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写作

2017-08-02 02:19李辉
速读·中旬 2017年7期

李辉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学生的写作必须具有生活性与真实性。因此,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厌写;愿写;乐写;会写

在作文教学中,时常发现不少同学一提起作文,就不同程度的产生“愁”、“怕”、“厌”等心理,他们往往一见到作文题目,就抓耳搔腮,搜索枯肠,最后敷衍成篇。经调查发现,造成他们写作时产生如此心理障碍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写作时根本没内容可写。为了让同学们在作文时真正做到有内容可写,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指导观察,积累素材

诚然,观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是写作的前提条件。生长在农村的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去广泛接触自然,观察生活,照理说,他们写起文章来本该得心应手,那么,造成他们如此害怕作文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原来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虽然生在农村,却不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他们哪能“有米下锅呢?”因此,为了让学生写作时能够有内容可写,我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帮助其“找米下锅”,提高其选材能力的:

1.广辟园地,激发兴趣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主观原因。而激发学生兴趣最有效的办法是广辟园地、丰富习作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观察自然,了解生活,从而感知自然风景、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的美;让他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去扩大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情感,以至于充分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产生由“厌”到“愿”到、“乐”的积极心理。

2.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陶老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农村孩子应从劳动体验、日常生活琐事中去开辟自己的作文园地。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自己的劳动过程,体验自己劳动中的真实感受,燃起作文兴趣之火。如:针对现在小学生一般自理能力较差的情况,我结合开展“五自”活动,给学生布置“生活作业”,每周一项,让学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有了切身感受之后,再指导他们练习描述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实践写成作文。于是,在学生笔下,《刷鞋》《洗红领巾》《扫地》《洗碗》《买菜》《第一次做饭》等一篇篇反映真实生活,由“做”到“写”,表达小作者真情实感的作文就诞生了。这一劳动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理能力,使他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劳动本领,养成自己动手劳动的习惯,又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3.教给方法,学会观察

试想,如果学生观察兴趣再浓,不会观察,作文水平也难以提高。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应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确定不同的观察点,寻找一条观察线,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即:一要指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态度和习惯,二要指导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三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四要指导学生学会全面观察,懂得比较观察、多角度多侧面观察,“移步换景”观察等方法,五要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捕捉中心观察。这样,学生就会做到观察有方,说、写自然得法,顺理成章。

二、指导说话,积累素材

说话是口头作文的一种表达形成。儿童只有说得清楚,才能写得通达,为了让农村儿童养成大胆说话,大胆表达的习惯,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即兴说话,积累素材

為了让学生在说中储存记忆,在听中积累素材,教师要经常利用说话课,鼓励学生把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或将自己最近看到的一篇好文章、好段落,讲给或读给全班同学听。这样,不但能让这些瞬时记忆储存在自己的脑海里,不能让其他同学从听中积累更广泛的素材。

2.随意说话,积累素材

农村儿童“怕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他们一旦遇上了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对抗心理或突然出现的事物引起的心理冲动所产生的思维联想,也会争论起来,相持不下,各抒己见,教师若能即时鼓励学生将这些争论的话题、内容适当整理,储存在大脑里,便成了很真实的习作素材。

三、指导阅读,积累素材

1.学课文积累素材

读写结合本身就是让学生写作在模仿中长进。而课文里的好词句、好段落,好结构本身就是最典范的例文,所以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让这些好句段在自己的脑中储存。如《草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采用按空间顺序,抓重点、特点,恰如其分地修辞格的运用,把动、静事物有机结合,并词句优美,读了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这样的好段落,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心。在习作时若遇到以“冬天的XX”或“秋天的XX”为题,写片段时,就可借鉴仿写。

2.学其它学科丰富素材

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除语文课之外,其它学科的知识和学习过程同样可进行素材积累。如数学的解题思路,社会的风土人情,思品的是非美丑,美术的欣赏与创作,音乐的想象和歌唱,都是习作的好题材。课后,我们可以将其主要内容,懂得的道理,联系自己的实际记载下来,便成了习作的好素材。

3.加强课外阅读,提供习作借鉴

要想积累更多更广泛的习作素材,提高认识,就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因此,教师应多开展些课外阅读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他们能从课外阅读中广泛涉猎,做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并时时鼓励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长期坚持,积累的材料就会越来越多,写作时自然就有内容可写了。

总之,在“从内容人手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导观察”、“指导说话”、“指导阅读”等方面的教学.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写作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认识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解决了作文时“写什么”的问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学生始终兴趣浓厚,心情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实现。因此,学生在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自然就愿写乐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