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开设《管理学原理》作为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特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教材适用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理解困难、学习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课程改革应该以培养学生管理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能力 管理学原理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C197)“以能力为核心的广西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5-0004-02
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学习具有科学性和抽象性,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须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还要重视管理学理论的应用,以指导生产生活实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进行创新改革。
一、当前《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但目前高职院校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基本与一般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没有根本区别。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大致有以下三大类型:一是翻译著作,如哈罗德·孔茨等人所著《管理学》;二是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如周三多等人所著的《管理学原理》、夏书章主编的《行政管理学》使用较为广泛;三是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建设项目等而编写的校本教材。上述教材,有的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等国情、社情;有的是学者在消化吸收西方知识理论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内容相教高职学生而言偏难;有的校本教材突显专业特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使用面狭窄不利于推广,且对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应用性不够突出。总而言之,教材的使用并未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培养对象和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学方法单一
从教学实践发现,当前《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普遍为“填鸭式”教学,即教师授课过程就是教材的讲解过程,授课教师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现实经历甚至自身的价值观,把基本概念、原理灌输给学生,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晕轮效应等。一方面,教师引导和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记忆所讲解的内容,课堂缺乏交流互动,气氛死气沉沉;另一方面,由于教材内容枯燥乏味、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等原因,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递而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早退旷课,结果导致学生未能真正掌握有关原理不能应用于实践、未能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等情况。在很多高职院校, 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就是简单的口述加板书,甚至是照本宣科、不求甚解,表现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无法落实
虽然高职院校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但对于《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来说,由于对教学方法认识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很多学校也无意识针对该门课程安排实训环节,也没有建设教学所需的实训场所。由于该门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且较为抽象,教学中往往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知识点到为止,操作性与针对性都不强,不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技能。这对高职学生来说,难以参与其中,无疑增加了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导致看不到其实际作用而懈怠学习,不能从更深层次领会管理的本质,缺乏实践能力。
(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高校历来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自然也不例外,除了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外,特别强调加强双师素质队伍建设。管理类专业研究生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实践表明,这批师资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他们摆脱不了“从学校到学校”的局限性,缺乏管理岗位实践锻炼。《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充满管理艺术的课程,需要较为丰富的实践支撑,这正是许多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教学而无管理岗位实践锻炼的教师所欠缺的。由于经历不多,阅历不够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凭着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授课”“照本宣科”“缺乏互动”“无法落实实践教学”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
《管理学原理》课程考核方式较单一,一般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平时作业成绩和课堂出勤率组成,比重一般为30%~40%;而占较高比重的期末考试成绩,主要通过试卷以闭卷方式进行考核,侧重考核学生对管理学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往往忽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客观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上死记硬背、考前突击现象。由于考核内容片面、晦涩,使学生怕考、厌考,有的学生甚至交白卷。不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导致了该门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出现“高分低能”,既难以准确、全面和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符合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贯彻落实人才培养政策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高职《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要摒棄一味贪大求全、满堂灌输的知识输送,而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管理实践能力为核心,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要
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一环,《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须摒除“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需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供给侧改革、工业4.0、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新形势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传统管理科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是对管理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要仅仅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转变和强化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构建起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进行多元整合,进一步凸出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三、《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牢固树立能力本位理念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培养具有管理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构建理论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把教学内容从传统管理学上的四大基本职能转变为四种主要管理能力培养,即计划决策、组织设计、激励沟通和控制等能力。在牢固树立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积极构建和完善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教学环节,遴选或組织编写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学生授课讲演、教学实训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由单向传输转变为双向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特别是要重视和发挥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案例库建设,设计或选择有由于学生理解基本原理、提高实践认识的课程案例。重视编写校本教材的院校,应把编写教学案例作为重点内容予以建设,不断充实管理学原理教学的案例素材。此外,还要加强教学诊断,对课程教学及效果进行评估,反馈和修正教学方式方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通过着力打造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除了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外,更要重视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每年应推荐选派教师前往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或参加各类国内进修培训,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补充新知识和新技能。此外,为改善课堂气氛,教师除了熟悉掌握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还需具备节目主持人般高超的演讲才能和课堂教学引导控制艺术。在授课过程中,管教管导,体现出作为管理学授课教师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
(四)深化校企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要通过产教融合、实施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加强《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一方面,高职院校充分利用企业生产基地,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为实践指导教师。教师和学生可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践,并得到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的指导,师生也获得学习提高。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企业的参与,可以使师生获取与行业生产实践相关的管理学前言,了解最新资讯,有利于改革教育计划、完善知识结构等。通过校企合作,让师生在真实或仿真环境下,获得提高。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有利于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能力。
(五)完善考核方式
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形成多环节、全方位、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对于基础理论知识,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不作过多的强调。需重点考核的是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查专业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以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华俊.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市场,2016(2):180.
[2]李小明.《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8):51-53.
[3]曾怡华.《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6(15):57-58.
[4]姚国荣,陆林,束从敏.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对话式”教学[J].高等农业教育,2004(8):59-61.
作者简介:
韦耀(1980-),男,壮族,广西都安人,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组织及行为管理、高职教育发展。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