇慶 宗義 劉淮 李棐 侯良才 王[瑄] 陳治策 王繼文/ 李祺 李彪 監生郭忠 徐鵬 王[玺] 義官楊[蜕]芳 性洁 招賢 脩果 脩省 招勤 (成)成用 脩允招/鐘直 鐘臣 朱智 劉智 張林 化主僧脩理 石匠黎陽王
以上所录文字,括号内不加黑文字为努力辨认可知文字,括号内加黑文字为根据侯氏、陈氏族谱资料补全文字。
三、考察的几个问题
现就关于此碑的几个问题加以考察:
(一)关于碑刻中涉及到的人物
碑文撰文人侯英,明代开州名宦。侯英,字世杰,号易简斋,开州人,明宣德五年(1430年)闰十二月七日生,弘治七年(1494年)十二月二日卒,享年64歲。明天顺四年(1460年)三甲第三十三名进士,历任御史,四川按察司佥事、江西按察司佥事、江西按察使、广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四川宪副等职。天顺八年(1464年)辽东等地受灾严重,他奉命前往赈灾,“按辽东,劾中宫,四方想望风彩”,辽人德之,立祠以祀。成化三年(1467年),于广西道监察御史身份被敕封为文林郎。侯英至孝,曾于其弟侯侃为母守墓三年,并亲手在墓地植柏树杨。据传当时群鸟于树筑巢,旦夕飞鸣,人们认为是侯英兄弟孝心至诚所致,传为佳话。本碑文为其致仕家居期间所撰。
碑刻中涉及到的人物王崇庆,作为明代开州名宦之一。王崇庆,字德征,号端溪子,祖籍山西繁峙县,世居开州(今胡状镇老王庄)。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二甲第九十三名进士,授户部主事。 时刘瑾既得罪下狱而未诛,崇庆上《请诛逆瑾疏》请诛奸臣刘瑾,且论武宗塞言路之过;刑部主事宿进因犯颜直谏而削职为民,崇庆上《救宿进疏》请救宿进,且评武宗拒谏之失。武宗怒,下锦衣卫狱,谪广东肇庆寿康驿丞。逾年判沁州,不久升登州同知、户部员外郎,转郎中,正德十六年(1521年)改山西参议,乞终养。起河南副使,再乞终养,家居十年。丁母忧,三年服阕,即家起河南行太仆寺,擢四川布政使。嘉靖八年(1529年)任河南按察使,寻改辽东苑马卿。又以功擢南京太常卿,升礼部侍郎,累官南京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仅两个月而致休)累任三尚书。崇庆性耿介,不可干以私。有孝行,奉母色养备至,前后告归依膝下凡二十年。王崇庆实为明代开州为政、治学第一人。
碑文书丹者陈礼,碑中自署:“代府昌化县教授司教授登仕左郎陈礼书”,查明嘉靖《开州志》卷七?选举志?贡士有:陈礼,莱州府训导代府教授。清光绪《开州志》卷五?选举,天顺壬午年贡生有:陈礼,教授。
该碑篆额者陈璋,自署:“诏举孝廉,不次选用进阶修职郎,直隶淮安府盐城县丞陈璋”。结合《明史》卷一百八十四孝义所载:“成化间,…………开州任勉、陈璋、佥事侯英及弟侃、副使甘泽。”可知,陈璋为开州人。清光绪《开州志》卷五?选举?文“等仕籍不由科目分别文武另录附载”:陈璋,盐城县丞。自署与地方史志相合。
(二)关于开州与东昌府(今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关系问题
碑文中提到:“弥陀寺旧有铁佛三尊,又名铁佛寺,后因水患寺倾,东昌府起去铁佛二尊,只遗一尊,今本州兴国寺当阳佛是也。”这种异地可以起去铁佛的行为,是佛家之间的无私交流吗?问题应该不是那么简单。碑文明确提到“东昌府”,府与州之间,行政级别是明显不同的,但历史记载相互间又没有隶属关系。或是佛家间普天一家思想使之然。
(三)碑刻提到宋代发生在濮阳的一个事件,宋熙宁间,程颢判澶州事
“宋熙寧間,河决澶州南城,明道程先生判州事。”查明嘉靖《开州志》有载:“程颢判澶州帅府,熙宁间河决曹村,颢监督兵卒筑塞,其帅付以印。俾从宜区处,乃募善水者,衘细索度西,引大绳继之,使得往来依据以料理下埽。久而两岸将坍,难使人力,颢默祝于水畔,曰:‘此水不塞必为国患俄有大树流至,颢默祝‘如得此木横于埽口,庶几可塞已而果然于是。夫丁齐力下埽捲之,河遂塞。后颢去,河复大决。众曰“使程公在比不至此也”。此碑的出土,正可佐证程颢判澶州,河决曹村事。与史书互证。
四、结语
该碑所含信息量较大,如明代佛教的考察、民俗的考察、龙泉寺建筑的考察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明嘉靖.开州志: 天一阁藏本北图版[Z].
[2]清光绪.开州志:北图版[Z].
[3]明史[M].北京:中華书局,1974.
[4]河南省濮阳县档案馆.直隶开州八都三尚书文献选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
[5]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