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威
竹笛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之一,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因此千百年来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竹笛具有音色明亮独特、穿透力强、演奏灵活善变等特点,所以在民间乐队中多担任领奏和陈述乐曲主旋律的角色。竹笛演奏者如何把握好音色,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往往是初学者遇到的最大问题,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以及所掌握的教学经验,从演奏姿势、呼吸方法、口风控制、舌的运用、音乐表现等方面谈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一、演奏姿势
竹笛演奏中对演奏姿势提出高要求不仅仅是为了演奏外形的美观,更是为了配合演奏者的生理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技巧,从而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竹笛演奏时要做到呼吸通畅、音色纯正,首先要求演奏者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眼向前平视,身体做到自然挺直,手指、手腕、肘做到自然放松。其次,竹笛演奏要有正确的手形姿势,吹笛子需要双手持笛,开按指孔,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来。因此要使每个手指灵活而有弹性,能持久、独立地活动和相互配合,就要各手指要完全处在放松状态,自然下垂,保持弧形,避免中间关节出现压凹,手指盖闭音孔要严密,不漏气,不僵硬。
二、呼吸方法
气息是吹管乐器的演奏之本,呼吸方法掌握的得当,不但能够吹出圆润、连贯的声音,更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技术技巧的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吹奏时的呼吸与平时的呼吸是有所不同的,因吹奏中吸气量大,一般都用口鼻同时吸气,以加快速度。演奏中要求吸气饱满充足,但也不要吸到不能再吸的极限,以免肌肉紧张,吹奏时无法控制。
竹笛演奏中运用的呼吸方法主要是胸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法发展胸部、横膈膜、腹部联合活动能力,由于呼吸组织协调工作,呼吸肌所承担的力量分布均匀,从而使得呼吸更加轻松。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正确运用是确保吹奏竹笛声音饱满有力、气流持久的前提。
三、口风控制
吹奏竹笛时两唇及肌肉的松紧会决定风门和口劲的大小,风门太大音色浑浊松散且费力气,风门太小声音紧绷暗淡;所以风门的形状大小和口劲的松紧要恰到好处,演奏出的音色才能纯正。
正确掌握口风训练的规律,对提高竹笛的演奏技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音域,我们将口风具体运用到演奏中应该是低音缓吹、中音平吹、高音强吹、超高音超吹。好的口风离不开风门和口勁的支持与配合,气流柱是通过风门吹出的,口劲决定气流柱的速度与力度,由此可见,风门、口劲及口风在吹奏中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演奏出良好的音色。
四、舌的运用
竹笛演奏中舌的运用主要有单吐、双吐、三吐、花舌等技巧。单吐是吹好笛子的基础,练习单吐时舌头要自然放在下齿龈,然后用气流冲击舌头发出“吐”字即可。双吐是立足在单吐的基础上,双吐速度较快,用舌根发出“库”音,普遍适用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三吐是由一个单吐加一个双吐构成的,训练方法与单吐和双吐一样,由于节奏比较紧密,所以要求吐气不能中断,要控制气息轻轻地吐,舌的动作要灵活,不能僵硬。花舌在演奏中分为长、短、密、稀、软、硬等技巧,运用花舌时要放松舌头,舌尖轻抵上牙床,用力呼气,气流使舌头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最初练习时要先用“打嘟噜”的方法,达到一定灵活度、吐音清晰熟练后再在笛子上练习。
五、音乐表现
面对一首作品时,首先要“化实为虚”,就是说,乐谱上的各种符号是“实”,表演者化音符为情感就是化实为虚的过程,要求表演者对乐曲的旋律、和声、曲式等方方面面进行分析,在自己已知知识的支持下进行艺术的形象思维,将严肃的乐谱化为头脑中的音乐。之后也要“化虚为实”,表演者对于作品的理解以及现实的生活的情感体验要通过音乐表达出来。就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审美情感和心理用具体的物质形态——音响表现出来。此外这种虚与实的关系还体现在:表演者所掌握的演奏技术以及演奏方法在表演过程中属于“实”,表演者对于音乐的创造思维就是“虚”的一面。表演的美感某些方面就在虚与实的结合中体现出来。在音乐表演的虚与实方面,音乐中的“大音希声”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涉及“虚实”问题。在竹笛演奏过程中,强拍为实,弱拍为虚;一拍之内,强部为实,弱部为虚;渐强属由虚入实,渐弱属由实入虚;渐快属由虚入实,渐慢属由实入虚;骨干音为实,经过音装饰音为虚。在音乐表演中需要在刚柔并济,抑扬顿挫方面进行比较恰当合适的处理,做到实而不沉虚而不浮。虚的地方意到声不到,实的地方高亢有力,声音明朗。在技法的处理、结构呼吸的处理上要做到虚实相生,乐曲的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章与章之间衔接自然,虚实搭配布局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姿势、气息、口型、舌的运用以及音乐表现均与竹笛演奏时的音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确保演奏纯正音色的基础。同时,演奏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情感表达能力和演奏中即兴表演的发挥能力也是表现竹笛音色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完美的展现竹笛富于表现力的音色。
(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