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是第30个世界无烟日。主流媒体纷纷展开宣传,社会各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控烟主题活动,控烟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事实上,自2014年《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以来,该条例迟迟未进入正式立法环节,引发了各界的质疑和不满,批评我国控烟缓慢的声音此起彼伏。目前,我国控烟正处于胶着期,各方对控烟的关注和讨论呈现愈加复杂的态势。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2011年~2016年,网络舆论对我国控烟话题的关注度总体不断增长。
控烟机构、人士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作为全国控制吸烟学术性、社会性群众团体,多年来对我国控烟事业具有突出贡献。2017年5月23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在京公布“2016年度热播国产影视剧烟草镜头监测结果”,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和电视剧《胭脂》摘得“脏烟灰缸奖”。继电影《老炮儿》之后,冯小刚导演的作品连续两次摘得“脏烟灰缸奖”,在舆论中引发强烈反响,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问题得到公众的重视。
除控烟机构外,来自各行各业的控烟人士也在控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6月,针对正在征求意见的《公共场所控烟条例》草案,全国近3000名医学、公共卫生专家,以及律师、体育文艺界明星提交建议书,签名呼吁公共场所全面禁烟。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冯丹龙、姚晓英、吴明、刘文伟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提交了有关控烟的议案,涉及“提价增税”“烟盒印警示图”“尽快出台全国性公共场所控烟条例”等内容。
烟草行业、企业
一直以来,中国烟草总公司与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国家烟草专卖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体制。在2017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在讲话中作出了“继续做好控烟履约,强化行业责任担当”的指示。
在对内、对外宣传上,烟草行业有着自己的专业媒体,如《东方烟草报》、“烟草在线”等。一方面,行业媒体通过宣传控烟政策,在行业中形成共识,督促行業企业自律。另一方面,对于敏感话题,行业媒体也起着平衡舆论的作用。例如,针对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的“提价控烟”议案,“烟草在线”明确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一味地提价控烟,不符合我国国情”。
公众、烟民
在公众意识方面,国民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度和对控烟的支持度不断提升。中国控制吸烟协会2017年2月发布的《10城市公众对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态度调查报告》显示,近92%的公众支持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
对于目前我国控烟的阻力问题,公众也有着自己的观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烟草行业的垄断经营性质,被认为是影响我国控烟前进的主要障碍。纵观网民言论,公众对烟草行业高利润、高福利等现象普遍不满,观点激进者们通常认为,“关闭烟厂是实现控烟的最有效途径”。
作为控烟政策的直接利益相关方,广大烟民的意见似乎并不突出。这一方面是因为,面对占压倒性优势的控烟呼声,部分烟民自知嗜好香烟并非光彩之事,在发言方面存在顾虑,较少发布明确反对控烟的声音;另一方面,部分明确烟民身份的网友表示,自己对吸烟与控烟有着较为理性的认知,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对待控烟新政多持中立甚至欢迎态度。
今年的“世界无烟日”,主题是“烟草——对发展的威胁”。不可否认,烟草税利目前仍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却如同饮鸩止渴,后患无穷。唯有各方共同努力,彻底实现控烟目标,方能为国家、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