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扶贫:精准识别,有效施策

2017-08-02 08:44王芳
经济 2017年14期
关键词:施策贫困家庭贫困村

王芳

扶贫工作不能“手榴弹炸跳蚤”,要由“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由此,我国的扶贫工作开始不断向精准聚焦,内涵愈丰富,操作性愈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6省份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党组成员、广西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中心主任成伟光对《经济》记者说,自2015年以来,广西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将资源汇聚到贫困人口、贫困根子上,千方百计把党的好政策送到每一户贫困家庭,将温暖送到乡亲们的心坎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广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优秀成绩,在全国2016年度省级党委政府扶贫成效综合评价中名列前茅。

精准识别,锁定到户不“脱靶”

《经济》: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先决条件,广西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为此还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特别批示,请介绍一下广西在精准识别方面取得的经验?

成伟光:识别不准的话就是“脱靶”了。精准识别是精准脱贫的基础,只有把识别弄清楚了,下面的工作才能有效开展。

这次建档立卡“回头看”,被中央媒体称为“史上最严”精准识贫,广西共识别出634万贫困人口、5000个贫困村、6.94万个自然村(屯)、2.46万个移民搬迁村(屯)。

实际工作中,农村收入问题很难准确量化,经过反复摸索,我们把能反映收入的指标全部化成可视指标,从吃、穿、住、行到生产、消费等共设计了18类98项具体指标以打分形式进行评估,其中没有一项是直接问收入,但这些指标又大多与收入密切相关。实施前,自治区扶贫办组织300多人进行了6轮大型的试验,深入山区、平原、沿海等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丰富各项指标,调整指标权重。

为彻底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广西举全区之力,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行动,组织了25万工作人员,运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方法,按照“两入户、两评议、两审核、两公示、一公告”程序,逐村逐户识别打分。工作队员走遍16197个村委会(社区)、16万个自然村(屯),走访456万农户近2000万人,像高考一样为每一个农户评分,每个县划定一个贫困户分数线,真正用“一把标尺”量贫富。之后又组织公安、住建、财政、税务、工商等8个部门联合开展农户财产检索,经过730多万亿次比对分析,剔除了50万户不符合贫困标准农户。终于精准找出157万户634万贫困人口,并进行了建档立卡。

为了做到精准识别的“精准”二字,我们确实下了很大功夫。工作队早上8点进村,天黑收工,休息前还要整理数据。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是我们广西25万干部最难忘记的一段日子。

桂林市总工会的何华元,以前是下乡知青,主动请缨,与从美国留学回来考上公务员的女儿何泓分到同一个工作队,父女俩互相促进、彼此帮助也被传为这次精准识别的一段佳话。其实,看到偏远的农村还有那么多贫困家庭,对我们干部的触动也很大。通过入户调查,一方面增进了干部与农民的情感,也让年轻干部学会了如何与老百姓沟通。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经过多轮检验,广西精准识别的准确率高达99.9965%,再次证明了深入细致工作的牢固和扎实,为后来的精准施策打下坚实的基础。2017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广西的识贫法较好,可做经验交流”的批示。

精準施策,产业扶贫不掉队

《经济》:产业扶贫是实现可持续脱贫的重要方式,请问广西在精准施策、产业带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成伟光:广西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土壤硒含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全国77个长寿县,广西占了25个。如何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财富,需要精准施策、需要整合多种生产要素。

钟山县公安镇大田村有个贫困户,叫杨敬兰。去年10月,她种植有机富硒黑木耳4.12万棒,收入木耳款21万元,除去成本10万元,获得11万元,每亩收益达2.6万元。

在此之前,这项产业在钟山县还是空白,群众不敢轻易尝试。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当地土壤富硒、山泉水很干净,利用闲时、闲地种植黑木耳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钟山县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1亩以上,每1万个菌棒,县财政补助3000元、政府贴息贷款1.6万元,贫困户仅需每亩自筹1000元。同时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此外,全县整合涉农资金1亿多元用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钟山县12个乡镇种植有机富硒黑木耳310亩。至2017年4月,实现总产值1200万元,种植户每亩获利达0.8万元-2.6万元,贫困户务工收入超过8000元。

