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小孩日”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7-08-03 22:45郭元鹏
环球慈善 2017年5期
关键词:风生水牵绊小孩

郭元鹏

在一个与国际深度融合的时代,很多来自国外的节日在我们的国土上是风生水起。不管是情人节还是万圣节,都已经被广泛认同。可是,为何“不打小孩日”却鲜有人知,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媒体,都很少看到有关议论和接受。即使有人说起“不打小孩日”话题,回味的也是“当年挨打的幸福”。这着实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

“不打小孩日”传播的是教育理念、儿童权益。孩子虽然小,可他们也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独立的思考,有着独立的权益,作为父母应该理解“不打小孩日”的善意。既然我们能把其他来自国外的节日过得风生水起,理应也接受这个“不打小孩日”。

要想推广“不打小孩日”,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很多牵绊,这种牵绊来自于法律,来自于观念,需要法律和观念的一起进步前行。

法律制定者需要认同“不打小孩”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关爱,还是对孩子独立权益的认同。我们需要从司法的高度,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打孩子不是父母必须的权利,也不是管教孩子最好的办法。面对遍体鳞伤的孩子,我们的法律该如何说不?

现实生活中,父母殴打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使有邻居举报,警方能够做的也只是教育教育、批评批评,除非是将孩子“打得半死”了,把孩子打得“奄奄一息”了,才会在舆论倒逼的情况下象征性地进行处罚。这其实是不对的。终止父母殴打孩子,法律必须严厉起来,必须在法律的层面说不,给执法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除了法律的前行之外,还需要的是观念的前行。由于受到了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方式影响,在我们的心灵里根深蒂固地認为,父母打孩子是爱孩子,父母打孩子是父母的权利,父母打孩子谁也无权干涉。这样的观念就犹如没有进化的阑尾,在发炎的时候就危害社会的肌体了。

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的观念必须消弭,这需要引导父母慢慢适应“不打孩子”的国际舆论环境,还需要传播更多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打孩子不是教育子女必须付出的代价。遗憾的是,就在前几天有调查机构发现,如今在网络之上暴力的戒尺销售十分火爆。这也说明殴打孩子的家庭教育模式需要引起重视了。

“不打小孩日”需要的不是“一天不打小孩”,重要的是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其实,我们也需要一个“不打小孩日”。试问,“不打小孩日”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猜你喜欢
风生水牵绊小孩
Number One Love
云小孩(上)
农业宣传风生水起
贵州大数据: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
云来云散,回忆中有你牵绊
互联网医疗风生水起
社会办医风生水起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