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7-08-02 15:10介晓强
速读·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孔乙己教材情境

介晓强

隨着课程目标的不断改革,教学设备不仅有了很大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与日更新。情感教育是目前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以后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勿庸置疑地成为了素质教育中实现情感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新课标更向我们明确提出: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情感教育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教育,必须重视三个方面的因素: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本人;课堂教学的载体——教材;课堂教学的氛围。

一、情感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善于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自己传递给学生

师范学校一句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告诉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本人在课堂中的言行甚至表情都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找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位置,树立真正平等的师生观,相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对自己的充分信任。去年,我班新转入一个学生。听家长介绍,此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逃学。经过我和他的多次谈心了解,他的学习兴趣下降完全因为老师不够理解,师生关系僵化导致。基于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心换心的聊天方式。这样,学生信任老师,学习兴趣自然也提高了。其次,教师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课前准备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情绪的调整。尽量做到每节课都能微笑进入课堂,用自己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绝不能将自己的满腹牢骚转嫁学生身上,或将学生当成自己工作、生活不顺心的出气筒。再次,教师本人感情应当丰富,不能在课堂上老是板着面孔说教。讲到高兴之时应眉飞色舞,讲到悲伤之时应语调哽咽。这样才能真正用自己的情感陶冶学生。

二、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情感因子,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是语文教材之所以不同于其它教材的原因之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艺入情。”自古至今一篇篇诗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文人的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去教育感染学生。统观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作品几乎多是精品,“情文并茂”,课文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子情,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突出的特征“背影”将父子间的真挚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教材中还选了不少古代诗文,这些古代诗文都以优美的语言,铿锵的旋律,深邃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的胸怀。可以说语文教材中每篇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在完成认知目标的同时,进行情感教育就有着特别的意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得很形象:“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地上。”这就告诉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情感教育。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激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知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会探索、会学习、会运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的设置,本人曾尝试过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疑问激趣。通过巧妙提问,创设悬念的情境,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激发学习的兴趣,使教材紧扣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为了明确孔一己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我提出一个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孔乙己叫什么名字?”乍一想,学生们觉得是废话,题目不就是吗?但仔细一想,不对,于是他们翻书,讨论指出:原来孔乙己苦读半生,最后却落到求乞为生、穷困潦倒的境地,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有,这是由什么造成的呢?经过老师这么一提问,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探讨兴趣。因对名字的思索而引发的对本文主题的思考中产生了悬念情境,学生就不难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感悟出:孔乙己虽然热衷科举,但是正是那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

第二,实例动情。学生都喜欢贴近生活的文章,联系生活情境,能够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所以,必要时教师要抱着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我在上《背影》一课时想到: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往往很难理解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我就先讲述了自己父亲疼爱我的一个小故事,再让学生讲一个他们的父亲疼爱他的故事。通过讲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从而对文中父亲爱子之情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这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音乐渲情。音乐往往会给人一种很强烈、很直接的感染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能有效地运用音乐进行情境渲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小巷深处》时,采用歌曲《白发亲娘》作为背景音乐,歌曲中那一声声对亲娘的呼唤,深深触及学生的心灵,也使文章中那份深沉的母爱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这种教育应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之内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孔乙己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