因地施策,广西印发了《“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明确每个县区都有2-5个特色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村都有1个以上主要增收项目,并覆盖60%以上的贫困户。54个贫困县引进龙头企业188家,新种水果33.2万亩,新发展蚕桑13.2万亩、中药材10.5万亩,已建成省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30个,120个贫困村建立“空中农贸市场”电商扶贫。

目前,我们田东县的芒果、永福的罗汉果已经做出了名气。不过,仍有大量稀缺的、特有的物产藏在深山人未识。希望有更多的龙头企业能入驻广西,更好地整合资源,在发展的同时,带动贫困家庭的脱贫增收。

精准帮扶,致贫因素要粉碎

《经济》:根据精准识别的摸底调查,考虑多种致贫因素,广西实施了哪些相应举措?

成伟光:根据致贫因素,广西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顶层设计,对症下药,狠下功夫,斩断“拖后腿”的致贫原因。

多年来,广西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成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之一。近两年,广西以雷霆之势迅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2万公里的通村屯道路、41万贫困人口饮水难问题、7.3万贫困户危房改造、50个贫困县4837个电网升级改造项目。

扶贫先扶智,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的素质。广西投入5.29亿元,改善贫困地区幼儿园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并对贫困户子女就学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提前下达学生资助经费37.11亿元。120万名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定人联系、跟踪培养。特别加强了职业教育,48所技工院校结对帮扶,确保贫困家庭孩子“入学兜底”。通过举办招聘会、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2.44万人。

对于广西某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情况,广西根据国家易地搬迁政策,抓好顶层设计、抓好资金筹措、抓好项目推进。2016年,易地搬迁住房竣工33647套,已搬迁入住12.196万人。

疾病是将一个家庭拖入苦难的魔掌。在现有基础上,广西15个贫困县对贫困人口实施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服务。1.09万个村卫生室医生签约家庭医生服务38.14万贫困户。贫困人口医保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精准投入,脱贫保障紧跟随

《经济》:脱贫攻坚到了最难啃的攻坚阶段,面对如此艰巨的脱贫任务,广西是如何调配资源,助力脱贫的?

成伟光:脱贫攻坚工作是一个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整体的大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其中。广西安排8000个单位、5000名第一书记、3万名工作队员包村,46.9万名帮扶干部包户,25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全区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东省深圳市对口帮扶脱贫任务重的百色市、河池市,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力量全覆盖。

资金投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保障。截至今年5月,全区共筹措安排财政扶贫资金已达128.83亿元,安排政府债券资金81.54亿元,银行政策性长期贷款105.76亿元,投放扶贫小额贷款200.95亿元,共落实脱贫攻坚资金约为517亿元。此外,从1995年到现在,广西共利用世行贷款开展了三期扶贫项目,利用资金2.4亿美元,受益贫困人口达165万之多。最近一次的世界银行贷款广西贫困片区农村扶贫试点示范项目,是自治区成功申请的第一个单省级(区市)世界银行扶贫项目。规划总投资人民币11.52亿元,选定在广西石漠化片区、革命老区10个县,支持100个贫困村合作社发展产业。目前平果县已有火龙果基地落地实施。

为加强扶贫信息建设,广西率先实施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办法。建立了近500名市、县、乡扶贫信息员队伍,专人负责扶贫数据的采集、管理,做到“季度小更新、半年大更新、年度全更新”。同时,对扶贫对象数据进行清理工作,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将实施扶贫数据与区直各行业部门互通互换。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6年,广西111萬贫困人口脱贫,脱贫人数排全国第一位;减贫速度25%,排全国第二位。实现943个贫困村、4个贫困县摘帽,“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猜你喜欢
施策贫困家庭贫困村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精准施策 尽锐出战 确保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立足市情支实招 精准施策促脱贫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综合施策 整治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
围绕“六城”同创 切实精准施策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
环首都贫困带农村贫困家庭识别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