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环境的出现,既有利于大学生发展,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应当重视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从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对策进行研究,旨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体行为习惯,推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心理健康;创新教育
一、新媒体环境概述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发展使大学生交往方式出现了新变化,因此,需要掌握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以及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现状。
1、新媒体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即受众提供媒体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的一种传播形式。
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
2、新媒体发展特征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讲:
第一,媒体个性化突出
新媒体却可以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
第三,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
第四,信息发布实时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大学生是具备一定知识,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人群,在新媒体环境中面临着学习和生活问题,还包括人际交往等问题,新媒体的发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着巨大影响,包括学习、价值观、情感、能力四个方面。
1、盲目追求,忽略学习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带来了庞大的信息量,当信息量超过一定承载又无法甄别时,就会导致思维混乱,无所保证学习的质量。
2、大学生价值观易迷失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及使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化,传统意义下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被颠覆,同时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观等也会跟随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
3、人际交往有所下降
新媒体如互联网、微信等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下降,文字、符号等代替了面对面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和实践的限制,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同时,也让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程序化,從而导致学生丧失直接表达情感的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4、自我思考能力受限
新媒体的开放性特征对于大学生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的,在这种开放式的虚拟环境中,学生的思考受到严重影响,产生对于网络等新媒体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使得学生心理十分脆弱,无法承受强大压力,从而导致情绪失控,自我思考能力也就受到严重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
借助网络化的载体以及跨学科整合等方式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教育观念,借助新媒体如微信等传播特点,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
1、有效利用新媒体,积极转变思想
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导向,充分认识新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等的现代化转变。同时也要意识到新媒体环境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压力,从容面对新媒体环境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挑战。
2、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媒体素质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良信息、消极价值观等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是提高新媒体运用素质的核心。
3、加强宣传力度,创新教育方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合理运用新媒体信息传输方式的多样性,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增加互动沟通,在调动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有效利用新媒体资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及时把握大学生心理动向,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主学习。
4、学科融入整合,拓展教育范围
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心理健康专业课程之外,还有一些关联课程。新媒体的环境下,需要对这些课程与心理健康课程进行整合,运用新媒体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课程之间的整合优化及优势互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外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有效利用新媒体,提升深度,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合理运用媒体导向,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利用新媒体的渗透教育,积极进行心理焦康创建,引导大学生直面压力,消除心里矛盾,提升心理防线,提高大学生新媒体运用素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黄良仪.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培训,2016(5).
[2]李瑜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J].今传媒:学术版, 2014(1).
[3]卢淑芳.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析.西部素质教育,2016(3).
[4]刘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研究[J].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2).
[5]谭碧.新媒体对当今大学生心理影响探讨.新闻战线,2014(8).
[6]周文清.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6(9)
[7]陈文芳.现代传媒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中国报业,2012.
[8]钟建国.现代传媒条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与应对.中国报业,2011.
[9]施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从药家鑫案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教育,2013(14).
[10]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才智, 2014(25):75.
[11]马玉龙.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28)
[12]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才智,2014(9).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山东省学校德育研究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6-xd-04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