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石金平 汪 力 潘 勇 段继军
电网特高压项目智慧财务信息化管理
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石金平 汪 力 潘 勇 段继军
随着电力资源在国计民生中作用的日益重大,传统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的电力输送能力已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为更好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求,特高压输电工程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电网公司发展规划。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截止2015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电网,初步形成了“三纵三横一环网”的布局。为加快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特高压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本文探讨工程管理模式的财务管理改革创新,实现基于信息化的财务精益化管理,以提升特高压工程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特高压项目;财务信息化;工程全过程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累计投资5000亿元,建成连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横三纵”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回长距离支流输电工程,初步建成核心的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电力信息化系统建设已成为承载着供电企业生产、运行、管理、调度等业务系统的实体网络。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其对电网安全生产和企业管理的影响日益提升,并将成为推动电网由动力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型变革的重要一环,将承担起更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特高压电网和智能电网建设进程的迅速发展,如何使用前沿信息化技术,充分挖掘电力信息化在支撑电网安全生产、提升特高压项目财务管理水平,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快速发展,特高压工程的积极推进,国家电网公司不断健全完善工程全过程财务管理的闭环体系,且在强化关键风险的防控,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保障工程建设资金的需求和资金的使用安全高效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但特高压工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规模大、管理周期长、涉及环节多,业务繁杂且凭据量大分散等现状制约了其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是项目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涉及到诸多的业务系统,分散于各业务系统中,项目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储备、预算和执行环节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且项目开展进度信息不透明,分析展示效果不佳,缺乏有效决策支撑依据;
二是特高压项目存在投资单位与建管单位协同作业的情况,由于缺失统一的业务规范和系统固化支持,投资单位只能按照建管单位的规范执行,对其内控合法性、业务规范性无法判定,不利于规范高效的管理;
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纸质凭据基本仍沿用线下传递方式处理,异地传递时间较长,审批环节多,在传递过程中易损毁、丢失、流转不及时,往往会导致付款周期长,或因资料缺失、不合规导致返工现象较多、财务审核量大等状况,增大人力、物力成本等成本支出,难以满足现代集约高效管理的需求。
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基于大数据平台,通过实现业务凭据的数字化存储、网络化共享、可视化查询,打通特高压项目自项目前期、建设、验收至后评价的全过程管理链条,建立特高压工程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闭环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闭环体系
3.1 建设应用公司级项目管理平台
图2 公司级项目管理平台
建设应用公司级项目管理平台,规范特高压项目的数据录入标准,完善项目具体属性信息,满足基于组织、项目、资产、用户等层面的投入产出分析的需要;完善细化各类项目主数据,包括项目所属单位、建设阶段、电压等级等信息,满足业财信息多维反映的管理要求,实现跨部门应用规则的统一。规范项目主数据跨部门、跨层级应用过程中的入口、出口和流转机制,实现工程项目在储备、预算、执行、分析全过程管理的无缝衔接。
将项目储备、项目预算统一纳入公司级项目管理平台管理,并建立平台与ERP系统的纵向集成机制,确保项目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一致性,保证项目纵向贯通。
3.2 实现依托E R P系统的项目电子凭据管理
特高压项目管理及基建、物资、运检、信通、经法等部门,覆盖招标采购、合同管理、工程实施、工程结算、竣工验收、投运建卡、工程决算、资产管理等环节,如图3所示:
图3 项目全过程业财信息一体化
特高压项目执行过程在ERP系统中处理,借助系统增强校验功能强化项目主数据的标准化管理、严格按照规范的项目属性维护项目定义中的电压等级、项目分类等内容,统一项目关闭系统状态和用户状态设置标准,确保项目状态横向可比和总部横向汇总分析;严格按照项目总投资及年度预算的控制要求开展项目执行,确保项目成本归集对象与预算编制对象的一致性。在项目竣工决算环节,建立完成竣工决算的项目与资产设备形成数据交互机制,确保项目与增资资产、资产组的关联关系,完成转资后,及时关闭项目管理,并更新公司级项目管理平台工程项目主数据的状态。
