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君
摘要:本文通过对简述西方建筑的发展,从中总结出各个时期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所带来的不同装饰符号语言,以及设计与装饰语言的革命性的变化,体制的转变,人们思维的变化影响了设计与装饰所针对人群的区别。无论是从审美方面还是从使用、生产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设计都不能加入多余的装饰细节,设计作品不和谐的附加装饰是作品的累赘,是设计上的“瑕疵”。适度装饰的设计可以在实现实用价值之外产生更多的附加值。适度装饰要充分体现与人和谐、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关键词:装饰运用;设计;过度;适度;审美;价值
一、设计中装饰的运用
(一)装饰的历史作用
回顾历史上的建筑领域,也经历了很多不同的流派及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有其特点,风格产生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明。各种文明也产生了各自的装饰纹样及风格。
西方由早期的古希腊时期的装饰元素直至发展到后来的装饰主义都是对纹样加以规范形成一定的形式语言。装饰所起到的作用或者说他最初的形成是为什么?通过各种遗留下来不同文明的建筑遗迹上不难发现。远古时期装饰主要起到的作用基本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权利的象征;二是对自然或对神的崇拜,发展到后来也可以说是对宗教宣传的需求;三是人们对美的一种向往。时间的推移人类文明的发展,前两种的需求已经在现代装饰设计中内隐或弱化,而对美的追求则外显为最重要的作用。
(二)历史上的不同审美标准
美及审美原则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具有不同涵义。希腊时期的建筑,大部分取自石材建造的整体内框架。神庙作为当时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在设计的比例之美是它美的首先反映。其设计者雅典杰出的建筑大师伊克诺斯使用了让人叹为观止的视觉调整设计,使神庙的视觉效果达到了从表面看起来是十分优美的比例立柱组成,它的若干立柱严格遵循了黄金分割的审美比例。后经考古学家的测量与研究发现,它可以达到这种美观的效果,是因为它的柱子立面不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是中央略凸的曲线这种细微的不同和改变都反映出古希腊艺术家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它体块和谐,立柱林立,好似乐器中的钢琴。近看它的多立克式列柱,建筑之美变成了线条灵动的光影之美,就像乐器中的大提琴。这重造型像乐器的建筑形式是带来心灵上的休憩和享受,就像给神庙奏起了优美的旋律,使得神庙的作用体现在功能、结构、历史之外更多了一些人性的东西。
人们的审美态度是具有不固定性的,装饰作为审美对象也随之发生化。一种占据太长时间的风格,必定会面临一些新理念的挑战。现代设计的中装饰便体现出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现象。
(三)现代设计中装饰现象
在工业生产能力比较落后的的时期,装饰复杂、满目琳琅的工艺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反映出装饰停留在表面的审美。例如受到装饰材料限制的早期内设计,只是停留在对小范围的的包装以及平面化装饰的墙面,忽视了大范围的功能分区和色彩的运用。这种装饰理念既浪费了装饰材料,又不能带来好的视觉环境。甚至还会对功能上的优点产生一定的的影响。例如,最舒适的床一定是最好的,那些哗众取众、别出心裁的所谓新样式并不是,鲜艳的床上用品和过多的装饰物件甚至会导致使用者狂躁和失眠。
回过头就我所生活的城市周边而言,有很多的地产的样板间、售楼部,不难发现大多都是风格混杂的状态。很多楼盘的整体风格定位及其鲜明。风格装饰语言也是多样的,很多的设计复杂又奢华,地产商们都是以奢华装饰以及高造价的环境评价好坏的主要标准。而功能空间的合理性、建筑的质量问题等等往往排至其后。在《建筑十书》中提到建筑三原则为“坚固,实用,美观”。美观在这儿排在第三位,由此可见并不是不重要,而应正确的去对待其存在的价值。
所以我个人认为,装饰是提升质量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但一定要适度。
二、装饰中的“适度”与“过度”
(一)“适度”与“过度”
“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代的法学思想中,即法则、标准、尺度,它提出了“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的思想,用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个规范就是我们说的“度”。“适”即适合、恰好、刚好。顾名思义,适度就是指适合的尺度,也就是把握住分寸,使事物保持一定的数量、限度。装饰中的适度是指在设计时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度,一方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物质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保持装饰的良好定位,起到应有的作用。做其他设计也是一样,要把握一个度,避免过犹不及。产品的装饰设计要做到适度,首先就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就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内容是形式的内容。只有这样,设计才能做到适度设计,而避免过度设计。
(二)适度装饰的设计产生审美价值
在城乡的街头,那种粗制滥造的喷绘招牌你都可以看到。喷绘原本就很难带来美感,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上面的字体都十分浮夸,喷绘招牌的大小与店铺大小不成比例,再加上多余的毫无美感的装饰纹样,让人没有购物的欲望。在欧洲城市的街头很难看到喷绘的丑陋招牌,在国外,街头充满的都是一种精致的美感和文艺的气息,并没有毫无意义的招牌,不管多大的招牌对材质都要求很高。
产品设计也是如此。產品设计早期“重技术,轻装饰”的设计理念,导致许多产品设计以功能为主,缺乏适度的装饰。最近看到网上发了一个帖子,总结了十几年来丑陋的手机设计,现在的人们看惯了轻薄、线条流畅、功能齐全的的智能手机设计的人们回头再看那些粗笨的手机,真的会有些难以接受。
苹果的产品能够深受人们的喜爱我现在能够理解一点。有的人会买一台苹果的一体机电脑放在家中,哪怕使用的并不多但是因为苹果的产品的设计美,美在它的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融合,苹果电脑的设计外观简约带有美感,除了其使用价值以外装饰价值也是很高的。苹果产品强调极致的简约,是极简主义设计代表。极简主义设计遵循“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追求造型上简约风格。它打破了快节奏生活中的审美疲劳。在外观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会把多余的装饰都去掉,采用最为简洁的直线和平面来重构。便为苹果的产品定下了简洁硬朗的基调。所以,几年前的iMac,虽然现在使用价值不大了,但是仍然可以作为书桌上的装饰物品。再看看我们身边常见的普通台式电脑,在使用几年以后硬件落伍,功能上价值的缺失又没有可保眼福的外观除了扔掉便没有其他作用。
(三)过度装饰的设计“浪费资源”
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上,过度装饰设计的现象也很多。比如就中秋节月饼的包装上来说,对月饼市场销售、原材料和成品的存储、运输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适度的包装是十分必要的。但近年来对节日商品市场调查和包装设计调查的结果来看,月饼已沦为中秋节送礼的工具,月饼的包装设计成为迎合某些不良消费需求而出现。“过度包装”问题实实在在的存在。商家们只顾商业利益,并不在乎社会的影响,就利用月饼包装与设计手段大做文章。商家们纷纷借包装的设计、装饰材料与现代科技来粉饰商品,甚至想要掩盖商品自身的不足,使得原本普通节日食品的包装转换成了豪华“高档”商品的外观,取信、蒙骗消费者。包装作为食品的“贴身衣物”,在辅料、工艺、原材料等方面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人类的健康。不知情的消费者花费高价购买了此类“高档”月饼,拆开“里三层外三层”的精美包装,看到那些与包装、价格并不相称的食品后,一定会大失所望。张道一指出:“前几年的中秋节,一盒月饼卖到14000多元,引起舆论谴责……它不仅破坏了民族节日的美意,并且助长了一种不正之风……违反了设计的原则和商业道德”。
商家盲目的追求利益,不顾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枉顾法纪,缺乏社会责任感;一些不良气息侵蚀着人们的传统消费观与价值观,享乐主义盛行。月饼本身的价值原本只要十块钱,配上“精致”的包装设计后其价格提升到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元。虽说设计的装饰运用可以提升附加值,可那种提升的是依附在产品使用价值之上的,而与产品功能没有任何关系的包装设计,真的只是一种浪费现象,适度装饰的设计可以提高人民的购买欲,可过度装饰的设计只能让人们产生厌恶并带来资源浪费。
三、设计要装饰,不可过度装饰
过度装饰的设计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为只有美的东西才会吸引人。因为人都不喜欢花钱买既没用又不好看的东西。真正好的设计会在美观和实用性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就是对使用者最舒服的一个点。达到这个平衡点的设计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因为使用者可以从中获得最舒适的体验。适度装饰的设计一定是和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搭配融洽的,不会给人过分的跳跃感、不适感。所以,所有好的设计都要让人在使用或者欣赏上都达到最佳状态,任何不顾及使用者的感受、不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都是不好的。
从许多成功的大企业的标志设计发展上来看,他们也都是由复杂向简洁方向变化的。很多生活必需品的造型也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就已经确定的造型,例如碗、勺子的造型,是人们千百年来经验的产物,如果为了装饰任意改变造型,势必会影响它的功能性,而不被大众所接受。设计上的美观永远要服务于功能性的,最成功的设计永远都是那些最舒服、最大众的。
无论是从审美方面还是从使用、生产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设计都不能加入多余的装饰细节,与设计作品不和谐的附加装饰是作品的累赘,是设计上的“瑕疵”。甚至艺术家卢斯提出这样极端的理论――装饰即罪恶。由此可见,过度装饰对设計本身带来的危害。
四、结语
随着设计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人们的审美逐渐转向朴素、简洁、和谐的设计作品,对复杂的形式产生了厌恶,转而对线条流畅、结构合理、色彩和谐的东西产生了兴趣。这是审美的提高,也是人们艺术修养的进步。装饰的价值在于适度的设计,适度的设计实现了人们对装饰的需要,适度装饰设计应该成为每个设计师应该遵循的原则,只有装饰的适度才能保证产品的个性品味,才能延续其自然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英]沃特金.西方建筑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刘秋霖.外国装饰纹样图典[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E.H.贡布里希.秩序感[M].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墨子.墨子·卷一[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5]张天涛,刘媛.食品包装的安全与防伤害设计探析[J].包装工程,2010(16):115.
[6]张道一.设计艺术的历史使命[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