项目执行过程中,针对特高压工程业务数据量大,纸质业务凭据分散,异地传递时间较长,财务处理的效率取决于业务凭据的流转周期,纸质凭据流转往往跟不上业务处理的需求,信息流转不畅,且各省公司对单据的格式和要求不统一等现状,充分运用财务集约化管理成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工程全过程业务凭据影像管理。
图4 电子凭据管理
一是统一标准,就是要明确工程建设各环节业务凭据的标准与规范,建立相关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审核签字程序,确保资料完整准确,实现资料的线上审核和传递,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工作效率,防范财务风险。
二是业财协同,就是要统筹衔接采购申请、合同签订、凭据传递、发票校验、付款审批等过程的业务流程和管控要求,将财务管理范围延伸至业务前端,打通特高压工程自项目前期、建设、验收至后评价的全过程管理链条,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全景展现工程全过程动态,实时转化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确保集成业务的凭据全部来源于业务处理环节,进一步加强特高压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资金管理和成本管控,加强业务链与财物价值链融合,有效规避风险。
三是信息集成,就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固化工程建设各环节业务凭据的标准与规范,确保业务操作的统一性、规范性。通过电子票据管理,实现业务凭据数字化存储、网络化共享、可视化查询,带动了财务工作的全面信息化改革,使财务审批工作实现跨地域、跨时空、跨部门进行流转。有利于提高财务审批、单据查询及在线追溯的效率,有利于消除各个系统中的数据冗余和重复处理,在充分共享基础上提高各系统的数据加工及传输效率,凸显财务业务监督作用,实现会计基础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财务集约化、信息化水平。
3.3 建立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项目执行情况展示体系
建立项目多维度灵活树状展示体系,按照分单位、分专业、项目属性等多维度的灵活组合,实现多方位、多角度实时展示工程项目相关进度情况,为项目投资决策、投入产出分析、业财多维立体反映、资金预测提供数据基础。引入流计算,内存计算,查询计算,批量计算等分布式计算提高项目工程数据集成的效率,提高展示时效性;建立工程财务全过程实时管控查询分析手机运用功能,确保项目信息对接实时反映至APP,将项目工程关键指标信息、进度信息及统计信息及时推送至手机移动应用等展示终端,支持工程总体决策。
特高压工程项目在深化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基于目前业务及系统建设现状还存在一定困难和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1 业务管理方面存在观念转变问题
实施公司级项目管理平台及电子凭据后,对原有的业务可能会造成影响,同时工作方式也会发生变化,需要对各相关业务人员以及审批人员灌输新的工作理念,逐步接受电子影像模式的工作方式。
4.2 系统建设方面存在系统差异问题
在特高压项目基建工程全流程管理中,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推广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单位信息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要结合各地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行。
4.3 组织协调方面存在跨单位、跨部门协调问题
特高压项目投资主体多,建立统一的公司级项目管理平台及特高压项目电子凭据管理模块,首先要理清、统一各单位的管理模式,在总部统一要求下明确各单位特高压项目业务凭据影像管理方式,其次特高压项目业务凭据影像管理设计到前端业务部门,在建设中需要与前端各业务部门充分沟通协调。
我国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客观需求是大电网发展的主要动力,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成熟及商业应用为我国大电网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特高压工程建设将处于高峰运行。基于特高压工程业务管理现状,依托公司级项目管理平台,统一特高压工程信息化规范、原始凭证标准,线上实现原始凭证影像采集并嵌入标准业务处理流程,突破传统线下原始凭证传递的地域、时间限制,促进业财深度融合,实现业务高效流转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为特高压工程建设,为大电网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
[1]秦毓.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戴罗仙,伍以家,徐超荣.电网企业基建财务管理模式改革探索田财会月刊,2013,20.
[3]赵海菲.浅析工程项目中的财务风险评价田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6):69-70.
[4]王艳秋.突破性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02).
[5]王光增,孔晓峰,朱承治.特高压项目前期属地化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4:85-90.
[6]李晓慧,胡俊辉,谷杨福.特高压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三维风险控制体系研究[J].财经纵横2014(21):265-266.
[7]关于特高压工程业务凭据影像管理有关情况的汇报,2015.
石金平(1979—),男,四川成都人,注册会计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经济师,从事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汪力(1974—),男,四川成都人,工程师,从事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潘勇(1976—),男,四川达州人,工程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PMP)、助理经济师,从事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段继军(1979—),四川宜宾人,助理经济师,从事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